第九章蜀道行 - 行者玄奘 - 昌如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行者玄奘 >

第九章蜀道行

兄弟二人就在这庄严寺中安顿下来,当晚,玄奘便来到观音殿前,找到了那个老僧。

殿门已经关上,这里天黑之后只有僧人才可以进入。

玄奘问老僧:“弟子可以进去祈请吗?”

老僧沉重地点了点头:“去吧孩子,菩萨会保佑你的。”

玄奘迈步进殿,点上一炷香后,他跪在菩萨面前,虔诚地叩下头去。

大殿上,那尊慈眉善目的菩萨似乎正在注视着他,不管是叫观世音还是观音,他对世人的慈悯之心从来都不会减少半分。

“菩萨。”玄奘虔诚地合掌,声音缓慢而又清晰,“请您倾听弟子的发愿——弟子玄奘,愿以一身之力,替所有身处苦境而无法出离的众生,承担一切罪责和果报。祈愿他们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就算要玄奘身陷泥犁地狱,受刀刺油煎之苦,千万亿劫而不得出,玄奘也绝不畏惧!请将所有罪孽加诸我身,所有惩罚加诸我身。恳请菩萨慈悲,助玄奘达成这个心愿吧!”

言毕,再叩首。

刚一出殿,就看到了那老僧投在月光下的长长的影子。

“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愿?”老僧的声音有些沙哑,“众生无边,苦海无边,你替他们承担罪责和果报,你承担得了吗?”

“我知道这是自不量力。”玄奘轻轻回答,“然而就算是众生无边,苦海无边,玄奘仍愿以一身之力,全力荷担!”

老僧深深叹了口气:“你觉得,这值得吗?”

“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突然想起在洛阳,与慧景法师的那场辩论。

法师说过,这个世界的一切问题都是由众生的业造成的。这一点他并不否认,因为他是一个佛教徒,怎会不信因果?

他只是觉得,就算众生造了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无辜的。众生身处生死大海的旋涡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根本就无力自救。那么该怎么办?就让苦难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吗?

他百思不得其解,唯一能做的就是发下一个大愿——我来为众生赎罪,我来替众生承担一切苦难和罪责!

老僧目光深沉地看着面前的少年——他对佛法的虔诚无有止境,对众生的怜悯无有止境,正是这种虔诚与慈悲使人变成殉道者,踏上菩萨历劫行愿的道路……

玄奘在庄严寺住了一个多月,每日里只是帮这里的常住熬粥施赈,安顿从各地来的灾民。

这么多人住在一起,吃喝拉撒,极易爆发瘟疫。于是每天清晨,他便默默地背上一个药筐,趁着城门初开之际,到附近的山上去采集药草,回来后熬成药粥给住在寺里的僧众百姓吃,以防疾疫。

由于预防得当,寺中虽偶有几起疾病,也很快得到了治疗,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

幸运的是,李氏政权虽然草创不久,政府部门却已经很有效率,眼下又正值各路诸侯混战时期,谁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因而没过多久,便有官员带了粮食、布帛来寺中安抚难民。

接着,又有将军过来征兵,许诺入伍便可吃饱,还能将家人安置到城内整理好的坊里去,一时间吸引了不少人。

随着大庄严寺里的难民数量越来越少,玄奘终于松了一口气,灾民们开始安定,而且好像也没要他承担什么因果罪责,看来菩萨还是慈悲的,他的心情渐渐轻松起来。

这段日子,他抽空到长安各大寺院走了一圈,结果令他失望,偌大的长安城,不仅没能找到一处讲席,甚至连一个法师都没遇到,很多寺院破败凋零,荒草遍地,人影皆无,一片凄凉景象……

就连藏经阁,也呈现出一片被打劫后的场景——战乱中的长安城纸张极其紧张,官员们不得不将那些用过的字纸收集起来,在其背面书写文书。更有一些普通百姓将其整捆整捆地搬去当柴烧。

经过这番蹂躏,长安收藏的多数佛学经典都已散失、损毁,只有极少数存留下来,胡乱地散落在地上……

玄奘怀着沉重的心情,一路收集这些幸存下来的零星经典,将它们重新包好,带回庄严寺。

在一座较大的寺院里,玄奘总算见到了两位年老体衰的僧人,忙上前合掌打了个问讯。

“请问老菩萨,这里只有你们两位吗?”

“是啊。”两位老僧上下打量着玄奘,“小师父不是本地人吧,打哪儿来的啊?”

“弟子从东都洛阳来。”玄奘恭敬地答道,“听闻景、严二位法师以及洛阳的其他高僧都到了长安,可是弟子这几日走遍了长安各大寺院,也没见到他们,不知这些大德都去了哪里?”

“法师?”老僧苦笑着摇头,“法师、高僧谁还留在这里啊?能走得动的,全都走了!”

“走了?敢问,都上哪里去了?”

“都入川了。”另一个老僧说,“我们这寺里原本有数百僧众,后来因为打仗,死的死,跑的跑,剩下的为避兵灾,也都相继入川了。”

玄奘不解:“既然如此,二位老菩萨为何还留在这里?”

“没办法,蜀道难行啊。”老僧摇头叹息道,“山川险远,猛兽出没,一不小心就要埋骨异乡。像我们这等老朽之人,还能有几年好活的?便是抓丁也抓不到我们头上,何苦背井离乡地奔波?这把老骨头,还是留在长安吧。”

玄奘明白了,正因为蜀道艰难,因而在如今这段战乱的年代,地处群山环抱中的四川盆地受战争的影响最小,许多名僧大德和研究佛学的学者,便都集中到了四川,以求避难。

谢过二位老僧后,玄奘回到大庄严寺,对长捷法师道:“我原本还期望各地的高僧大德都会聚长安,可以在此从容问学。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长捷奇怪地问道:“你出去转了这几天,一个大德都没见着吗?”

“没有。”玄奘叹息着坐了下来,“长安很多寺院都已空无一人,藏经阁也都空了。听说,高僧们大都去了蜀地。”

长捷默然不语。

玄奘道:“二哥,长安既无讲席也无书籍,连个可以请教的高僧都找不到,我们整日在此虚度,实在可惜,不如也去蜀地受业吧?”

长捷犹豫着说道:“眼下这情势,李氏取得天下的概率最大。我觉得,还是留在长安最安全。”

玄奘道:“不管谁得天下,佛法总是要弘扬的。长安虽然安全,眼下却不适宜求学。”

长捷叹道:“自从洛阳陷入兵祸以来,我们长期食不果腹。我看你的身体还很虚弱,哪有力气走那千里蜀道?”

玄奘道:“你怎知我走不了?莫非二哥没力气走了?”

长捷笑了:“我是兄长,自然比你强些。只是,现在到处都是兵荒马乱,蜀道又极其难行,道路艰险,虎狼出没……不如,就先在这里安安生生地多待些日子吧……”

他话未说完,玄奘便慨然道:“景、严二位法师以天命之年尚可前往,我和哥哥春秋鼎盛,居然说什么道路艰险难行?”

听玄奘这么说,长捷心中也不禁升起一股豪气,当下再无顾虑,点头答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