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什么会有这场灾难? - 行者玄奘 - 昌如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行者玄奘 >

第七章为什么会有这场灾难?

晚课过后,玄奘信步来到柴房,笑问道:“居士住得还习惯吗?”

“习惯之至。”何弘达跷着脚睡在柴堆上,双手枕在脑后,夸张地说道,“这份福气,皇帝也未必享受得到啊!”

玄奘微微一笑,走了进来,顺手拿起他的酒壶。

“哎,你拿我酒壶干什么?”何弘达起身要抢,玄奘将酒壶往背后一放,便让他扑了个空。

“我知道了。”何弘达笑道,“小和尚几年不见,长高了,长俊了,也长见识了。知道酒是个好东西,也想要喝两口了?”

玄奘正色道:“居士若真心前来投宿,就不该将酒肉带入寺中。若是居士离了酒就不能过,那也没什么,出了这个寺门,本坊内就有很多客栈可供歇脚。若居士囊中不大方便,玄奘还可以跟大和尚说说,接济一下也无妨。”

“能不能不那么麻烦啊?”何弘达小声嘟哝了一句后,重又躺下,悻悻地说道,“不喝就不喝!”

玄奘也在一个柴捆上坐了下来,看着占星家明显消瘦的面容问:“居士不是一直在嵩山上观测天象吗?怎么跑到洛阳来了?”

“天机不可泄露。”何弘达神秘兮兮地说道,“山人掐指一算,就知洛阳是个遍地银钱的好地方,来这里是不会吃亏的。”

玄奘觉得好笑:“只怕你来迟了。洛阳遍地银钱,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可未必。”

“不见得,不见得!”何弘达连连摇头,“你这庙里的和尚一见我就往外撵,还不是怕被我抢了饭碗?”

“那定是你这一身的酒气,惹人讨厌罢了。”

何弘达跳了起来:“你说什么?酒气就讨厌?天若不爱酒……”

“天应无酒星。”玄奘顺口接过他的话道,“天地爱不爱酒我不管。反正,佛弟子不爱酒。”

“所以你们麻烦!”何弘达仍是这句话。

玄奘见他的眼睛始终在自己手中的酒壶上打转,遂决定换个话题:“记得当初在嵩山上,居士曾经说过,芒星孛出,主大凶。不知此次前来,是否是想到了什么破解的方法?”

“破解?”何弘达摇头苦笑,“天劫已至,大家都只管等着应劫吧。劫若是能破解,那就不是劫了。”

“天劫?”玄奘皱起了眉头,“那居士到这里来做什么?沙门还以为,你想出了什么好主意,来解救一方百姓呢。”

“山人要有那本事,还至于……”占星家说到这里便住了口,眼睛依然紧盯住玄奘手中的酒壶。

玄奘只当没看见,毫不理会他的目光。

何弘达有些无奈:“我说小和尚,你们佛陀不是神通广大吗?有什么办法解救众生呢?”

“有啊。”玄奘很干脆地回答,“佛陀要众生遵守五戒、十善,奉行六波罗蜜,便可脱离烦恼的海洋,到达彼岸……”

“哈哈哈!”何弘达大笑起来,几乎笑出了眼泪,“这就是你们佛陀提出的好办法?真是太可笑了!如此说来,这佛法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会讲些三岁小孩子都会说的话。”

玄奘默默地等他笑完,看他把气喘匀了,这才平静地说道:“这没什么可笑的,三岁小孩都会说的话,可即使是八十岁的老翁,又有谁敢说自己能够做到呢?”

何弘达止住了笑,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玄奘:“小和尚,你觉得这可能吗?人人都奉守五戒,十善?”

“依现在的娑婆世界看,确实还无此可能。但佛陀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够有机会与佛法结缘。这样,等到弥勒菩萨下世为佛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弥勒下世?”何弘达再次大笑起来,“对对对,山人想起来了!是曾经有那么几位自称弥勒转世的人在皇城外的建国门前起事,夺取侍卫武器,杀死守城官兵,引起轩然大波!也就……五六年前的事儿吧,小和尚可知道吗?”

“知道。”玄奘黯然点头。

那是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的正月初一,天还未亮,数十名身穿白衣,头戴素冠之人便焚香持花,径直来到建国门前。

城门守军以为是“佛祖降临”,忙不迭地跪下磕头。不料这些“佛爷”突然发难,夺了卫士的武器,甚至还想冲进皇城,图谋起事。

当然,区区数十人就想起事成功,显然是个不可能的神话。当天,参与此事之人全部被抓,洛阳全城随即展开了大搜捕,受牵连而获罪的达千余家。

那时玄奘刚刚进入净土寺,年纪尚小,还感受不到什么,只记得那段日子,寺中的气氛压抑到可怕的程度。

后来他才知道,此事对整个洛阳佛界的影响有多大,不仅那数十人全部被残忍地处死,而且还连累洛阳城各个大寺小庙,很多僧人居士受到牵连而被抓捕流放甚至杀害。

直至今日,寺中诸僧提起此事,还有些人心惶惶。

“若非齐王杨暕刚好带兵路过此门,他们说不定就成功了!”何弘达摇头晃脑,言语之间颇为遗憾。

“总共就那么几个人,怎么可能成功?”玄奘悲悯地说道,“白白搭上性命不说,还连累众多无辜者,横遭劫难。”

“不懂了吧?这才是佛祖下凡,普度众生呢!”何弘达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你方才不是也说了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反正现在这世道,无辜者想要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只怕也不容易。劫难来了,谁都躲不掉!”

玄奘没有说话。

事实上,无论是何弘达还是玄奘都不曾想到,这个在洛阳发生的,看上去有点像闹剧的事件却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有力信号,史称“建国门起事”。

何弘达深深沉浸在这件事中:“我说小和尚,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当今天子自称菩萨戒弟子,成天拜佛求神,可偏偏那些弥勒转世的菩萨不仅不理他的茬,还要起事反对他。也不知皇帝知道了,作何感想?”

玄奘悠悠叹道:“不管那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有一点玄奘可以肯定,他们绝不是弥勒菩萨转世。”

“你这小和尚为何如此肯定?”何弘达斜着眼睛问,“莫非你有天眼神通?”

玄奘道:“我佛是慈悲的,怎么会用杀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件事就算闭着眼睛都可以想到,还要什么天眼神通?”

“那可不见得。”何弘达将身体往后一靠,懒洋洋地说道,“或许佛陀改主意了,觉得如今这世道,靠慈悲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只好用杀人的了,至少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是居士的想法,不是佛陀的。”玄奘目光灼灼地盯着占星家,“居士可知,真正的弥勒菩萨降世之时,这个娑婆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何弘达被这少年的目光所慑,神色顿时变得正经起来,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玄奘道:“《佛说弥勒菩萨下生经》中说:尔时阎浮地。东西南北千万由旬。诸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人心均平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别……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粳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食无患苦……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

“小和尚开玩笑吧?”何弘达笑道,“那时的人能活八万四千岁?”

“善业所感就是如此。”玄奘道,“你知道众生除了各自的业力外,还有共业,这种业会影响到每个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共业更强大的业,叫作‘极共业’,是这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业力所感,其影响大到不可思议。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样子,人的寿命,都受它的牵引。居士你想想看,如果人人皆奉守五戒、十善,这样的共业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让它变得和现在完全不同,是现在的你想象不到的。而弥勒菩萨就是在那个时候降生下来,成为弥勒尊佛,度人无数。”

何弘达深深吸了口气:“小和尚,你这话听起来虽然邪乎,但我还真愿意相信是真的。要是连佛法都无能为力的话,这个世界就真没救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