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难道菩萨在打妄语? - 行者玄奘 - 昌如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行者玄奘 >

第六章难道菩萨在打妄语?

天已经黑下来了,何弘达站在嵩山山顶上,专注地望着布满繁星的夜空。

“客星来了吗?”玄奘在他身旁问道。

“快了。”何弘达答道。

趁着等待之际,他告诉玄奘,在古代占星术中,瑞星有许多种,如周伯、含誉、格泽,等等。但妖星更多,计有数十种,其中最常见的有彗、孛等。

“在这里观星要比在甘露台上清楚多了吧?”望着头顶奇幻的天空,玄奘笑问道,“今晚的北斗看起来格外亮啊!”

“小和尚可知这北斗七星的名称?”何弘达问。

这等常识自然难不倒玄奘:“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不知玄奘说得可对?”

“对倒是对的,不过也没什么了不起。”何弘达呵呵笑道,“你可知古人因何重视北斗?”

“用它来辨别方位?”

“也对,但不完全如此。”何弘达道,“能够辨别方向的星官多得数不清,古人独重北斗,是因为它还有别的用途。比如,可以用它来厘定四季。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可得北极,北极居正北。”

“那不还是辨别方位吗?”

“你好好听我说!”何弘达突然喝道。

玄奘立即闭了嘴。这个古怪的家伙,脾气怎么这么大?

却听何弘达道:“北斗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于不同的方位。只不过,它始终围绕着北极。是以人们常常依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则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刚说到这里,突然住了口,瞪大眼睛紧张地望着夜空。

玄奘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惊讶地发现,空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颗极亮的星星,光芒四射!

看着占星家紧张的样子,玄奘也被他的情绪感染了,小心地问道:“此为何星?”

“你还看不出来吗?”何弘达再次发了脾气,“此星芒气四出,自然是妖星孛了!”

“此星主凶?”

“大凶!”

玄奘还想再问些什么,一个手执齐眉棍的年轻僧人从山下跑了上来。

“阿弥陀佛!小法师果然在这里,快随我回寺去吧。”

玄奘见他跑得匆忙,以为寺中有事,忙起身跟何弘达告别。

何弘达此时全部的心思都在客星上,哪还管他小和尚走与不走。听他告别,也只是心不在焉地挥了挥手。

回到寺中方知,原来并无什么大事。只是景法师见玄奘接连两个晚上不做晚课,却去跟一个占星的术士观星,心中颇为不快。又见他夜深不归,唯恐生出事端,便命人将他找了回来。

从嵩山回来后,玄奘便整日将自己泡在净土寺的藏经阁里,除例行早晚课诵,及每日听景法师的《涅槃经》讲席外,几乎足不出室。读到入神之处,连师父来了都不知道。

藏经阁门口,景法师一脸慈爱地望着这个专注的少年弟子,心中充满欣慰。

那些玄奥晦涩的理论,浩如烟海的典籍,就是很多出家前学问功底深厚的成年僧人也望而生畏,难得这个小沙弥竟然甘之如饴。看他读经时的样子,当真是神光内敛,秀韵天成。

“玄奘。”法师轻唤一声,款款走进经室。

这声呼唤将玄奘从玄奥的佛法世界中拉了出来,他忙起身,垂手应道:“师父!”

景法师微微点头,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

“你在读什么经?”

“弟子读的是《摄大乘论》。”玄奘恭敬地答道。

“嗯。”景法师微微颔首道,“这是一部宣扬大乘佛法的重要经论。”

“正是。”玄奘脸上现出欢喜的神色,“弟子觉得自己与大乘佛法有缘,幼时读《维摩诘经》就很喜爱,如今看了这部《摄大乘论》,更是不由自主地心生欢喜。”

“嗯,大乘佛法的确宽容博大,但有时却显得过于圆融了。”景法师沉吟道。

“圆融不好吗?”玄奘奇怪地问道,“弟子认为,佛弟子修行,就该是为了这世间众生。若只做‘自了汉’,单求一己之解脱,而眼睁睁地看着众生在苦海中沉沦,此非菩萨道也。”

听了这话,景法师竟愣了一下,想到不久前这孩子在嵩山结交占星家,令他颇为不快,事后还责备了几句。现在看来,或许这孩子只是为了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吧?

他一向对这个天赋极高又有济世之念的弟子钟爱有加,此时想到此事,竟略略有了几分自责之意。

“你这孩子,想是有佛护佑。”法师慈爱地说道,“过不多久,慧严法师将受邀到洛阳讲经,讲的刚好就是这部《摄大乘论》,道场嘛又恰好选在咱们净土寺,到时你可以去听听,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当面向法师请教。”

听了这话,玄奘的眼睛立刻变得神采湛然。

隋时的洛阳寺院众多,经院如海,天下名僧纷纷来此讲学,因而讲席多如繁星。

玄奘自出家以来,除师从慧景法师学习《涅槃经》外,也曾往来各寺听诸位大德讲经说法。

如今,一个学问广博,不逊于东都四大德的名僧要来洛阳讲学,这对于渴望穷尽佛法的少年玄奘来说,实在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慧严法师初到洛阳,立即被这座城市浓厚的佛教气氛所深深吸引了。

他在净土寺开讲席的第一天,讲坛前偌大的空地就已被本寺及各大道场赶来的众多僧人、俗众挤得水泄不通。这不禁令他感慨万分——洛阳真乃佛都也!

《摄大乘论》毕竟深奥,里面有很多词句艰涩难懂。因此,每天讲完经,严法师总会留出一点时间来,给大家问疑解惑。

这其中,一个叫玄奘的小沙弥最令他头痛。在净土寺讲经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弄到很晚才能结束,其中一多半的时间,是为了回答这个小沙弥提出的问题。

其实,从双脚刚刚踏上洛阳的那天起,严法师就已经听到玄奘的名字了。有人告诉他,净土寺有个天赋极高的小沙弥,虽出家未久,却已在洛阳僧俗中颇有名气,特别是他出众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令许多名僧呼为神异。

对此,严法师也有同感,他在净土寺挂单,常见玄奘每晚在藏经阁内独自攻读,日日如此,不知疲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