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个边疆猛将与一国亲王再一次正面迎战,大殿前的文武百官、大明天下的将士们都想看看这场到底如何打得如何精彩,而燕王朱棣这一次的深纵大迂回在失去了突然性这一点还能不能重创朝廷军。
朱棣眼神微沉,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这一刻他恍然觉得喊杀声,刀锋相撞的激烈声响彻在耳边。
【当燕王朱棣在破晓时分终于绕到了朝廷军正后方时,何福早就已经知晓了,而这一次,或许是朝廷这边的粮秣已经快要见底,何福觉得无法再拖下去了,只能破釜沉舟与燕军殊死一搏,不然真的要饿死了。
所以,何福这一次不等燕军来袭,立刻号令全军向南摆开大阵,就此迎战燕军,他甚至憋着这一口气,凶猛南下主动逼近燕军,双方在齐眉山一带就此展开了决斗。】
朱棣提着心,屏住呼吸准备听接下来这场在齐眉山一带的决斗。
【说是决斗,但其实在齐眉山的这场大战里,双方只能算是打了个平手。这场大战是没有任何计谋,策划,双方都是靠着血肉相搏来展开的,然而或许是一方腹中饥饿,一方连夜赶路,总之这两点刚好谁也别笑谁,就这么打了个平手。】
朱棣:……
感觉白瞎了他的提心吊胆,屏气凝神……
众人同样无语,这……裤子都脱了,就这……就这……咋不展开讲讲呢?
主播诗诗并不知道已经被大明人吐槽了一波,她继续讲道:
【这一战打下来,朝廷这边的将士们几乎已经是撑到了极点了,人是铁,饭是钢,没得饭吃早晚得完蛋。恰巧,齐眉山之战的第二天清晨居然起了浓重的雾。
何福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大雾这么一搞,燕军很难发现他们的行踪。
于是赶紧地麻溜地整兵出发前往灵璧,那边靠近泗州的漕运站点,那儿有得补充物质,等不到建文朝廷的支援,他们不能坐以待毙,人还是得靠自己,于是真定、德州兵团集结起来的朝廷野战主力部队撒吖地开始逃了。
燕军自然也知道了,他们这一趟南下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设了那么大的一个局,就是为了搞垮朝廷的野战主力部队,那这会儿怎么可能让他们逃呢?
于是燕军奋起直追,他逃他追,是谁插翅难飞!!】
大明天下,站在朱棣这一方的将领提着心,咱燕军能追上吗?咱燕军这一次不会付水东流吧?
而心里偷偷站队朝廷这边的将领们同样揪着心,快!快逃啊!咱逃到灵璧就有得吃啦!
明明这般令人紧张的时刻,天空中画幕上的女子居然显得兴致盎然,作壁上观的样子,真真是在往他们心口上欢快地插着刀子,一刀又一刀。
【跑着跑着,何福突然发现不对呀!!神特么的大雾天,燕军确实是很难发现他们朝廷军的踪迹,可这大雾是真的很影响视线啊,这……他们是跑了,但是跑不快啊!
所以,何福虽然早早跑了,但由于大雾天气,他们是跑不快的,我们知道这朝廷军的野战军规模是很大的,列队整军出发的,往往后头的人是看不见最前面的士兵的,何况这大雾天气,所以,为了规模庞大的朝廷野战部队不会走散,何福率领他们溜的时候是真的不敢走得太快。
这样的天气,一落下,被燕军逮到那就是有去无回了。
这样慢的行军速度,很快天色到了午间,午间大雾散去,燕军一下子就追上了何福率领的朝廷军。
没有办法了,两军撞上必须开战。何福迅速下令让全军列阵,而阵内的士兵们立刻开始就地挖掘壕沟,头盔运土,一直挖土,挖到这个壕沟大概有人的半身那么高才停下,然后火铳兵和弓箭手射手立刻隐藏跳入壕沟之中潜伏起来,在壕沟之外又再次安排上那些身披大盾甲的长枪兵,再外一层又再是一层,然后边军的精骑则是安排在了阵仗的左右两边。
这里真的不能不感叹一声大明初期这些将士的水准是多高,素质也是真的杠杠的。我们想想这个时候的朝廷军真的是一早就在饿着肚子了,大清晨的时候就开始麻溜地往灵璧赶路,到这里是真的又累又饿了。
还好巧不巧的,燕军又给追上来了,这时候何福又下令挖掘壕沟,列阵,对峙等等,这些可都是体力活,朝廷野战主力硬着撑着极限完成了命令。
还是以非常高标准的形式完成了,全军到了这样的境界,竟然没有士兵临阵脱逃,而这样的朝廷军,燕军一时间竟然不敢妄动,燕王朱棣知晓这群人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么一开战,朝廷军必然是破釜沉舟之势。】
“这后世女子夸咱大明的将士次次都要强调大明初期,咱知一个朝代的衰亡,末期全国的军力肯定是不太行的,但……咋这心里怎么总感觉憋得慌啊?”朱元璋绷着脸,脸上阴云密布的。
这大明初期和后期真的对比这么明显?明显到这后世人一次次踩着明末夸咱大明初期的将士,夸是夸了,咋就是那么不得劲儿呢?!
朱标宽慰道:“父皇,咱现在可也管不到这不知道多少辈的后世去,这一次靖难之役再也不会发生了,既然明末将领那么逊色,儿子觉得咱们可以让这些个边疆猛将们亲自好好地教导一辈又一辈,至少这般将来明末的猛将能够再多几名,或许咱大明国祚能再延长个几十年。”
朱元璋拍拍朱标的手背,道:“还是老大你说得对,咱只能尽量给儿孙们留下强一些基业,儿孙自有儿孙福啊!”
朱棣这会儿可有点不服气了,这话咋说的,好似明末将领那般拉胯是因为大明初期他杀了那么多边疆猛将似的,这口锅咱可不认。
他突然道:“儿子也没杀多少猛将啊!不还有投降的吗?说到底还是后辈不行!”
朱元璋冷眼刷地一下看了过来,朱棣心里一颤,立刻补上一句,“可不就是这样,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看看咱老爹洪武大帝,咱大哥完美继承人,再看看咱永乐大帝,厉害吧?”
“可还是顶不住有二哥那样的,噢~后世都说他作恶多端,被搞死了。可见这后世子孙咋样可跟老祖宗挂不上钩勒,就别说那些个将领死了,导致他们没有后世子女,若还真有,也不定就像他们老祖宗那般能干!”
朱棡:……合着老四你是见二哥不在往死里踩他么?
朱元璋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总归还是有些幻想的,可朱棣……这怂崽子,非得将老子的期盼戳破!
哼~
“闭嘴!”
朱棣见势立刻识相地闭嘴了。
【燕王朱棣觉得吧~这开战,看来看去,对方这军阵暂时还真的是毫无破绽,直接开打吧,费时费力又费兵,撤退吧,让他们回到灵璧去,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怎么办好呢?
朱棣一想,行吧?那就耗着吧!嗯,咱的粮秣可真多,咱这会儿暂时是不怕耗的。于是呢,燕军这边也并不撤退,就贴着他们朝廷军的主力阵营开始就地安寨了,双方是互看对方不顺眼又干不掉对方的样子,可真是个个气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撑着吧,这时候就看哪一方能继续撑下去了。
有人说不定会问,既然朝廷军都饿着肚子了,干嘛还拖延啊!直接开打啊,肯定能胜的。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燕军的血条是真的没有朝廷军那么厚的,燕王朱棣个人的想法绝对是希望尽可能地少消耗自己这边的兵力来达到胜利的结果。
如果说这场战打下来,朝廷军那边死了两万人,燕军这边也同样死了两万人,那这场仗对燕军来说,可不是所谓的胜利,毕竟说不定对朝廷来说,死个两万人,朝廷还是能支撑住的,而燕军兵力本就不多,死个两万人,那可就是重大事件了啊!
说到底还是双方的兵力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好了继续说回来,何福率领的这支总野战部队这个时候是真的孤立无援了,何福也真的经验老道,换个年轻的这会儿指定顶不住了。建文朝廷也没有办法来支援他了。
前面我们说过了四个新兵集结点,开封、徐州、凤阳、淮安。单开封来说,路途太远,徐州更不可能有援兵,徐州现在基本被燕军隔绝起来了,粮食都运不下来,你还想燕王让你把兵力带过来支援,那可能吧,绝对不可能!
凤阳、淮安的兵力也早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往真定、德州支援了,也就是现在在这波野战主力里面了。
两军这样对峙着,何福也不可能完全就这么蹲点跟着耗,他到底还是想往灵璧去的。
于是呢?何福就下令朝廷野战主力军每天就稍微往灵璧方向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饿着肚子啊,根本无法长途跋涉,更何况长途跋涉下来,这大军的阵仗必定产生破绽,对方燕军可就等着你产生破绽,深入破军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