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大汗也老了 - 明末阴雄 - 多极世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795章大汗也老了

鞍子山防线,午时初。

炮火的轰鸣声,不断从北边传来,邱文不断的用望远镜向北方眺望,却发现只能看见飘起来的硝烟,什么都看不见。

随即又向东南方向眺望,依旧是连人影都没有,便扭头对梁丘说道“老梁,你说这鞑子啥时候会来啊!”

梁丘没好气的说道“你问我,我哪知道啊,到现在还没跟鞑子作战过。倒是你跟代善大战一场,应该有点了解吧,依照你的判断,鞑子啥时候会来?“

“依我看,最多再过个把时辰,鞑子就该出动了!咱们攻击长岭山的意图,肯定早被鞑子发现了,他们肯定不会让咱们就这么顺利的打下来,肯定会过来捣乱的。”

梁丘还是有些担心“说的也是,不过咱们能攻下长岭山吗?貌似鞑子也在长岭山布置了重兵,还有数量不少的重炮,怕是没那么好攻打啊。”

“放心吧,有将军大人亲自坐镇,又有你上司苏凯风带着两个炮营亲自坐镇,拿下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他们那边打的越好,咱们这边的鞑子只会越快进攻,到时候要让他们好好喝一壶。”

“这倒是没错,咱们这些天来咱们一直在经营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到时候让这些该死的鞑子知道咱们的厉害!”

梁丘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炮兵阵地,以及严阵以待的炮群,有些得意的说道。

今天一大早,在孔有德带着进攻主力,以及黎贤能的骑兵大军开赴北边战场之时,邱文,沈炼,梁丘三人也拉着各自的兵马,来到了天策军的南部战线上,防备鞑子的进攻。

这道防线,是自打渔港起,一直延伸到杏山堡东边的杏山。

不过,这么长的防线自然不可能全面防御,只能依靠杏山,鞍子山,王山这三个大一点的山岭构成战略点,围绕着这三个地方,对鞑子可能的进攻进行防御。

而这三个防御节点中,又以鞍子山为核心,鞑子若是想干扰天策军主力对长岭山的进攻,不拿下鞍子山是不可能的。

若是鞑子选择从鞍子山两侧绕过去,那么就会面临三个山头不间断的炮击,而且还随时面临被截为两断的风险。

不过,这次能够分配给他们的兵力不多,主力都在程希孔那,邱文手里有两个营,不过当日跟代善大战一场,因为他的冒进,损失了八百人,除了重新归队的一百多号的轻伤员,总兵力也只有三千七百多人。

然后就是沈炼的一个营,加上梁丘的炮营,总兵力加起来也就七千三百人出头,对于这么大的防线来说,并不算很充裕。

不过,他们处于防守方,知道敌人进攻只能选择这里,那么就可以提前构筑防御工事,降低防守难度。

此时,一骑从北方扬尘而来,到两人面前后禀报道“报,在将军大人的指挥下,我攻山主力已顺利突破敌军第一道防线!”

听到这个消息,邱文乐呵呵的说道“甚好,将军那边打的越顺利,咱们这的防守压力就越小!”

“不过,长岭山的鞑子扛不住了,必然会催促增援的鞑子来进攻,估计最多半个时辰,咱们也要开始大战了。现在也已经午时了,鞑子还没开始行动,不如先下令吃饭吧!”梁丘提议道。

“也好,传令下去,全军吃午饭,吃饱了才好杀鞑子!”

随即,后方的炊事兵,就把提前准备好的食物,一车一车的运到防守阵地上。

天策军战时的伙食标准非常高,比如这中午,除了作为主食的大烙饼,还有香喷喷的肉汤,在这严寒的冬天,就着热气腾腾的肉汤吃烙饼,不光嘴上吃得香,肚子吃得好,还能暖暖身子,别提多舒坦了。

而邱文和梁丘等将领,也没有单独开小灶,和战士们一起用餐,倒不是他们与士兵拉近关系,单纯是图个方便,现在是大战之时,能省一点时间就省一点。

然而,才刚刚开吃没多久,瞭望塔上的哨兵便下来汇报“大人,东南方向发现大股兵马,疑似敌军来袭!”

邱文和梁丘两人也一手拿着烙饼,一手端着肉汤,来到山顶瞭望塔之上,果然看到,一些惊奇出现在地平线上,不过隔得太远,看不太清楚,但也表明,鞑子的进攻开始了。

两人便三下五除二,将手里的食物送进嘴里,擦了擦手,便端起望远镜,向东南方向眺望。

只见鞑子的骑兵率先出现,如同一道黑云一般,向鞍子山逼来,后面跟随者更多的步兵。

“传令下去,让将士们快点吃完,然后进入战斗位置!”望着身后还在大快朵颐的战士们,邱文也下令让他们快点吃。

得知敌人来了,战士们也不再磨蹭,纷纷狼吞虎咽,将食物下肚,有些吃得快了还被噎得两眼泛白,喝了一大碗汤才缓过来,惹得其他人一阵哄笑。

不过也能看出来,大家都很乐观,没有因为是鞑子而产生畏惧心理。

随着距离的拉近,可以看到鞑子的旗号非常多,除了众多的镶黄旗,汉红旗之外,还有不少汉蓝旗,蒙红旗的,数量相当之多,初步估算,人数超过两万,而且还有更多的兵马从后面开进来。

此时,原野上基本已经被鞑子兵铺满了,黑压压的一片,除了大量的步兵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骑兵在奔驰,看得人头皮发麻。

“看来,鞑子这次是下血本了,要毕其功于一役啊!你说,鞑子究竟会派多少人来?”

梁丘冷静的分析道“依我说,顶天也就四五万,鞑子兵马虽多,但义州城,锦州城,松山堡可还有咱们近三万兵马呢,他们又要防守女儿河,又要防守长岭山,可以用于主动进攻的兵力没多少的。”

说完,回头看了看这鞍子山的防线。

作为这场大战中,天策军唯一被动防守的战场,鞍子山的防线,远比鞑子在长岭山的防线要牢固。

鞍子山并不算大,方圆不过一里半,顶峰高度也只有五十余丈,原本关宁军在鞍子山有一处墩堡,驻扎有一百来号明军,后来天策军接管之后,也没有进行扩建。

直到鞑子大规模备战的消息传来,才开始大力建设鞍子山,拱卫杏山堡的安全,鞑子当时也进攻过两次,但只派了不足千人,被驻守在鞍子山的两百天策军迎头痛击之后,便没有再发动进攻,也就给了天策军更多的建设时间。

这次孔有德率军抵达之后,便将带来的民夫,一股脑的派到南部防线,仅仅三天的时间,本就防备完善的鞍子山,防御能力更上一层楼。

首先便是规模庞大的壕沟网,直接把整个鞍子山包围其中,除了在西侧和北侧各留出一条通道,方便守军可以进出,以及在敌人试图绕过鞍子山时主动出击外,其余的地方全都是纵横交错的壕沟。

再者,山上有连续四道胸墙,胸墙后面依旧有壕沟,差不多就是去年打渔港之战时,天策军防线的翻版,但因为位于山坡的关系,进攻第一道防线的敌人,也会同时遭受第二道防线的攻击。

步营的火铳兵,正在各道防线后面严阵以待,长矛兵也分散各处,等到敌人攻上来时与之肉搏,此外还有各种防御器械,比如万人敌,手榴弹等。

步营的各个炮兵小队,也被安置在一些视野开阔之地,增强防御能力。

而山顶之上,则有依照山势而建的主营寨,基本就是在当年明军墩堡扩建来的,这营寨的土地都是用石头堆砌的,而且可以说是简单的菱堡,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攻击之敌展开射击。

此外,在主营寨的东侧和南侧的开阔地上,各安置了一个炮兵大队,加起来也就是足足七十二门云飞炮,而且为了防止敌人红夷大炮的毁伤,还特地堆砌了大量沙包在前。

眼下,鞍子山的守军差不多有四千五百人,杏山和王山各有一千,这两处的防卫能力虽然不如鞍子山强,但也查不到哪去,而且都有一个炮兵中队,外加少量的步营炮兵,其余的几百号兵马,则分散安置于南部的各个据点之上。

此时,能够看到的鞑子兵马又增加了不少,邱文更是发现,出现了一片明黄色和纯白色的旗号,也就意味着,正黄旗和正白旗的鞑子也被派了上来,数量不是特别多,总计不到五千人,应该也就是三个甲喇的规模。

此时,距离鞍子山三里外的原野上。

望着不算雄伟,甚至可以说有点孤零零的鞍子山,阿济格有些轻蔑的说道“八哥也是老了,区区一座鞍子山,外加两座更小的山丘,却要动用如此多的兵马,看来八哥也没有了当年的魄力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