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 牺牲 - 刘三叔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牺牲 >

第80章

1940年5月,黄克诚率领一万多名八路军战士南下和新四军汇合,形成了在苏北地区强大的军事存在。

在华北,八路军开始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场战斗虽然被称作百团大战,但是,当时八路军所有的编制都不满一百个团。而这一百个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游击队。当然,通过这次漫长的战役,八路军完成了对游击队的整编,进一步充实了正规军的战斗力量。

这场战役,主要围绕着正太铁路开展。多田骏的囚笼政策让八路军这几年辛苦建立的各地根据地被挤压成了豆腐块,在太行山和晋西北,各仅有一个县城还没有沦陷,其余各个县城都处在日军的统治之下。聂荣臻提议,对正太铁路及其附近地区的袭扰、阻断、切割供给线对于打破囚笼有着重要意义,于是,在华北各地的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游击队,纷纷向正太铁路沿线集结。

现在强制拆迁算什么,华北民工可以在一夜间把老式的高出田埂两米多的公路挖断三十米的口子,而且这样的口子可以在五十公里的公路上出现十几个。拆完了公路翻铁路,翻了铁路就可以围点打援,反正太原的鬼子没了铁路公路要来救的话怎么的也得耽误些时间,那就干吧。

第一阶段:

聂荣臻指挥冀察部队,分三路破坏正太铁路东段,石家庄至阳泉段顿时瘫痪。另一部破坏北宁线、沧州到石家庄的铁路、北平到绥远的铁路。还有记录说破坏了津浦路德州段,但是,各地方志无此记载,聂荣臻回忆录也未提及。

刘伯承负责正太铁路中段,陈锡联、陈赓分别负责打援,伏击日军,击毙日军中佐及士兵数百。

贺龙负责同蒲路,消灭在太行山根据地周围的据点。

第二阶段:

陈赓清除所在地区的据点,歼灭日军藤田中队。

涞源、任丘、河间、大城、肃宁地区开始了对日军据点的清除。晋冀鲁豫根据地负责破坏德州至石家庄的铁路,以阻断日军增援。

第三阶段:

日军在受到分工配合的攻击之后转而扫荡报复。八路军开始了在太行山区对进犯之敌进行伏击、阻击。在辽县周围同日军开始了惨烈厮杀。

在后来的战役数字统计里,有一个数据是有目共睹的,这场战役在历史书上表现的数字是歼敌四万六千多人。可是,当时多田骏的甲种部队被拉到南方司令部准备对东南亚发动攻势,留守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只有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即五个独立步兵大队。按齐装满员的日军大队编制计算,总兵力不到一万九千人。

不管我们的先辈为了什么目标,只要他们做到了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那就值得我们尊敬,可是,还是那句老话,不需要神话。

百团大战,使得八路军的正规部队一下子冲破了瓶颈,在周恩来和蒋委员长为了几个师的编制争论不休的时候,用一场振奋人心的战役来说明八路军的意义,继而扩大了华北的共产党正规军武装,用战斗来锻炼、整编、协同游击队成为八路军正规军,这是朱德和彭德怀最聪明的思路。

不过,后来,这段历史在1958年的庐山会议上也成为了公案。当然,那时候的历史主要看什么人写,怎么写,至于写什么,并不重要。

转眼,1940年的秋天来了。大雁一排排飞走了,形成了一个人字。在华东,刘少奇已经在几个月前给韩德勤上了一课了,现在,接着给韩德勤上课的,是陈毅和粟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