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苏中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负责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苏北地区的交际,在黄桥战役前,这位江苏籍共产党员利用自己的关系网为陈毅大军东进苏北开拓了极其良好的外部条件。陈毅很满意地对管文蔚说:我们要在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后,能够与国民党抗衡,从现在起,就要利用大好时机,努力发展自己的力量。一定要冲破国民党的各种限制,大胆地向东向北发展。
管文蔚殚精竭虑,在多方挤压的苏北地区发展起来了三千多人的新四军武装,并且通过联系地方武装,让开大路,给了新四军陈毅部北上的道路,顺利通过长江,到达苏北。当时的苏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日本人要打。拢共就那么点人,三五个县城里驻扎得当,甚至连集镇日军都懒得驻军。华中派遣军的司令那时候是畑俊六,老先生心里想的,压根就不是在一城一池的事。
这一年的苏北小城南通市海安县曲塘镇,有一个卖草料干柴的小店,店主姓刘,店主的长孙叫巧贵。家里有一房儿子抽起了大烟,家境衰落。日军来到曲塘镇,镇上所有的中国人都被要求站在道路两旁低头迎接,包括那个叫巧贵的六岁孩子,也被家人按住了脑袋,不许他抬头看。那个叫巧贵的孩子,就是我的爷爷,后来他随着自己的父亲来到东北辽宁抚顺,他每每给我讲起这些亡国奴的记忆,往往比那些冲杀惨烈的战斗给我的震撼还要强烈。今年,我爷爷已经七十六岁了,身体健康。
也是这一年,在伪满洲国齐齐哈尔一个贩枣的小贩家里,一个女婴诞生,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我的奶奶。九年以后,在国民党部队里当过兵的奶奶的父亲逃到台湾,他再回来和自己的女儿见面的时候,已经是1990年。这个贩枣的河北昌黎人,给我留下的纪念就是明国七十二年的十元台币。
这就是两个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那些殊死奋战的前辈,恐怕,我们今天还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