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总结篇(番外) - 维常事 - 代号A01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维常事 >

第1章总结篇(番外)

您好,读者。许久未见,不知您是否解开了记者的谜题。倘若您觉得拼字有难度,我可以提供一次帮助。“索”字由“十”“冖”“糸”组成,我也只能如此拆分。

故事的第一部分,我与记者计划用四章讲述起源,之后会有一个过渡章节,再进入故事主线。主线与起源的时间跨度较大,因此关于寿命论我会尽量少提及。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互村林加入维度总部组织,至于“维度总部”,下一章会先撰写一篇“设定集”详细说明该组织的工作内容。然而,关于小说的解密部分,记者打算增加难度,毕竟拼字过于简单。在解开完整的拼字解密后,后续将使用纯数字呈现谜题。不知您是否完成了第一章第二幕的数字解密,提示已相当明显,我在此不再赘述。接下来,咱们聊聊其他话题。(绝非凑字数哦)

“为了生存而斗争”,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几乎无人能够对其含义进行反驳。我们在斗争中顽强地存活下来,解决了温饱问题,拥有了温暖的衣物和舒适的住所。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便开始探索精神层面的需求。

假设存在两伙人,由于理念不合而产生激烈争执。通常情况下,路过的普通人都会远远避开,以免被卷入这场纷争;而那些手无寸铁的调和者,必然会竭尽全力保障双方的基本利益,力求找到共同点,促使争执双方各自退让一步,以停止这场毫无意义的争斗。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倘若双方是为了争夺能源而战,无论最终胜负如何,必有一方能够获得这份宝贵且无穷无尽的能源,而另一方则会因争执过程中的损耗而遭受损失;但如果不存在能源需求这一因素,并且双方都是极端分子,根本不听从调和者的劝解,那么在您看来,双方的争执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认为,这种情况下的争执更像是一场“秀肌肉”的较量。那些做得出色的事物,自然会吸引感兴趣的人关注;而那些表现不佳的,则会遭到人们的唾弃。但是,如果争执双方实力相当,都想在“秀肌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大力宣扬自身的优点,尽量少提及缺点。不过,争执双方显然不会满足于此,为了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战胜对方,他们肯定会采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这段例子说明了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对于争执的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当涉及到关键利益时,争执往往会更加激烈和复杂;而当没有实际利益的冲突时,争执可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展示和竞争。同时,也揭示了在竞争中,人们为了取得优势往往会不择手段。

我们不妨将争执双方的人数从一车人扩大至两个国家的人,甚至是两个星系组织,而争执也随之演变成战争。若是因入侵或能源因素引发的战争,被入侵的国家为捍卫自己的领土,或是为获取能让国家持续发展的能源而战,这无可非议。但若是仅为了“秀肌肉”而发动战争,那便毫无意义可言。胜者或许赢得了荣誉,然而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又得到了什么?答案是除了荣誉和对牺牲家属的补偿,他们一无所获。如此争来争去,最终不过是一场空,受损的反倒是自己人的利益。战争不仅仅是简单的冲突和对抗,其背后往往涉及到各种利益、动机和价值观的碰撞。同时,它也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意义性,尤其是那些仅仅为了炫耀武力或满足虚荣心而发动的战争,往往只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或实现长期的利益。

如今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曾目睹众多这般情形: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荣誉,即便资源充裕,也无数次地争执不休。相较于此,那在极端艰难的生存境遇下奋力挣扎的人们,他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争又意味着什么!我已目睹太多,以至于难以记清他们的事迹。那么,在互联网上引发的争执究竟有何意义?现今智能技术如此先进,屏幕那头的人是否真实已难以分辨。然而,对于互联网上的争执是真是假,我认为已无关紧要,在我眼中,那不过是一段数据,对于学习过数据分析的人而言,也仅是练练手的玩意儿罢了。而且,互联网上的那些“饭圈”现象(依我的主观理解,是不同人因相同话题而聚集形成的小圈子),在我看来恰似一座座虚拟的村落,颇有几分小“元宇宙”的模样。

一场激烈的棋局过后,或许紧接着又是一场新的较量。就如同人生的舞台,一场戏落幕,紧接着可能又是另一出戏的开场。然而,如果您感到厌倦,不愿再继续这场游戏,那么您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掀翻那张牌桌。就像一位勇敢的外来者,面对不受欢迎的牌桌两旁的极端组织,毫不畏惧地出手,以果敢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立场。

但是,然后呢?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许,在短暂的混乱之后,人们会扶起那张被掀翻的桌子,重新坐下来,继续打下一场牌局。这说明了什么呢?它可能意味着,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境或挑战,生活总会继续前行。即使我们试图打破现有的规则和局面,新的秩序和模式也会在混乱中逐渐形成。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时,要深思熟虑。掀翻牌桌可能是一种激进的选择,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深思熟虑的彻底解决这个争议问题,不妨视为一种更好选择。当然也不要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人之常情啊。(感慨)

我这人的性格与记者有所不同。记者往往理性且现实,而我多数时候也是理性的,但我还多了些“人情味”,也就是感性。或许正是这种与记者相似又略有不同的实感性格,让我与他还算合得来。平日里,我看手机和电脑,无非就是看看视频、玩玩游戏、读点小说文章,基本不怎么评论。那就这样吧,咱们之后再见。再会,读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