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二枪绝望中永生(12) - 给我一个连 - 周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给我一个连 >

第25章第二枪绝望中永生(12)

老兵祖籍甘肃,因为战乱和天灾,十多岁便成了孤儿,追随路过的解放军,当了一名勤务兵。20世纪50年代末,他从部队受伤后复转,在回家的途中路过美丽的蓝河子,于是选择了在这里定居。

老兵一辈子未成家,因为村里有个习俗,不和外人通婚。他用在部队里学来的那点文化知识教授村里的孩子们,几十年来从未间断。三年前,年过七旬的老人与世长辞,孩子们从此失去了学习文化的机会。

当地政府也曾经作过努力,试图让孩子们到十几里之外的镇里上学。最后终因路途遥远,多数村民放弃了孩子求学的机会。陪同雷钧一起到蓝河子的是旗教委的一个年轻干部,关于这里的一切都是从他口中得知的。一路上雷钧面色凝重,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好在,年轻的干部向他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将蓝河子这样情况的村庄纳入了整体规划。打算在未来两年里,兴建二十所中小学或者办学点,并号召本地高校的大学生们充当志愿者,走村入户,为不能上学的孩子们传授知识。

在蓝河子,雷钧走访了所有三十多户人家。热情而质朴的牧民们,眼神中流露出太多的无奈。村里只有三户牧民的孩子还坚持在镇里上学,但更多拥有几个孩子的家庭,因为负担不起学费和担心孩子的安全,选择了休学。很多孩子,甚至连学校都没有去过。这让雷钧震惊之余心痛不已,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更是让他无法释怀。

临行前,会汉语的村长告诉雷钧,村里来了两男一女三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他们就住在村西老兵留下的那座石头房里。雷钧决定去拜访他们,没想到大门紧闭。透过门缝,可以看到空旷的客厅里摆着几张桌椅,还有一个悬挂在墙上的小小黑板,那上面一行娟秀的粉笔字清晰入目:“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

出乎雷钧的意料,这次他伏案整整两天两夜完成的调研报告,在胡忠庆那里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给了师党委。胡忠庆没有召开党委会研究,甚至连一个字都没有修改,只在报告的最后加上了一句“恳请师党委予以重视为盼”。

事实上,雷钧陈述的事实,胡忠庆早已了然于胸。而他充满悲悯情怀的表述方式,也感动了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师党委迅速作出了响应,第三天就派出了以政治部主任为首的考察小组。最让人始料未及的是d师干休所的老干部们,他们不仅捐出了五万多元现金和部分图书,还通过d师和集团军联名上书给自治区政府。

这件事情,胡忠庆可谓不遗余力,游说老干部捐款的正是他的同学,d师干部科的科长。几天后,就在师政治部主任率领考察小组在雷钧的引领下走村串户的时候,雷钧的那份调研报告,直接轮转到了军区副司令雷啸天的手中。

此时的雷啸天,正躺在军区直属医院的特护病房里。一切迹象表明,雷啸天这次遇上了一个重大的麻烦。他的肝硬化已经到了中晚期并且伴有腹水,最可怕的是已经有了癌变迹象。

院长是闻名全军的肝病专家,看到这样的结果也不住地摇头叹息。两年前,他就向雷啸天发出过警告。可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不以为然,反倒怨他小题大做。

雷钧对父亲的处境并不知情,而在入院这件事上,刘雅琪和雷啸天惊人的默契,两人都绝口不谈让儿子回来。除了军区和各集团军少数领导以及雷啸天身边的人,谁都不知道雷副司令员病休。因为他在住院前,就和军区领导达成条件,一是对外保密,二是要正常履行除出行和会议之外的日常公务,否则坚决不住院。

雷钧的报告是徐清宇抄送给雷啸天的。他笃定地认为,副司令拿到这个东西后,一定会有所感触,或许会对其子的看法有一个质的改变。如他所料,躺在病床上的雷啸天,将这个近两万字的报告来来回回看了数遍。整个下午,将军都沉默不语。儿子灿烂的笑容和忧郁的眼神在他的脑中交替呈现,忽而看到他伏案灯前奋笔疾书,忽而看到他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忽而看到他在冰天雪地中缓慢前行……

“雅琪。”雷啸天一脸凝重地对来探访的夫人说道,“我想跟你商量件事儿。”

雷夫人有点吃惊地放下手中盛满鸡汤的瓦罐,看着明显消瘦的丈夫。

雷啸天从床上拿起那份报告递给夫人:“你先看下这个!”

雷夫人接过报告,扫了一眼标题,心里咯噔了一下,说道:“这是小钧写的?”

雷啸天微微地点点头。

半个小时后,雷夫人拭了拭眼角,柔声说道:“说吧!我知道你和我一样,被雷钧同志感动了。”

“这份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他!”雷啸天沉默良久后,说道。

“是吗?太难得了!”雷夫人面露喜色道,“那你跟我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吧?”

雷啸天长叹一声:“我对孩子是不是太不讲情理了?”

“你说呢?”雷夫人冷声反问。

雷啸天动了动身子,让自己靠得更舒服些,然后说道:“我知道这孩子受了委屈,我更知道他有理想有抱负。可是,我总感觉他身上有种浮躁之气,做人浮、做事浮。今天,他让我有点震撼。”

“他才多大?你要反思的是,从小到大你的教育方式!”雷夫人红着眼睛,说道。

雷啸天有点不悦,沉声道:“我二十五岁的时候,已经是营长了!这跟年纪有什么关系?”

“你看你,一点就爆。”雷夫人很不满地说道,“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过,他当了营长后,还在跟师长顶牛,就是因为师长的秃头他看着不舒服。关了三天后,还叫嚣着要转业!对了,他还跟我说,唉,我那时候太年轻啊……”

“哈哈!”雷啸天被夫人逗乐了,大笑道,“刘雅琪,这话我讲了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吧?你怎么又给我倒腾箱底啊?你这个同志……”

“怎么了?”雷夫人两眼一瞪,“我说错了吗?凡是犯了错误,你都说自己年轻。你说,有没有这回事?”

雷啸天哭笑不得,告饶道:“得得得!一批评我,你就劲头十足!”

雷夫人忍着笑,板着面孔问道:“兜了一圈,你到底要跟我商量什么事儿?”

“我想收回我曾经说过的话,再给他三年时间,让他有个奋斗的目标。如果他能挺过三年,把这个助学活动做到有始有终,往后,按照他的能力,哪个单位想调他,我都没意见!”雷啸天说道。

“三年?”雷夫人一声惊呼,“你想让他在农场待五年?你当初就真的想让他在农场一辈子不得翻身?你真是个疯子!”

雷啸天说道:“军中无戏言!”

“见你的鬼!你身体就是好好的,最多也只能在这个位置上干三年了。在位的时候,你把儿子当做实验品,任人鱼肉;你退了,谁再来拉他一把?”雷夫人火了,有点口不择言。

雷啸天脸色微变:“刘雅琪同志,你也有二十多年党龄了,能不能少讲一些浑话?谁鱼肉他了?你希望谁拉他一把?我告诉你,我就是要让他忘记他有个当副司令员的老子!”

“好好好,我没有你这个政治觉悟。二十五年前我就告诉过雷团长,刘雅琪只是个小女人,除了爱国、爱党、爱人民,她思想落后、晕血怕枪!”雷夫人已经出离愤怒了,讲完这些话后,便起身拂袖而去。

过了大约五六分钟,护士长敲门而入,看着雷啸天铁青的脸,端起瓦罐,怯怯地说道:“副司令员,阿姨说这鸡汤要您趁热喝了。”

“她走了?”雷啸天问道。

护士长道:“阿姨在我们值班室里,好像是生气了。”

“你去告诉她,做事别半途而废,她不来,我就不喝!”雷啸天正色道。

“是!”护士长转身捂着嘴,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间……

阿拉善高原的春季铺天盖地的时候,d师援建的第一所牧民小学,在蓝河子挂牌了。那是阿拉善一年中最美的一天,牧民们舞动着彩袖,翩翩起舞、引吭高歌;官员们热情洋溢轮番演讲;孩子们穿着新衣衫,在人群中穿梭、跳跃……

终于可以给老金一个交代了!雷钧远远地站在人群的后面,内心深处交织着欣喜与不安。一切恍然如梦。这场活动因为一群老干部的参与,地区政府将解决学龄儿童上学问题当做了头等大事,提出了绝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承诺,提前启动了规划,并且为此招募了大批教师。这也就意味着,一波三折的助学活动被政府全面接管了。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为此付出的努力。

好多天后,胡忠庆在农场的军人大会上,亲手为雷钧戴上了三等功勋章。这个年轻的中尉,百感交集。那天晚上,他摘下墙上的那面血书裹住勋章,一起锁进了衣柜……

七、生离死别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雷钧在农场的第五个年头,西北局部地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就在这一年的初夏,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和病魔顽抗了多年的雷啸天,终因力不从心,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从副司令员的位置上黯然病退。此时的雷钧,远在数百公里之外,正带着手下的兵们夜以继日地抗击旱灾。

一年前的秋天,雷夫人五十岁寿诞的时候,一边和父亲较劲,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边时刻在思念着母亲的雷钧,终于找到了一个再好不过的理由,兴奋地请假准备探家。谁曾想,就在回家的头天晚上,几个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退役的老兵失踪了,等到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里找到人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胡忠庆没有开口,但雷钧还是主动取消了休假,一直陪着受了处分的几个老兵,度过了他们军旅生涯的最后几天。

儿子没回家,向来性格温顺体贴的雷夫人,认定了儿子是在找理由,气得三天粒米未进,大骂雷啸天养了个白眼狼,并在此后的半年多拒接儿子的电话。因为此事,雷钧苦恼了很久,甚至萌生了退役的念头。他在迷惘,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自己这样非忠非孝,只为了赌一口气,看似毫无希望的坚守到底还有没有意义?他曾经写好了转业报告,却在与师傅老范的再一次会面后,毅然决然地将报告撕得粉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