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职场篇你到底为谁工作
)第一节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工作得出色
不要把职场想得那么复杂,首先,你要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然后工作全心全意就可以了;其次,在处理同事及上级的关系方面,也没那么复杂,一切只要尽力而为,做到趋利避害就可以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人都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只要一说到工作,就满腹牢骚,很少有人在工作中享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其实作为领导,他们更愿意看到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员工只有从心里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才更容易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假如你每天都感觉到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枯燥无趣,那么你一定不会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假如你本身就喜欢这份工作,即使你再忙再累,也会乐此不疲的;假如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你只有想办法去喜欢了,一旦喜欢上,你就会感觉到非常快乐!若你能将这种快乐传递给别人,尤其向你的领导诉说,那么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好处。
菲菲的梦想是做一名漂泊的画师,但残酷的现实迫使她不得不到处去找工作。后来,她终于在一家动漫公司落脚,仍然做一名绘画师。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工资也高,菲菲感到很满足。
一次,上司带菲菲去见客户,对方也是做动漫开发的。当她亲耳听到关于动漫图画的报价时,心里觉得很不平衡。虽然老板谈的价格中包括脚本与策划费用,她也知道绘画技术的高低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她的工资与客户的报价相差太多,因此她觉得自己起码应该得到客户报价50%的报酬。
从那以后,菲菲便对老板产生了怨气,开始对工作敷衍了事。直到有一天,上司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谈话,她才猛然醒悟。老板问道:“你现在画画,还像以前那么快乐吗?”菲菲摇头。老板笑着说:“你现在已经不快乐了,我看得出来,而你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将你的艺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了。我向来不主张为了艺术而饿肚子,因此我给你开了足够高的薪水,但你仍然不开心,是因为你觉得你应该得到更多,对吗?”
菲菲点点头说:“我是觉得很不平衡,因为我觉得你在拿我的技术卖钱,然后再给我很小的一部分!”
老板略微思索了一下才说:“其实,就算你单独去与那个客户谈,也许能谈成功,但是有一点,你没有一个整体的策划与合适的脚本,别人不会只用你来绘画的。”菲菲对上司的解释嗤之以鼻,冷冷地“哼”了一声。
后来,菲菲私下里找到了那个客户,出乎她意料的是,客户告诉她:“我和你们公司合作已快10年了,不论是从脚本方面,还是从绘画的风格方面,我都非常满意。但是我们不会和个人合作,首先是我们没有与你合作过,这存在很大风险。其次,如果我们跟你合作了,在合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作为个人,你是无法承担损失的;最后,我们觉得一幅动漫作品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需要大家的智慧。”
菲菲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报酬,反而丢掉了那份工作。
任何人都不喜欢从同事或朋友的口中听到那些令人反感的话,老板也不例外,这些不但影响你的心情,而且也妨碍到你对事情的判断,以致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每个人都喜欢发小牢骚,但有些牢骚是坚决不能发的。除非你已经为自己铺好后路,并准备辞职。否则在公司里,还是尽量多表示开心为好。
因此,我们要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可敷衍了事,你的工作是你生活的资本,你要想更好地生活,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进一步地取得业绩,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幸福感悟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把事做好。工作亦是如此,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样所发挥的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节和为贵,争强好胜易吃亏
要维护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和为贵。如果总是争强好胜、不知谦和,那么必然难以与人相处,当然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无从谈起了。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观念中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传统观念主张谦恭自律,凡事不要和人争高下,追求平和、宽容、顺从,而不是过分突出自我。
一个人只要不是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就必然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能不能正确处理好这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情绪、生活和工作。在生活中,争强好胜、妄自尊大者从来都不讨人喜欢。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是一团糟,有的甚至成了人人讨厌的孤家寡人。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这是一种难得的优势,但如果把这种优势误作为追求名利、哗众取宠、恃才傲物的资本,就很容易走入狂妄自大、争强好胜的误区。在社交场合,无论你的知识多么丰富,口才多么犀利雄辩,都应该时刻以谦恭的态度严格约束自己。
名校毕业、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王强刚到一个新单位工作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很好,还处处帮助同事。
可是,他渐渐发现,同事们个个都疏远他,就连部门主管也时常刁难他,这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后来听到同事在背后的“议论”,他才意识到,自己在他们眼里是一个“锋芒毕露、争强好胜”的人。他这种做法看似在帮助同事,实则是在给自己的功劳簿上添功。
争强好胜的人往往过得不快乐,因为他们忘了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快乐的秘诀。职场竞争变幻莫测,并不是你够聪明、够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当工作中面临一些利益时,很容易导致同事之间的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
人在职场中,要养成一种“不争”的态度。这里所说的不争,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有原则地把欲望控制在“知足”之内,根据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资源来期望自己,协调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不要成为“要职位不要生活”的工作狂。切忌和同事攀比职位、薪水等,要在竞争中培养欣赏别人的气度。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味只看到自身的优点是不够的,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找出自己的不足,尽可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活在世上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最可怕的不是别人为难你,而是自己为难自己。同事之间各有长短,如果在所有方面都要争拿第一,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必然会比得垂头丧气,信心全无,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快乐起来呢?
因此,身在职场,要养成一种“不争”的态度,这也是给自己减压的最好办法。
幸福感悟
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彼此让步,而非争强好胜的基础上的。中国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争强好胜往往会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第三节维持好与每个人的关系
对于一个在职场打拼的人来说,维护好人脉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它包括维护许多复杂的关系:与老板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等等。如果你不能维护好这些关系,那么你在职业生涯中将举步维艰。
那么,应该如何去维护职场中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网络潜力呢?
1.对待上司,应该先尊重后磨合
任何一个上司,能做到这个职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这也是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你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
当然,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你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很有分寸地磨合。
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与理由。
2.对待同事,应该多理解,慎重支持
对待同事千万不能过于苛求,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理解对方的处境。情绪化往往只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落千丈。
同时,对工作,要拥有挚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别人的观点和思想,而无条件的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
3.对待下属,应该本着帮助与聆听的原则
帮助下属,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越好,工作就会完成得越出色,也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尊重。而聆听更能让你体会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如果你刚刚晋升,旧同事里,除了资历比你浅、能力比你弱的人以外,自然还有一些资历比你深、年龄比你大、能力比你强、经验也比你丰富的人。此时,你所面对的已不是你新任基层主管的喜悦,而是由一些惶恐、心虚和歉疚融合起来的综合情绪。这种情绪是你以往所不曾拥有过的,这是造成你紧张不安的主要原因。
当然,你需要进行自我反省及肯定。或许你不是最好的,在公司里有人比你更优秀,但是既然你已坐上了这个位置,你就大可不必太惶恐、太谦虚。当然,你也不可以马上变得冷漠而傲慢,让人感觉你晋升了之后就有了“官架子”。
在你没有晋升以前,公司里一定有一些和你特别熟悉及亲近的同事,你要注意:在公开场合,要稍收敛一些,以免给别的同事带来太大的压力;在工作上,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能给你熟悉的人有任何礼遇及优待;在私下里,他们原本就是你的亲密朋友,自然应该维持以往的关系,这是合情合理的。
而原来就和你不太合得来或不来往的同事,在你升了主管之后,你要主动去接近他们。在你未当主管之前,他不理你,你也不理他,没有什么瓜葛,这没有关系。现在你当上了他的主管,他可以依旧不理你,但是你能忍受拨一下他才动一下的局面吗?如果不能,你就要主动化解你们以前的隔阂。
其实,大事化小原本就是做主管的一项基本诀窍,更何况那些原来与你不合或不来往的同事,见你升了主管,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最起码也不想得罪你。如果你能主动地先去找他们示好,那么以前的任何误会都可以一笔勾销了。这有利于你以后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展示了你开阔的胸襟。
4.对待竞争对手,应该表现出良好的涵养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竞争对手可能处处存在。当你超越对手时,没有必要蔑视他,因为他也在寻求上进。当面对你的对手时,也不必心存芥蒂。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都要保持大度的宽容风范,因为真正的胜利者是不会介意这样的举止行为的。
维护好人际关系网是付出和给予之间的不断平衡,一种双方同意的公平交易,这里谈不上什么道德评价问题。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谁处理得当,谁就会认识更多的人且被更多的人认识。理想的工作、含金量高的点子、具有决定意义的优势信息——那些整日拘泥于自己躯壳里孤僻的人是永远不会具备这些成功的要素的。而那些经常让别人看见,和别人交往的而且有时也会到社区论坛上走一遭的人才能轻松获得成功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