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行动篇放下你的担心,拿出你的行动
)第一节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无论生活是什么,都在于你自己的调理和掌握。如果缺少了智慧,就会使人生黯然失色。也许我们一次不理智的拖延,就错失了春天的季节;也许我们一次不留神的冲动,就夭折了成熟的果实。
做人处世的态度是从古至今人们争论的一大热门话题。很多人都认为,做人应该高调些,这样才能被他人注意,得到更多的机会。另一些人则认为,做人应该低调些,不管遇到任何事,都不要过于高调,要先做好最坏的打算。而且,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能太突出,平凡、简单才是最好的。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若能中和这两种处世态度则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这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是一个善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小布什出身名门望族,其父曾任美国总统,在美国属于名副其实的特权阶层。然而,小布什在竞选时,对此却丝毫没有提及,他甚至不愿提他在耶鲁受过教育。不仅如此,他在发表竞选演说时,竟用他的家乡话来演讲,丝毫没有一个贵族的架子。以至于人们称小布什“就像一个加油站修车的憨厚的小伙计”——美国人修车常受骗。也许正因为如此,伙计憨厚就显得特别重要。
很多人嘲笑小布什无知,不知道利用自身的优越性来帮助自己。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为人低调,才使他在竞选中击败了竞争对手戈尔。因为在选民看来,低调的小布什就像是大家中的一分子,笨头笨脑没有坏心眼,所以对他很信任。而他的对手戈尔则懂得太多,老想教你点儿什么。脑筋太聪明就难免耍滑头。于是大家对他既不喜欢,也不信任。一位美国老太太说:“我是不会从戈尔这样的人手中买东西的,所以他当总统我同样信不过。”
高调做事是自信的表现,也是我们做事应有的态度。高调,不是喊着口号让别人都知道你要做什么,而是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看得透彻,把握根源和关键,漂亮地完成每件事情。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高调意味着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有积极和自信的心态。好的心态和态度是做好事情的最重要因素。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存高远,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必然会奋发图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做事不要为名利,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默默地、扎实地改变身边的世界。
幸福感悟
高调做事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少说话多做事,勤于思,敏于行。
)第二节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好的工作计划,应该将工作分类。分类时主要遵循轻重缓急原则,当然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很多员工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重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理解是片面的。
做事的第一步,就是要制订一套详细可行的计划。制订计划是实现目标的最伟大的助手和参谋。否则,如果事先没有制订一个完整而精密的计划,那么当出现意外情况时,将无法应对,必然会形成一种“狗咬刺猬”的场景。所做的事情不但会半途而废,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可见,迅速行动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制订一些计划也同样重要。有了计划才能处变不惊,也可以使我们不因事物的变化而白白浪费时间。
好的工作计划,还应该将工作分类。分类时主要遵循轻重缓急原则,当然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很多员工会忽略时间的要求,只看重任务的重要性,这样理解是片面的。
一位着名的商界精英,工作效率奇高,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他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的工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所有能够带来新生意、增加营业额的工作;第二类是为了维持现有状态,或使现有状态能够持续下去的一切工作;第三类包括必须去做、但对企业利润没有任何价值的一切工作。
他是怎么对待这三类工作的呢?那就是,在完成第一类工作之前,他绝不会开始第二类工作;在完成第二类工作之前,他也绝不会着手进行第三类工作。
此外,他还要求自己:“你必须坚持养成一种习惯: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完成,每件事都必须有个期限。如果坚持这么做,你就会努力赶上期限,而不是无休止地拖下去。”
这位商界精英的工作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决胜千里,我们就要时刻关注时间与质量,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前完成工作。
因为,任何事情都难免出现意外。当应该提交的任务与临时的事项相冲突时,就会陷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被动状态,这与计划的弹性原则是同一个道理。一个能每次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即使不加班加点,不显得忙碌,也会让主管觉得你是一个让人很放心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天天被追问工作进度如何的人。
幸福感悟
世事如棋,变幻莫测;人生如棋,变幻无常。计划是应对变化的,棋观三步,人生又岂可不多备后手?拥有计划,就不至于浪费时间,你也一定能做到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第三节贵在落实,严格按照计划去做事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生中,列出了无数个雄伟的计划,而且每个计划都那么激动人心,如果真的能够实现这些计划,那么他的人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但遗憾的是,这些人把计划做好之后,执行了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些困难,便半途而废,重新去准备另外一个计划;或者干脆就不执行,把原计划束之高阁。
于是,年复一年,这些人的大好年华都浪费在了无休止的计划当中。
和这些善于制订计划的人交往,人们可能会被他们表面的雄心壮志所迷惑,老板也会认为他们是难得的栋梁之才。而事实上,他们眼高手低,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宏伟的梦想中,长此以往,他们不能也不会做出什么成就,曾经的雄心壮志难免会变成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玩笑。除非他们幡然悔悟、奋起直追,否则,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慢慢沉沦,或者跳到其他的公司继续发牢骚,即使这样,同样的悲剧也会再次上演。
小蓓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外语系,她一心想进入大型的外资企业,最后却不得不到了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栖身”。心高气傲的小蓓根本没把这家小公司放在眼里,她想利用试用期“骑马找马”。
在小蓓看来,这里的一切都不顺眼——不修边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土里土气的同事……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可完全不是这样的啊。就这样,小蓓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双眉不展、牢骚不停,实际的工作也是能拖则拖,能躲就躲,因为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她的思考范围之内,她梦想中的工作应该是一言九鼎的那种。
试用期很快就过去了,老板认真地对她说:“我们认为,你确实是个人才,但既然你对我们的小公司这么不满意,我们也没有理由挽留你。对不起,请你另谋高就吧!”
被辞退的小蓓这时才清醒过来,当初自己应聘到这家公司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而且,就眼前的就业形势而言,再找一份像这样的工作也很困难啊!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终,这让小蓓万分失望与后悔。可一切都已晚矣!
有些员工则与小蓓等人不同,他们也有很美好的梦想,但他们不会每天都深陷于幻想中难以自拔。他们会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从现在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毫不松懈地坚持下去。
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地默默努力着,终于有一天,他们晋升成为公司的骨干,所有人都不禁会大吃一惊,但仔细回想,这一切其实纯属正常,毕竟天助自助者。梦想对于他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也许你会对那些刚开始豪情万丈的人充满由衷的向往,忍不住在心中勾画起自己的蓝图来。这样做是没有错,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一定要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好行动的计划和准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
毕竟,每个人来公司都是要做一些事情的,只有空想是不行的,如果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以致耽误了正常的工作,到最后就只能是想做的做不到,该做的又没做,老板会继续用你吗?同事们会视而不见,毫无怨言吗?
幸福感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所收获。再宏伟的梦想,也经不住只说不做。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做起。
)第四节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机遇
成功和机遇不会凭空得来,而要靠积极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无名小卒若想获得成功,就要多花一些心思,多做一些努力。但如果他等着别人用银盘子把机会送到他面前,那他只有失望的份儿。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加腾信三为了赶去上工,匆匆刷牙,结果由于用力过猛,牙龈被刷出许多血来。他怒气冲冲,在上工的路上仍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
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同事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很多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案,诸如: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慢悠悠地刷牙……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他们发现牙刷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腾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改进。
经过实验,取得实效后,他们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牙刷毛的顶端全部改为了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十多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普通伙计晋升为主管,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刷牙时会导致牙龈出血的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但却很少有人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机遇不属于他们。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了问题,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机会是靠自己努力创造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只是有些人善于创造机会罢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当上司的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幸福感悟
但凡成功者,都是善于创造机会的人。他们在有机会时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就去创造机会。机会是成功的跳板,聪明的人不是等待“好心人”送来机会,而是主动扑向机会,再从机会中打捞自己想要的“黄金”。
)第五节不断尝试,失败就会逐渐远离你
成功者的信条是,失败后,不妨再尝试一次。即使是再伟大的人物,也不敢说自己不曾失败过。正因为有无数次的失败,才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只有经历失败,人才会成长,最后把伟大的信念深植于内心,从而完成伟大的业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因此,不管是失败还是陷入困境,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是否能勇敢地承担失败的责任。如果不肯承认失败,那就不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