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骗公主可还行
宁国每三天开一次小朝会,每七天开一次大朝会。但是由于杨服逝世的缘故,赵鸿取消了最近的朝会,直到杨服下葬为止。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赵鸿逼着杨措早点儿搞定杨服后事,不要影响朝廷运转。
杨服之死是重大事件,但也并非没有预料。早在两个月之前,赵鸿就赐予了棺材、墓地和其他丧事用品。
那会儿杨服也能接受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躺在病床上还让杨措替自己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赵鸿,说最大的遗愿是赵氏江山万年,希望赵鸿身体健康、励精治国,杨氏后人一定万分配合,否则赵鸿可以扒了他的墓,拖他出来鞭尸。
这是一种比较严肃的承诺。然而死人又怎么能管活人的事儿呢?反正杨控就不理会这个承诺,真到了要反的时候,杨控一定不会犹豫哪怕一秒。
文武门空空荡荡。
梁二牛不在,刘寻暗自庆幸,就怕梁二牛是个傻孩子,这时候千万别像虞伐那样主动贴上来,否则赵鸿可不会手软。
羽林军护卫对刘寻没有过多为难,直接开门放行,领头的军官还专程下了城墙,扶刘寻下轿。
到了朱雀殿,或许是得到了赵鸿的提前打招呼,大太监领着刘寻,径直来到议事厅。
赵鸿已经起床,与昨天一样在批示奏本。
刘寻不得不承认,赵鸿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奏本很少有在朱雀殿过夜的。
除非是年节的时候,那会儿的恭贺奏本,杨措是一本也不会截留。
当然,赵鸿有没有心思看,那又是一回事儿了。虽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但赵鸿天天听马屁,料想早已脱敏。
“什么味道?”一会儿后,赵鸿抬头起来问刘寻,鼻子抽了抽。
“嘿嘿,杨琴给我煎的饼,焦了。”
赵鸿颇有兴致,又批了两个奏本后,示意刘寻过来,道:“掰点儿给朕尝尝。”
刘寻从怀里掏出油纸包,放在桌子上,再撕了半指面饼。不是刘寻小气,而是面饼太脆,稍微用力就断了。
赵鸿接过,小咬一口,瞬间哇地吐了出来,脸皱得像块湿毛巾,手中面饼扔在榻上,“什么玩意儿!”
“哈哈!”刘寻忍不住哈哈大笑,道:“臣估摸着这是杨琴趁天还没亮的时候,偷偷摸摸煎的,不然仆役们不会坐视不管。”
“这么说杨控是要许杨琴给你咯?”
“是,陛下,杨琴为妾。”
“噢?杨控舍得?”赵鸿已经恢复了正常表情。
“那有啥办法,毕竟我马上就是驸马了。”
“啊呸!”赵鸿假意呸了一声,笑道:“刘寻啊刘寻,朕还以为这事儿很难办呢,因此都还没想好许谁给你。”
“陛下,臣喜欢永平公主。”
“呸!”赵鸿再呸一声,道:“你是啥玩意儿,就敢打永平公主的主意?”
“臣现在不是啥玩意儿,但陛下御口一开,那么臣就很是玩意儿啦。”
赵鸿停下笑脸,盯了刘寻一会儿,知道刘寻的意思了,于是喊太监扶他下榻,领着刘寻走进内间,同样的挥手让其余人退出。
“说吧。”
“大公子五年之内无意三公之位。”
“嗯,他还不够格。”赵鸿似乎早有所料。
杨措当然可以强行上位,百官也不敢多说什么,但是稍缓几年才是对大家都更加稳妥的选择。
“二公子领一部分龙虎军去燕地。其余分成两部,一部留京城,一部去西征。”
“可以。”去燕地的龙虎军有燕军制衡,翻不出多大风浪;在京城的龙虎军只要不是数量太多,皇宫安全就不必担心。
至于西征之军,那当然是多多益善,毕竟西番国能在宁国的虎视眈眈下生存那么久,必然也不是软柿子。
“大公子希望陛下能封永平为长公主。”
赵鸿皱眉。
“长公主”不仅仅只是一个虚号,它还有德高望重的意思在里面,皇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在新皇后封立之前,长公主便是后宫之主,因此赵鸿得考虑考虑。
“先说其它。”
“大公子希望我能掌控一部分羽林军。”
赵鸿的眉头皱得更紧,这不就抵消了杨控出京的作用了吗?
“还有吗?”
“我的府邸得在太尉府旁边。”
赵鸿终于稍微展开了眉头,道:“看来杨措也不是很放心你。”
“是,陛下。”
“昨日梁二牛接你进宫的。”
“是,陛下。”
“你不打算跟朕解释?”
“陛下知道臣的,臣散漫得很,一向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这事儿只是臣偶尔所为。陛下明察,梁二牛入京之后,臣从未私自联系过他。”
“朕知道你没有联系他,否则现在你就能看到他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