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陛下要灭佛
聚恩城是京城的外郭城,城墙内的面积比京城大了将近四倍。
这里不仅有兵营、市集和人家,还有宝莲山这座享誉天下的名山,文人墨客在此写下的名句数不胜数,王氏就派有人在山里专门买诗。
要是碰到文采好却又风骨硬的人,那么王轩就恩威并施,收其为学生,最后塞进御史司。
有名山,当然就有名寺。
号称“天下佛首”的菩提寺,就在宝莲山。
依刘寻的后世眼光来看,菩提寺并不止是一座寺庙,更像是一个大型风景区。菩提寺除了主寺之外,还有罗汉院、讲经院、布施院等,分落在山腰各处的数个建筑群。
这年头许多人崇尚佛法,京城又是达官贵人聚集之地,因此菩提寺香火不断。
据说今年正月初一,菩提寺头柱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五百两金,而且还得跟寺主法明搞好关系,不然连寺门都进不了,谈何在万众瞩目之下烧香拜佛?
司农史跟菩提寺借钱,一点儿毛病没有。
虞玉函抛去“才女”之名,现出真身在前开道,刘寻和杨琴紧紧跟随。
三人从香客群中挤过,来到寺塔前。
塔高七层,意在浮屠。
塔底镇有佛陀舍利子。当然,刘寻知道舍利子肯定是假的,这个世界的佛陀来历不明,至今为止也没人说得清楚,佛陀手持的是哪个国家的护照。
“术算星,塔顶有几盏灯?”杨琴笑道,语气中有些嘲讽,也有些失落。那天晚上她没能出现在王家,给永平和虞玉函占了便宜,这让她耿耿于怀。
“呃...赘婿不知,要不咱们请二公子带兵来拆塔,然后再细数?”
“让哥哥来也行。”虞玉函适时插话。
“好啊…一起欺负我是吧?”杨琴撅起小嘴。
菩提寺跟皇宫类似,人数对杨氏来说都是个谜。在册登记的只有三百余,可是刘寻目视的就不止这个数,更别说许多白子、养女、佛户等,这些才是真正的大头。
杨服曾对刘寻说,菩提寺若是反了,瞬息可成十万军。
刘寻深以为然,他还是记得朱重八崛起之路的,所以拆塔只是一个玩笑。
关键是,攻下菩提寺了,又能干啥?
正在三人开玩笑之时,一个老僧如同波浪中的快艇,径直来到刘寻面前,微笑行礼道:“刘将军,寺主有请。”
“好,劳烦带路!”刘寻回礼。他原本就是来找法明的。
寺主房位于菩提寺的最后面,老和尚带着刘寻一行穿过旁殿,绕了一圈才到。
寺主房犹如小朝廷,不纳税、不称臣、不跪君,寺主才是信徒的君。
到了寺主房门口,董六带人警戒。他心有余悸,刚才在香客群里,眼中竟一时失去了刘寻的身影。好在刘寻不以为意,不然他的侍卫生涯就到头了。
“刘将军有心向佛,贫道心安。”看到刘寻进门,法明起身,微笑行礼。
他年约六十岁,头发剃光,但是又长出了半寸许;胡子花白,梳理整齐;一身素青长衫,却又打着十几个纯白补丁。
“麻烦大师了。”刘寻回礼,两人在杨服的出丧中见过。
“刘将军、两位女施主,请坐。”
法明点燃沉香,泡茶倒茶,技术动作无可挑剔。
“大师,今日我为李司农三万两而来。”刘寻单刀直入。
沉香散发,令人陶醉。
“贫道洗耳恭听。”法明伸手,示意三人喝茶。
“三万两是如何到了李司农手上的?”
“查账可见。”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尤离见,见不能及。”
法明面露惊诧,道:“刘将军,此言出自何处?”
“佛陀对阿难所说。”
法明想了一会儿,道:“贫道与刘将军做个交易,如何?”
“大师请说。”
“贫道将菩提寺与李司农的故事告诉刘将军,刘将军将佛陀与阿难的故事告诉贫道,可好?”
“好!”刘寻道。这是一个自己占尽便宜的交易,阿难的故事就在写《楞严经》中,不需要掏钱。
“陛下登基之后,来了菩提寺一次。陛下问贫道,‘朕跪否?’”
“......”刘寻无话可说。这跟赵鸿不送杨服的棺材到墓地是一样的道理,谁给谁行礼,对皇帝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贫道那会儿就明白了,陛下想灭佛。”
“大师知道老师是在利用菩提寺,但也积极配合,因为弑君才是菩提寺的首要大事。”刘寻道,心想赵鸿也太牛掰了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他哪里像个舆论塑造的守成之君?
“然。不过刘将军可能想错了,杨公从未对贫道隐瞒。他明明白白地说,贫道明明白白地做。”
“李司农替太子答应大师,绝不灭佛。”
“不仅不灭佛,还要尊佛教为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