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东西可以给你
玄清殿。
中午。
依旧是四菜一汤,依旧是一桌同坐。
赵言今天尤其高兴,拿出燕地特有的烧酒,分给刘寻、永平和杨琴。
南方以发酵的黄酒为主,消耗粮食较多;而燕地由于良田集中在少数几家大族,平民的粮食储备不足的缘故,反倒是率先发明了酒精度数更高的烧酒。当然,度数也没高到哪里去,刘寻估计在28°左右。
“刘寻啊。”赵言微笑。
“太师请说。”赶忙放下酒杯,停止胡思乱想。
“今日去过朱雀殿了吧?”
“是的。陛下太忙,我又想赶来这边做菜,因此说几句就走了。”
“浑侄什么时候离京啊?”
“后天册立永平为长公主,同时会宣布豫阳王出镇永州,然后他当天离京。我昨天去看过豫阳王了,他托我带话,请你保重身体。”
“嗯。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他啊?”
“不知。”
“他这人呐,内心很软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当不了皇帝。”
“嗯。”刘寻表面恭敬,心里不以为意,想着好像也没轮到赵浑吧?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赵言似乎能看穿刘寻的心思,道:“当初鸿侄远在燕地,按理说为防京城有变,皇室应当先立浑侄。况且,燕地没了鸿侄,也容易出问题。”
“是么?我倒是没听说过这事儿。”
“嗯。当时的皇室和大臣便是这样说的。不过我和杨公一合计,觉得一是秩序不可乱,二是杨公在外而我在内,两边同心协力,还是能撑着京城几个月的,因此就决定等鸿侄来。”
“噢...”刘寻了然。怪不得杨控说,当初杨服不同意在赵鸿来京的路上设个埋伏,一箭筒射过去一了百了,“因此你才会给豫阳王做了很多补偿。”
“这只是原因之一。之后鸿侄来了,京城稳了,但燕地终究是出了问题。”
刘寻笑道:“李氏数百年大族,问题一直都在,只不过陛下在的时候能压制罢了。”
“也对,你能这样看问题就好。问题存在已久,那么便不可急切而下。”
刘寻已经知道赵言要说什么了,道:“太师,我有个请求。”
“说嘛。”
“我感觉我去了燕地,便回不来了。我不是陛下,也不是二公子,本事不如他们的。”
“怕李仁到时候暗算你?”
“倒也不是。”
“等会儿!”永平突然插嘴道:“你要去燕地?什么时候?”
刘寻苦笑,道:“大概明年初,陛下让我和你一起去。”
“我不去!你也不能去!”
“为什么?”
“那里太危险。”
“自家人有什么危险的?”
永平目光坚定,道:“总之不要去!”
赵言抬手示意两人停下,道:“跟燕人相处如同喝烧酒,一不小心就醉了,醉了又容易发酒疯。”
“不会吧?皇后、仁舅和从舅都挺好说话的啊。”刘寻道。
“那是少数几个。而且李仁哪里好说话了?你们俩不是还打架来着?”
“呃...但是我也拒绝不了,他们非要我去不可。”
“嗯,你想要有自保的能力。”
“我在京城有陛下、太师、大公子和二公子护着,那些人奈何不了我,可是我去燕地...太师,说实话,我感觉就是送人头。”刘寻颓废道:“自保不自保的也无所谓,我就觉得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到时候连跑都跑不了。”
“那你还带永平!”赵言假意生气,道:“说吧,浑侄还有什么话让你带?”
“呃...他说他有些产业,希望你能亲自帮他打理。”
“我一把老骨头了,还能怎么打理?抡得起锄头,还是割得断杂草?”
“他的话就是这样...”
“嗯。我知道了,不过我先说好啊,浑侄的东西可以给你带去燕地,但你不能对赵氏不利,否则我能给你,也能收回来!而且我还得要利息!”
刘寻拍胸脯道:“太师放心!我也是赵氏女婿,而且我还是天子门生呢!”
“行了,这事儿就这样吧,说多了心烦。”赵言说完,转头道:“琴儿啊,我叫你一声琴儿,你不介意吧。”
杨琴连忙放下筷子行礼,道:“太师,我巴不得呢。”
“嗯。永平这孩子呢,脾气大了点,但这也不能完全怪她。你知道,一是她与外人相处的机会不多,不像你们那样见多识广;二是我们大伙儿对她过于纵容,养坏了她。有啥事儿,你看在我老头子的面上,能包容就包容,啊。”
“请太师放心,我既是永平姐姐的家人,也是永平公主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