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小儿麻醉相关问题及进展(2)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 李敬平邓贵锋等主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小儿麻醉相关问题及进展(2)

4.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

小儿硬膜外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抑制应激反应作用,辅助全麻常用于腹部大手术、胸部或胸部手术。小儿骶裂孔体表标志明显,便于穿刺。调查表明:骶丛阻滞成功率96.%;但在7岁以上小儿,由于骶裂孔缝隙变得狭小,阻滞失败率达14.5%。婴幼儿骶丛阻滞的上界不难达到t4水平,因此骶丛镇痛应用于小儿比成人广。

(1)适应证:

3岁以内的婴幼儿可以经骶管施行硬膜外间隙阻滞。可以单次给药,也可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显效快,阻滞效果好,但麻醉平面容易升高。主要适于腹部和下肢手术;与浅全麻相结合用于胸部、腹部及下肢手术,尤其是术后需镇痛者。

(2)常用药及药量

1)单次硬膜外阻滞时,常用0.125%~0.25%罗哌卡因,用量为每个节段0.06mlkg(阻滞平面从骶5开始计算)。

2)连续硬膜外阻滞时用药可选择0.8%~1.55利多卡因8~10mgkg或0.25%~0.5%罗哌卡因2mgkg或0.25%~0.5%布比卡因1.2~1.5mgkg。

罗哌卡因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内麻醉和镇痛,小儿单次骶管注射该药,其消除半衰期、单位体重清除率和稳态分布容积与年龄无明显依赖性,提示可按体重给药。罗哌卡因骶管与氯胺酮(0.25mgkg)或可乐定(2μgkg)复合,使镇痛时间延长3~4倍。

四、围麻醉手术期液体管理的若干问题

(一)正常维持量

小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代谢率高,而小儿每消耗100cal的热量需要消耗100ml水。给予体重的考虑,10kg以下的小儿,每小时需要量为4ml(kg·h);11~20kg的小儿,体重超过10kg的部分所需液体量为2ml(kg·h);20kg以上的小儿,体重超过20kg以上部分所需液体量为每小时1mlkg。

(二)体液生理缺失量

主要指因禁食、禁水所致。

生理缺失量(ml)=维持量(ml)x禁食时间(h)

手术第一小时应补充12缺失量,余下的在第二三小时内输入。

(三)第三间隙体液损失量

因手术性质及大小不同而异。体表、四肢及颅内手术的损失量较小,而胸、腹内手术的损失量较大。

一般认为,小手术的损失量为每小时2mlkg,中手术为每小时4mlkg,大手术为每小时6mlkg。

因此,输液总量应为维持量、生理缺失量和第三间隙损失量之和。

(四)输液种类

生理缺失量和第三间隙损失量以乳酸林格氏液补充,正常维持量以5%葡萄糖液和0.45%生理盐水各12补充。

目前主张对术前缺液量及术中第三间隙液体的丧失量用平衡液补充,而每小时维持输液量则用5%葡萄糖液补充,按每小时120~300mgkg的速度缓慢静脉滴注(最好用微泵控制),例如20kg小儿,每小时维持输液量为60ml,输5%葡萄糖液60ml含葡萄糖3g,即每小时输葡萄糖150mgkg;10kg小儿每小时输5%葡萄糖液40ml(维持输液量),即每小时输葡萄糖200mgkg,可以满足需要。

(五)术中输血

(1)总血容量(ebv)的估算:早产儿为100~120mlkg,足月新生儿为90mlkg,1岁以内婴儿为80mlkg,1岁以上者为70mlkg。

(2)可耐受最大失血量(mabl):

mabl(ml)=(术前hct0.3)xebv术前hct(25%~30%为患儿可耐受的最低hct)。

(3)失血量小于mabl时,以等于失血量的胶体液或3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补充。当失血量大于mabl时,必须输入红细胞或全血,以维持hct在30%以上。

(六)小儿术中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1.补钾

(1)血钾低于3.5mmoll,禁用或慎用可导致低钾血症的药物,如羟丁酸钠和硫喷妥钠;维持酸碱平衡,在碱性情况下可加重低钾血症,补钾浓度应低于2.5‰,若需较高浓度钾时则给中心静脉给药。

(2)血钾达到或超过5.5mmoll时,治疗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0.1~0.2mlkg;或用利尿剂及碳酸氢钠。

2.补钠

(1)低钠时常伴有酸中毒,在补钠时同时纠正酸中毒。

(2)高钠血症时,对因输入过多含钠水分而引起的高钠血症可用5%葡萄糖液和利尿剂。

3.术中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是围术期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ph<7.36,血浆hco3<24mmoll即可诊断。应补碱量(mmoll)=be(碱缺)x0.25xkg;若给5%碳酸氢钠,用量(ml)=bexkgx0.4,大约be值提高2个需给5%碳酸氢钠1ml。可先输入计算量的一半,然后再根据血气分析进行纠正。

五、术后镇痛

(一)病人自控镇痛(pca)

应充分估计小儿术后疼痛并合理治疗。研究发现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应激反应。

9岁以下上儿童可以应用pca,9岁以下儿童可以考虑护士控制镇痛(nca)。推荐pca吗啡持续背景输注量为20μg(kg·h)。患儿及其父母和护士对pca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是该技术安全有效应用的必需条件。同时应规则、持续地进行镇痛镇静的评估和spo2的监测。

小儿镇痛避免肌注用药,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要重视呼吸抑制副作用。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并用氧饱和度监测,有嗜睡,呼之不应,呼吸抑制应立即呼叫医师,及时处理。

(二)术后硬膜外镇痛

1.单次给药镇痛

吗啡0.04~0.05mgkg+0.9%氯化钠注射液液3~5ml或吗啡0.04mgkg+左旋布比卡因0.8mgkg单次注射给药。

2.持续硬膜外镇痛

0.1%左旋布比卡因每小时0.4~0.5mgkg或每小时0.2%罗哌卡因0.4mgkg。或用0.1%罗哌卡因含芬太尼3μgml,按每小时0.1~0.3mlkg的速度持续注入,但1岁以下者不用麻醉性镇痛药,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六、小儿麻醉的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梗阻

(1)原因:舌后坠,分泌物过多,误吸呕吐物,气管导管扭曲,喉头水肿,声门下水肿,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