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麻醉手术中的不良事件(2)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 李敬平邓贵锋等主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67章麻醉手术中的不良事件(2)

(6)低血容量: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毛细血管回流≥2s,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cvp和动脉搏动明显随呼吸变化。

(7)心衰: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颈静脉充盈,毛细血管回流&;2s,四肢厥冷,肺水肿,sao2随液体入量增加而下降。

(8)空气或气体栓塞:患者术前cvp低,静脉血管床开放时应考虑空气或气体栓塞可能。表现各异,包括petco2突然下降,sao2下降,脉搏不可触及,心脏电机械分离,cvp随之上升。

(9)脂肪栓塞或骨水泥反应:多发骨折,或长骨髓内手术时。

(10)恶性高热:当伴有petco2升高,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及异位心律时,应高度警惕恶性高热。

(11)过敏反应:心血管反应88%,红斑45%,支气管痉挛36%,血管源性水肿24%,药疹13%,风疹8.5%。

4.紧急处理

气道、呼吸和循环:暴露胸部、全部呼吸回路及所有与气道连接部分。手控呼吸,给予100%纯氧,开始3~4次大潮气量有助于塌陷肺泡复张(持续手控通气还可以感受气道状态变化)。如果状况未见改善:

(1)确定fio2:如果怀疑麻醉机的吸入氧浓度有误,可以使用独立的瓶装氧气(还可以用手控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作为最后一步,此时吸入氧浓度为21%)。

(2)气管内导管位置有误否听诊上腹部及双侧腋下,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反复确定胸廓起伏。

(3)通气故障:简化呼吸回路,直至问题解决。例如:不用呼吸机,改用气囊手控呼吸;不用循环回路,改用bain回路;使用自膨胀气囊;不用气管内导管,改用面罩呼吸等等。

(4)寻找漏气或梗阻处:这在开始时没有保证病人氧供来的重要。首先应当保证病人的安全,其次再进行系统的检查,找出漏气或梗阻处。找出问题最快的方法可能是进行拆分。比如说,在气管导管连接处将回路分为两部分,然后再判断问题到底是在病人一方,还是在麻醉机一方。

(5)严重的右向左分流:svr降低时,血流经心脏上的先天性缺陷反流,产生旁路肺循环,此时即发生严重低氧。由此引起的低氧血症又可以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pvr)升高,加重血流经心脏缺陷处的分流,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此有双重措施:1升高svr。抬高双腿,使用肾上腺素,静脉补液。这在脓毒败血症时尤其强调。2降低pvr。停用peep,防止胸膜腔内压过高,提高fio2。

(6)支气管痉挛:使用树脂弹性探头对气管导管进行听诊,排除导管梗阻。治疗上可以提高吸入麻醉药浓度,静脉注射舒喘灵(250μg)(见哮喘持续状态)。

5.进一步检查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胸片,动脉血气分析,cvp±pcwp,超声心动图。

6.其他考虑

(1)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支气管循环分流可达心输出量的10%。

(2)有20%~30%的病人卵圆孔并未闭合,但通常情况下由于左室压力高于右室而处于闭合状态。但ippv、peep、屏气、ccf、开胸手术以及肺栓塞可逆转两心室的压力梯度,从而导致分流。

(八)重症肌无力危象

1.诱因

重症肌无力危象指呼吸机和咽喉肌出现进行性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主要因感染,用药不足、手术、疲劳而诱发。

2.鉴别诊断

(1)周期性麻痹

1)低钾型周期性麻痹:1诱因,饮酒、劳累。2特点,年轻男性多见,肌张力低,血钾≤3.5mmoll,ecgt波低平,q波明显,伴有甲亢者发病重。3紧急处理,伴有呼吸困难或心律失常者应在ecg监测下补钾,氧疗,需要时应补镁。

2)高钾周期性麻痹:1多位软色体显性遗传,多在10岁之前发病,寒冷、剧烈活动或口服氯化钾3~8g可诱发,发作时血钾≥6mmoll,眼、面部及手部肌肉强直而肢体麻痹较少,白天发病每次持续≤1h。2紧急处理:对于血钾≥6.5mmoll患者应在ecg监测下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40ml静脉注射,并监测血钾,需要时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喷雾吸入。

3)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属遗传性疾病,从小发病,发病时肢体麻痹持续时间≥10d,血钾正常。治疗措施为口服或静脉输注氯化钠10~15gd。

(2)急性感染或复发性神经炎(guillain-barre-syndrome,gbs)

1)诊断标准:

1一个以上肢体进行性运动瘫痪,瘫痪程度不等。症状和体征进展快,由双下肢轻度肌无力到四肢和躯干全部瘫痪,面肌及眼外肌麻痹,但在4周内停止发展。

2腱反射消失或反射普遍消失。

3脑脊液蛋白增高。

2)临床表现:

患者病情进展很快,短时间或几个小时内病变可逐步升高高达延髓,至呼吸困难、咳嗽无力、气道分泌物增多,心率快、血压升高,出现发绀。发病2周内肢体瘫痪症状最重,病情稳定后2~4周开始恢复,13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如足下垂、手部肌肉萎缩无力,约10%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又加重。

3)紧急处理:1呼吸肌麻痹、咳嗽无力,发生低氧血症,应立即气管内插管并机械通气。2若患者需外科手术,急性期非抢救性手术应延期进行,须急诊救治者选用全麻,术中防治心律失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考虑激素治疗,地塞米松0.5~1mgkg静脉输注。恢复期外科手术亦不宜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3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支持、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预防继发性感染,及血浆置换疗法。

(3)急性脊髓炎

1)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发病前多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伴有单纯疱疹、腮腺炎、水痘等。

2)临床表现:1起病急,在有胸背部疼痛后可出现双下肢肌无力甚至完全瘫痪。2早期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为脊髓休克期,2~4周后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3重症病变迅速向上扩展,瘫痪范围扩大,甚至影响呼吸,危及生命,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3)紧急处理: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2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d静脉输注。2抗病毒治疗。3神经营养:维生素b族、三磷腺苷、细胞色素c、胞磷胆碱等。4抗感染、脱水治疗等。

3.肌无力危象的紧急处理

主要对患者构成威胁的是呼吸肌麻痹,应立即抢救。

(1)对呼吸和咳嗽严重无力患者,应给予少量镇静剂后立即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2)充分洗净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co2蓄积,急查血气,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3)若因抗胆碱酯酶药用量不足诱发,可用新斯的明(0.5~1)mg静注,而后酌情调整。

(4)若为胆碱能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瞳孔缩小、气道分泌物增多、腾喜龙(依酚氯铵)实验肌无力加重,应立即停止抗胆碱酯酶药物,改用阿托品0.5~2mg。

(5)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机械通气,拔出气管导管后仍需药物维持。而后考虑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剂疗法等治疗。

(九)睡眠危象

1.原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