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对垒
郑丹盈看不下去,过去拉着自己大哥在对面坐下来。
这种双人的面对面茶位,她原本是与江采苹正对,现在将大哥拉过来,自己主动往里一挪,就成了他俩对面而坐。
郑长佑也不傻,坐过去立马提起旁边的紫砂壶很自然地给对面的江采苹注了一盏,又给妹妹倒了一盏,最后才轮到自己。
温热的茶香弥漫着不大的空间。
初夏的日光一点点钻进湘妃竹帘内,调皮地想一窥里头三人的面貌,斑驳而细碎地落在茶汤四周,散发着淡淡金光。
“三哥呢?”
“他跟皇上在一处。”
喔,连皇上都惊动了,周氏这回可真是拉风。
郑长佑端起茶盏,冲对面的师姐温柔一笑,狭长的双眸尽是星辰光芒。
江采苹微偏了下脖子,看上去很是专注地与郑丹盈说话。
郑丹盈道:“要不我们也开一个,就开在他们对面,让**姐掌舵,气死他们!”
不是不让女子进入么?
我们偏反着干,还专门让女郎来牵头,江采苹可是这一届采诗会公认的第一才女。
又是江少傅的女儿。
江采苹忍不住笑了,“盈儿这是把我往风口浪尖儿上推。”
“姐姐的才华有目共睹,对吧大哥?”郑丹盈用力撞了他一下,赶紧表态呗。
郑长佑不急不慢地放下茶盏,幸好里头没茶,不然让盈儿这一撞,非得泼师姐身上去。
“我看成,盈儿这主意挺新奇。”
江采苹摇头:“你跟阿爹说去,别瞅着我。”
“大哥可是从来不开玩笑,是吧?”郑丹盈又朝他挤眼。
郑长佑耳根微红,面上还是装得十分镇定:“我的为人师姐再清楚不过了。”
“哦……”郑丹盈拉长了音调,故意意味深长地看了对面的江采苹一眼。
后者十分淡定地低眸去看茶碗中的汤水成色,嘴角轻快地翘了一下。
郑长佑内心大受鼓舞,不过他是个务实的人,立马将脑子里的设想分享出来。比方说,升儒堂从表面看是宣扬儒家思想,所谓百家争鸣,这本来也没什么毛病。
毕竟我朝历来开化,容纳百川。
问题是,经过郑长佑的观察,这些人并未真正的在宣扬儒学,而是借着儒学的壳子,尽做些沽名钓誉的事情。
其实也不难理解。
参与的多半是寒门学子和部分庶族子弟,世家旁支。在门阀掌控几乎整个朝廷官员录用的情况下,他们的出路是非常微小的,就算拼尽十年二十年混个不大不小的官来做,世家一个九品中正制就能将你压得死死。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世家特权,打分制度。
高兴给你个一品二品高分,不高兴甩你个九品下品,你哭都没地儿哭去。
当今皇上年轻,执掌朝政以来,风评还是不错的。而且近一年多,渐渐有启用寒门的征兆,虽然表现不明显,但对于风向把握十分敏锐的人来讲,不是什么秘密。
鉴于世家根深叶茂,与皇家错综复杂牵连太深广,皇上自然不敢轻易去动他们的奶酪。
只好在史官、吏生一类并不十分要紧的岗位上安插些出色的寒门。
这些人深知眼前那点富贵来之不易,全靠皇上施与,焉有不尽忠职守?这么也比较,皇上尝到用寒门的甜头了,就更上心。
郑长佑还注意到,圣儒堂里一部分所谓的儒生,早年是吏生。见这里名头大,便摇身一变成为儒学的代言,无非是些沽名钓誉之辈。
如今整个圣儒堂都在周启微掌控之下,有意无意将慕老爷子推向神坛之余,再行架空。实际上想借此机会召集天下清流,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强行向朝廷输入人才。
十年二十年后,朝中要塞都是他们的人,皇上就是想动摇也得思量再三。
郑丹盈听了大哥的想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样是进去溜达了一圈,她就没看出其中的弯弯道道。
反而是没有进去,只听他分析的江采苹,脸上笑意越来越明显,接连点了好几次头,可见对大哥的分析十分认可。
“这才是阿爹最担心的事情。周家此番抬出慕老先生作大旗,连皇上都不好干涉……阿爹的意思,是让咱们随机应变。”
郑长佑点了下头:“朝中的事还得师傅他老人家操持,这等小事就交给我们几个小辈做好了。”
就算有什么闪失,慕老碍于辈分,也不好跑过来跟他们跳脚。
所以,话题还是回到郑丹盈最开始的提议上。
“这个馆长还得你来当,旁人都不合适。”
圣儒堂的人大概没想到,人家喝个茶的功夫,就把针对他们的主意都规划得七七八八。
当真落到实处,也不过两三日光景。
明面上由郑家三郎活动,利用他是闫宏道得意门生,京都第一名士的影响力,很快召集了大批拥护者。
至于地点,那就更好办了。郑长佑直接让人将圣儒堂正对面三家店全买下来,连夜派了几十名工匠去,一夜之间,轰动大半京师的“弘文馆”屹立人前。
对面就是圣儒堂,一街之隔。
而且因为弘文馆位置更好,占地更广阔,是以匾额也更大,挂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