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新生儿的喂养与护理(2)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评价,即皮肤颜色、心率(脉搏)、对刺激的反应(导管插鼻或拍打脚底)、肌肉张力和呼吸情况。这5项分别用0、1、2来表示得分,5项总分最高为10分。一般在小儿出生后立即(1分钟内)评估一次,5分钟评估一次,必要时10分钟、1小时重复评估。一般根据1分钟内评分,可将新生儿分为无窒息的正常新生儿和有窒息的非正常新生儿,如果1分钟内评分为8分或8分以上,则属于正常新生儿,约占新生儿总数的90%;如果1分钟内评分为4~7分,则为轻度窒息,0~3分则为重度窒息。
新生儿发育状况分类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胎龄分或按出生体重分,也可将胎龄和出生体重结合起来分。
胎龄是指从母亲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到分娩为止这段时间,一般为40周。根据胎龄可将新生儿分为:足月新生儿(简称“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到不满42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新生儿属于足月儿,其出生体重绝大多数超过2500克;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满28周到未满37周出生者,不论其出生体重是多少;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或超过42周出生的新生儿。
根据出生体重,可将新生儿分为: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大于或等于2500克而又小于或等于4000克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不论胎龄是多少);巨大儿,指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者。
如将胎龄和出生体重结合起来分,又可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低于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通常指低于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通常指在正常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数之间);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大于该胎龄正常体重范围者(通常指大于正常体重的第90百分位数以上)。
小于胎龄儿可以是足月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引起的。这类小儿出生后,如果养护得当,其生长发育多数仍可能赶上正常儿,但足月的或过期产的小于胎龄儿,其生长赶上正常儿要较早产儿难些。
新生早产儿的特点
生早产儿的原因有妊娠中毒症、多胎、低龄分娩、高龄分娩、梅毒、心脏病、肾脏病、急性传染病、子宫异常等。
早产儿的外观特征
头相对大,囟门宽大,骨缝阔裂,常伴颅骨软化,头发呈绒毛状,皮肤松弛,面额部皱纹多,犹如“小老头”,胎毛多,皮下脂肪少,耳廓薄而软,紧贴头侧,头发稀少而短,指甲和趾甲薄而短,达不到指、趾的末端。乳房无节结,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女婴大阴唇不能掩盖小阴唇,男婴睾丸常未降至阴囊。
体温调节功能差
早产儿中枢发育不成熟,又因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体温偏低;又由于汗腺发育不良,热天体温易升高。
呼吸功能不健全
呼吸中枢不成熟,肺泡组织和呼吸肌发育不全,吸气无力,易出现肺膨胀不全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和肺出血。早产儿呼吸浅而快,不规则,易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缺氧现象。
心脏与血管
心肌收缩力弱,心率快,每分钟可达140次左右,血管壁脆弱,易发生破裂、出血。
血液成分不正常
由于造血功能不全,早产儿体重越小,其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越早。因此,发生生理性贫血较足月儿早,且持续时间长。
肝肾功能低下
肝功能不健全,影响胆红素代谢,故生理性黄疸重而持续时间长;凝血因子(来源于维生素k)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肝内糖原储备少,易发生低血糖。肾对尿的浓缩功能差,尿量多。因此,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较明显,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消化功能弱
早产儿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易呛奶。贲门括约肌较松,幽门较紧,胃容量较小,因而易吐奶。由于胃酸少,胃肠蠕动弱,消化功能差。早产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高,对脂肪的吸收能力较差,故常发生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
骨骼缺钙
约在第8~10周胎龄期间,胎儿开始形成骨骼,而一半以上的钙是在妊娠最后2个月储存的,因此,早产儿骨骼缺钙。
抵抗力低
早产儿全身脏器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力低,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因此,即或是轻度感染,也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故应对早产儿格外精心护理。
新生儿笑的发育
小儿的笑是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他身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最简单最直接表现。
笑有两种:一种是自发性的笑,多是微笑。当婴儿生理需要满足时,例如:吃饱了、喝足了,温暖的环境有着柔和的阳光和轻声悦耳的音乐,他可出现自发的笑,以表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当小儿长到2~3个月时,他看到人(尤其是母亲)及周围环境中的彩色玩具时,他就会发笑,这是对周围环境反应而产生的满足,这种笑叫反应性微笑,3~4个月时,如果我们大人逗逗他,他则会“咯咯”地笑出声来。
新生儿哭的发育及啼哭原因
哭对于婴儿既是一种生理需要,也是情感和愿望的表达形式。哭是一种深呼吸运动,可以使新生儿的肺逐渐地全部膨胀开来,增大肺活量,促进新陈代谢;哭又是一种全身性的强烈运动,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哭也是婴儿传递信息的方式,对婴儿的生存十分重要。对一个哭叫的婴儿绝不能置之不理、随他去哭。
婴儿啼哭的原因很多,必须进行分析,有心的父母应仔细观察分辨,迅速熟悉婴儿哭声发出的种种信号。
(1)饥饿
饥饿是普遍的原因。婴儿一哭,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他是否饿了,如果不是,再找其他原因。
(2)寻求保护
婴儿哭啼只是想要你把他抱起来,这种寻求保护的需要对婴儿来说,几乎跟吃奶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应尽量满足婴儿的这种需要,给他一种安全感。
(3)不舒服
太热、太冷或太湿都会使婴儿哭啼。妈妈可用手摸摸婴儿的腹部,如果发凉,说明他觉得冷,应给他加盖一条温暖的毛毯或被子。如果气温很高,婴儿看上去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可能是太热了,可以给婴儿轻扇扇子,或用温水洗个澡。尿布湿了,婴儿会觉得不舒服而哭啼,因此不要忘了勤给宝宝换尿布。
(4)消化不良和腹绞痛
婴儿因腹痛而哭啼,多与饮食有关。例如,奶粉调配不当引起胃肠不适等。发生腹部绞痛时,婴儿通常会提起腿,腹部绷紧、发硬。婴儿因消化不良而哭闹时,可试着喂些热水,或轻轻按摩腹部。人工喂养儿要注意调整一下奶粉的配方。
(5)感情发泄
跟成人一样,婴儿也需要发泄他们的情感,一般是以哭的方式进行。有的婴儿哭的次数比较频繁,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平息下来。这种婴儿大都比较活泼好动,很可能是用哭叫来释放多余的能量。婴儿通常在晚上烦躁易哭,在他烦躁之时,可试着给他洗个澡,做做按摩,或者抱他出去散散步。
(6)生病
婴儿生病时,会用哭声来表达他的痛苦。阵发性啼哭往往是胃肠道疾病所致的阵发腹痛的信号,如腹泻、肠胀气、肠套叠等疾病;持续性啼哭不停多半是发热、头痛或其他病痛引起的;高声尖叫样的啼哭大都与脑部疾病有关;而低声呻吟的啼哭是疾痛严重的信号,切记不可忽视。
此外,蚊虫叮咬,婴儿睡床上的异物,甚至母亲紧张、烦躁的情绪,都会引起婴儿啼哭。
§§§50.新生儿的喂养
新生儿饮食喂养的特点
母亲给新生儿早开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