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3)
防治与护理:
1抗生素治疗。以红霉素为主,或用复方新诺明,疗程7~10天。对早期病儿十分有效,不过到了痉咳期,效果较差。病情较重时可用免疫球蛋白1毫升肌注,隔日1次,接连注射3次,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加强护理。尽量减少诱发咳嗽的因素,如避免过度兴奋的游戏,尽量少去人多的场合,一次进食不可过多,气温变化容易引起刺激,所以到了傍晚,应待在屋内。咳嗽发作时,孩子十分痛苦,甚至呕吐,此时可轻拍其背,不使其吞下呕吐物。由于病程长,体力消耗多,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应尽量摄取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品,充分补足维生素。
3定时接种百日咳疫苗,尤其是在百日咳流行期,对已做基础免疫的儿童,应加强注射百白破三联针1次,但对于已处于潜伏期的儿童,不应加强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感染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致使小儿瘫痪,故称小儿麻痹症。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病毒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手、苍蝇等途径传染给小儿。夏、秋季多见。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2~3天后退热,出现手足麻痹,有时候麻痹会逐渐恢复,但大部分患儿都会留下或轻或重的后遗症。
防治与护理:
1一旦发热、瘫痪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2报告疫情,隔离病儿,病儿应卧床休息,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以防畸形。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3对有后遗症者,可进行新针疗法、推拿、功能锻炼等。畸形严重者,可手术矫治。
4预防接种。小儿生后2个月服婴儿瘫糖丸,连服3个月,7岁时加强1次。与病儿有过密切接触而又未服糖丸疫苗的小儿,在接触后3日内可肌注胎盘球蛋白,以减少或减轻症状。
痢疾
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细菌经污染的食物进入口中而传染。多发生在夏季。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大便有黏液或脓血,重者发病急,很快出现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抽搐昏迷等,而消化道症状不甚明显,易造成误诊误治。
防治与护理:
1普通型菌痢可在家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吡哌酸,辅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多能治愈。
2中毒性菌痢应尽早送医院抢救治疗。
3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吃生食及变质食物,讲究卫生,纠正吮指习惯。
流脑
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属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甚至全身抽搐。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检查可见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细胞、蛋白增高,并可检出细菌。婴儿主要表现为呆视、拒乳、尖叫、囟门隆起和饱满等。
防治与护理:
1送医院抢救治疗。
2流行期间让宝宝少去公共场合,少串门,室内经常通风,可用食醋蒸发进行空气消毒,勤晒衣被,加强体格锻炼。
3定时接种流脑疫苗。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又称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小儿多患甲型肝炎,秋、冬季多发。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缺乏、呕吐、腹痛等症状,数天后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尿色加深等,大部分2~3周后痊愈,仅少部分转变成肝硬化。
乙型肝炎一般属慢性肝炎,常转为肝硬化,而且有许多患者是无症状的。
防治与护理:
1应卧床休息,疾病初期缺乏食欲,父母不要着急,应供给清淡、低脂饮食,食欲好转后,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适合口味、能耐受、热量保持平衡为宜。食物品种要多样化,要避免一切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多供给维生素类食物或药物。对不能口服或无食欲者,可用葡萄糖加大量维生素及保肝药静脉点滴。
2乙型肝炎容易转变成慢性肝炎,必须经常查肝功,加以控制。
3丙种球蛋白注射对于预防肝炎有一定效果。有肝炎接触史者注射越早越好。注射量3岁以下为0.05毫升/千克体重。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有一定效果,可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时注射,每2年加强1次。
小儿肝炎的信号:
1小便呈浓茶色或淡黄豆油色,有时渗入土后还在地面上留有黄色痕迹,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此时虽无肝大,但是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已经有所升高。
2大便变白。一向正常的小儿,在食欲减退的同时,大便不成形或是有腹泻,看上去呈消化不良状,而且便色发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不可忽视的早期症状之一。
3关节疼痛。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这往往是肝炎免疫复合物所引起的,多见于乙型肝炎。
4出现皮疹。在没有吃特殊食物和服用药物的情况下突然身上出现皮疹而发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小儿结核
小儿结核多为肺结核。尤其以支气管淋巴结核和原发型肺结核较为常见。
主要症状:
初期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有发热、轻咳、食欲减退、乏力,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多数病儿有长期不规则低热,以下午明显,并有夜间盗汗、不思饮食、消瘦、兴奋、咳嗽等症状,有时颈部可触及成串的淋巴结,x线拍片提示两肺门阴影增大,有时肝稍大。
防治与护理:
1以综合治疗为主,坚持早用药、联合用药,长期服药,保证休息,加强营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感冒。
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结核药。
3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和结核病儿接触,不吃结核病儿的东西。
4积极接种卡介苗。
肠道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病是危害小儿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以蛔虫和蛲虫较为多见。孩子多有不洁饮食史,有时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食欲缺乏、营养不良等,去医院查大便是否有虫卵可帮助诊断。
防治与护理:
1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玩具定时清洗。
2定期查大便,必要时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