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2)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 丁海红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防治(2)

防治与护理:

原因不明,无特效疗法。可少食刺激性食物,用碱性漱口液如2%的硼酸钠液漱口,也可口服维生素类药或助消化药。注意卫生。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此病是由于胃下端与十二指肠相连接的幽门内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全性、机械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呕吐,多发生于出生后2~3周,呈喷射性,几乎每次喂奶后即刻或数分钟后即吐。随年龄增长呕吐次数减少,但每天呕吐量反而增加,呕吐物为奶和胃液,无胆汁,吐后仍有很强的食欲。由于长期呕吐,可有营养不良或脱水表现,有时在右肋下可以触及橄榄形包块。做上消化道钡餐,可见幽门管狭窄、排空延迟。

防治与护理:

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简单,效果好。

如患有其他疾病短期内无法手术,可喂稠厚奶汁(奶内加1%糕干粉或米粉),食后不易吐出;镇静解痉,即用1∶1000阿托品溶液于喂奶前15分钟滴服,每次2~3滴。

纠正脱水、酸中毒,预防感染。

肠套叠

肠套叠多指肠管的一部分及附着的肠系膜套入到邻近的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的常见急腹症,多见于3~10个月婴儿。原因多与肠蠕动功能紊乱有关,如肠炎、腹泻、全身感染等,也可继发于肠息肉、紫癜等。由于肠系膜受压,套入部肠管淤血肿胀,长时间以后鞘部又发生动脉缺血,结果引起肠坏死。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持续10~20分钟后安静或入睡,反复发作,可伴有呕吐、血便。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是婴儿肠套叠的主要症状。

防治与护理:

宝宝阵发性哭闹、身体挣扎扭曲时,要高度警惕本病,及早去医院做检查。对有腹泻、过敏性紫癜的患儿更应警惕。

早、轻症患儿用空气或钡剂灌肠即可复位。晚、重病儿往往需外科手术复位。

腹股沟疝

有的小儿在哭闹或活动剧烈时,会在其大腿根部或阴囊处发现一光滑、圆钝稍带弹性的肿物,于平卧或不用力时复位消失,也可用手指由下向上轻顶压肿物还纳入腹腔,还可听到咕噜声,此种情况称腹股沟疝,即疝气。

任何年龄均可手术,但6个月以下体力弱,对麻醉药物耐力差且小型疝有自愈的可能,故手术时间以6个月至6岁为宜。若发生嵌顿性肠梗阻,则必须即刻手术。

脱肛

脱肛又称肛门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向下移位,外翻脱出于肛门外。初期小儿排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便后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便后需用手托回。

防治与护理:

从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长期坐在便盆上玩耍。

加强运动锻炼,增强营养,强化体质。

训练小儿半立位或卧位排便2~3周,可预防复发,并可能自愈。

复位困难、嵌顿者需外科手术。

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脏形成胆汁,经胆管送往肠道,如因胆道闭锁,胆汁不能到肠道而滞留于肝脏,临床上出现皮肤黄疸,大便灰白,晚期出现肝大、变硬,甚至腹水,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吸收障碍,出现出血倾向或低钙惊厥等。如不经治疗,6月至2年内会死亡。

腹泻

主要症状:

大便含有多于正常的水分,这种大便称为稀便或水样便。大便带脓、带血是脓血便,这可能是由菌痢引起。腹泻的孩子还可能发冷、发热、呕吐或精神不好,甚至昏迷。

大便次数频繁但性状正常往往不是腹泻,母乳喂养儿平时每日3~4次甚至8~9次稀软大便也不是腹泻。

脱水是在急性腹泻时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儿腹泻时因排出稀便、水样便,有时还有发热、呕吐,使体内水分和盐大量丢失,如不及时进行补充就可引起脱水。严重脱水如不及时、正确地治疗,就会造成死亡。

防治:

为了判断脱水程度,通常用一看二摸的方法,即一看精神状况是否好,是否明显消瘦,眼窝有无凹陷,哭时有无眼泪,口唇黏膜是否干燥,有无口渴,是否尿少或无;二摸皮肤有无弹性。

对于腹泻而无脱水的患儿可在家治疗,原则是继续按原来方式喂养,补充液体,预防脱水。吃母乳的患儿继续喂养母乳;不吃母乳的6个月以下的患儿喂平时食用奶或奶制品加水稀释1倍喂2天;6个月以上或开始添加辅食的患儿,可继续母乳或原来饮食,但应适当减量,也不要添加新的辅食品种,鼓励患儿少量多餐,每天至少吃6次,直至腹泻停止。

腹泻停止后的2周内,每天加餐至少1次,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糖盐水、各种汤、稀饭、酸奶、白开水等。

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要及时带孩子找医生诊治:3天内病情不见好转,频繁排稀水样便,频繁呕吐,明显口渴,吃饭不正常,发热及大便带血。

家庭护理:

不随地大小便,孩子便后立即清洗便盆。食前、便后要洗手,不食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清洗臀部及肛门,局部涂鞣酸软膏,可防止臀部皮肤糜烂。

继续喂母乳或给予液体及清淡易消化食物。止泻后每日可加一餐,促进健康。

§§§65.婴幼儿泌尿系常见疾病

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统称为尿路感染。由于婴幼儿期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无法预告大小便、缺乏卫生观念等因素,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并上行感染其他尿路。当宝宝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时,应首先怀疑此病。女孩多于男孩。

主要症状:

小儿发生尿路感染时多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有时仅发现宝宝排尿时哭闹不安或不明原因的发热。

防治与护理:

婴儿应及时更换尿布,经常清洗会阴部,保持局部干燥,及时治疗尿布皮炎。

不穿开裆裤,纠正小儿玩弄生殖器的习惯,给宝宝洗澡时应将男孩的包皮翻开洗净。

尿道口发红可涂复方红汞,或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坐洗。

鼓励宝宝多饮水和排尿,应注意有的孩子有因排尿痛而故意抑制排尿的现象。

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治疗,定期查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