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盐事成
这楼上是林泽清专门用来谈生意和宴客的地方,静谧又颇有几分淡雅。
二人相对而坐,为云哥儿沏上一杯茶,只觉得云哥儿比前些日子高大了几分。
“云哥儿,可是事情有眉目了?”
林泽清试探着问道。
“老哥,不知你一次能吃下多少?”
云哥儿笑呵呵的反问道。
“云哥儿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我老林佩服。”
林泽清拍手叫好,心中啧啧称奇。
“20万斤,再多我的船就拉不了。”
对于自己福船的载重量,林泽清心里清楚的很。
走陆地人力成本太高,只有走海路,这鲁盐才能在南方依靠价格取胜,否则根本竞争不过淮盐。
“小弟手里现在有18万斤,等老哥的船到海仓,凑够这20万问题不大。”
云哥儿在心里计算着老钱给自己的海盐数据,这些天已经有更远的人过来卖盐,自己比盐场高一钱银子收盐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能多得一钱银子,多走几步路又有什么。
烧了这巡检司衙门和孟阎王府邸的威力确实很大,再加上三十几个盐丁的生死不明,最近这盐狗子老实了不少。
“好,好,好,10日后我的船就到海仓,这价格就按之前谈好的,1两3钱一担如何”,林泽清一下就兴奋起来,如今这南方的盐价居高不下,已经到了2-3两一担,往内陆走更高,那边都已经联系好了,只要船能到码头就是现银子。
“行,就按这1两3钱的价格,大丈夫岂能食言”,云哥儿也很开心,老钱早就算清楚了,就这18万斤就有1200多两银子的净利润,20万斤只多不少。
“云哥儿,不知这是一杆子的买卖还是?”
林泽清又不放心起来,毕竟这巡检司一旁盯着,如饿狼在侧,不得不万分小心。
“老哥放心,以后每月不少于二十万斤,只多不少,如何?”
云哥儿给林泽清吃了一口定心丸,顺子的蛛网现在也有大小猫两三只了,别的消息打探不到,但这海仓盐场、鱼儿镇盐场的消息却是打探清楚了,实在是那些灶户们日子过的太苦了,给个几十枚铜板,就将盐场的消息透露的一干二净。
就拿这海仓盐场来说,有灶户三百余户,这些年来虽然逃了些,仍然有二百余灶户煮盐,盐场的大锅可不是军户们的小锅一天只能煮个十来斤盐,作为专业的盐场,一锅能出盐百余斤,刨去一年中的刮风下雨等灾害天气,在刨去冬季,年产量也有300多万斤盐,鱼儿镇盐场要少点也有200多万斤,可谓遍地是盐。
这些盐场将官盐的量交齐后,剩下的盐都是被卖给了私盐贩子,盐课大使都吃的走不动道。
云哥儿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占领盐场,但他打算强买强卖,带兵把盐场的进出道一堵,谁也别想进出。
也不把事做绝,就按照4钱的银子收购,有多少收多少,一年下来也能从这盐场收上二百多万斤盐,不卖?那你就留着腌咸鱼吧。
云哥儿还打算开辟盐田晒盐,军户们惧怕盐狗子,不敢开辟盐田,可自己敢啊,如今即将入夏,正是晒盐的大好时机。
其实主要的大头还是散户们的盐,左手大棒右手萝卜,从散户手中收个300万斤盐妥妥的。
但前提是云哥儿的刀子得够锋利,不杀个人头滚滚,别人不会傻傻的放着这块肥肉不吃,云哥儿的贩盐之路道阻且长。
“果真每月二十万斤?”
林泽清简直喜出望外,船来回跑一趟也差不多要月余,时间刚刚好,想不到自己当时的随口一提竟能有如此回报,连忙端起酒杯:吃酒,吃酒,云哥儿,我老林敬你一杯。
二人又将细节商量妥当,林泽清在得知孟阎王见了正阎王之后也是唏嘘不已,果真是横的怕不要命的,恶人自有恶人磨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楼下的赵能等人也都吃饱喝足,云哥儿等人告辞离去,还有其他的事要忙,时间紧迫。
“爹爹,事情可是谈妥了。”
林婉儿蹦了出来,看着老林满脸笑容,已经猜到了几分。
“哈哈哈哈,妥了妥了,婉儿,以后这朝鲜谁爱去便去,你老爹我再也不去了。”
林泽清哈哈大笑,虽然同样是跑船,这沿着陆地行船风险可小多了,之前舍不得儿子去跑这海船,如今倒也没问题了,臭小子不是爱跑吗,那就先跑几个月再说,至于这绸缎铺子就留给婉儿当嫁妆了。
说起嫁妆,林泽清就头疼,自己这女儿容貌自是一等一的,虽然是商贾人家出身,但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除了这门第矮了些,称一声大家闺秀,秀外慧中也不足为怪。
这女儿千好万好就是眼光高,媒人说了几家的公子少爷,婉儿这丫头都不满意,如今媒人都不进门了,眼见翻了年就17了,一眨眼就成老丫头了,愁啊。
“爹爹,那就是你说的云哥儿吗,怎么看着和大哥一般大。”
林婉儿看着云哥儿离去的背影,眨巴眨巴眼睛,一脸好奇。
……
话说两头,云哥儿一行人出了林氏铺子后,找了一间客栈,开了两个大通铺,便开始分头行动。
虎子和梁老三带着几个人去那孟阎王的宅子处踩点,这里可是有路小雨那丫头说的银子,云哥儿可不会忘记,心中还有小小的期待。
云哥和赵能则去寻那军器局管事,这也是本次到莱州的大事。
说起这军器局那也是历史悠久,洪武年间在工部虞衡清吏司下设立军器局,此后各地卫所相继设立各自的军器局,负责武器制造、存储、调配、发放及维修保养等工作,简单理解就是后世的军工厂。
军器局的人员主要是军匠,军匠同样属于军籍,专门负责武器、军装、仪仗等的制造和修理工作,同时为了克服军匠逃亡、老病等导致的减员问题,朝廷还收充幼匠,从小培养其相关手艺,可以说大明最优秀的武器专家就在这群人中。
明代的军器管理体系已经很成熟,但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和落实,在如今这种大环境下,赵能才敢信心满满的弄出工匠来,没人觉得这些军匠是财富。
军器局也不难找,在城内占了一块不小的地方,站在军器局门口,既听不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也看不见浓浓的黑烟,就如普通宅院一般安静,云哥儿一脸疑惑。
“这军器局一般只在月初生火几天,平常日子都是熄火的”,看出来了云哥儿的不解,赵能解释着,扣响了门环。
“这还是孔有德叛乱之后,指挥使大人被吓到了,觉得兵备过于松弛,武器破损严重,这才拨了些银子,不然几个月都不会生一次火,说起来这军匠和我们这些军户没啥两样,都是穷的只剩人了,不外出谋生路一家老小都得死。”
见无人开门,赵能再次扣响了门环,并俯身贴耳听门后的声响,这次里面终于传来了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