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c - 中华成语故事 - 刘丽军马凌云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中华成语故事 >

第3章c

)1.沧海桑田

[释义]沧海:大海。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为大海。比喻事物起了极大的变化。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王远》

[同义]白云苍狗,沧桑之变

[例句]几位离开祖国五十多年的台胞,看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发出沧海桑田的感叹。

[故事]传说,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一起去蔡经家饮酒。

等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只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真可谓是威风凛凛。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中后,簇拥他而亲的那些人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后,便独自坐着等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也不见麻姑的身影,便向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向您致意,她说,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要稍待片刻才能来。”

王远微微点着头,便耐心地等着。没过多大一会儿,麻姑便来了。她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留着一头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相互行礼之后,王远便吩咐开宴。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2.差强人意

[释义]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心。现形容幕人或幕事还不错,还能使人满意。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

[例句]王明这次考试成绩不算很好,但和以前比起来,还算差强人意。

[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那时候,在南阳有个叫吴汉的年轻人。为人极其忠厚朴实,平时很少说话,但他却喜欢和天下的豪侠义士们打交道。

那时,正好赶上王莽篡权,战争频繁不断,百姓生活颠沛流离。吴汉也不得不逃亡他乡。后来,他来到了渔阳这个地方,并以贩马为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投奔了刘秀。开始之时他并不引人注意,只是后来在战斗中别的将领见他十分英勇,又有智谋,便常在刘秀面前夸奖他。于是刘秀开始有意识和他交往,渐渐了解到吴汉的为人,并开始重用他。

得到刘秀的赏识之后,吴汉可以说是更加赤胆忠心了。在他的大力帮助下,刘秀轻而易举地消灭了王郎的割据势力,并且镇压了许多次的农民起义,这些都为东汉政权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坚

由于在战斗中吴汉屡建奇功,战绩卓越,在刘秀称帝之后,他被任命为大司马,并且被刘秀封为“广平侯”。

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心里面十分生气。就连朝中的大臣们各个也都是愁容满面。

这时,吴汉却在军营中带领将士们检查刀枪,准备进攻的武器。刘秀听说此事之后,立刻愁容消逝,不禁由衷地赞叹道:“吴将军真可谓是差强人意,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真是振奋人心啊!”

)3.乘人之危

[释义]乘:趁着。趁别人有危难的时候,去要挟、侵害人家。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盖勋传》

[同义]落井下石

[反义]雪中送炭

[例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乘人之危,趁市几大肆侵略中国,掠走了大批财物。

[故事]东汉时期,有一个叫盖勋的人,智慧超群,为人正派,刚正不阿。因此,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当时,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好朋友。梁鹄在政务上有什么疑难,常向盖勋请教。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他倚仗着朝廷中有后台,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对他是恨之入骨,但却又敢怒不敢言。

然而,梁鹄手下有个从事叫苏正和,他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而且,他不看情面,不徇私情,狠挫了那些贪官污吏的气焰。

不料,梁鹄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牵连自己。于是,他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可盖勋昕后却拒绝说:“为个人事而杀害忠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之时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此后,梁鹄和他商量处置苏正和之事时,他说:“喂养鹰鸢,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凶猛了,你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梁鹄听了,领会了盖勋的意思,便放弃了杀苏正和的念头。后来,苏正和获悉此事,十分感澈,亲自登门道谢,但盖勋却避而不见。他对人说:“我劝梁鹄不杀苏正和,这纯粹是公事,跟我与他的恩怨无关。”

)4.叱咤风云

[释义]叱咤:怒喝声。一声怒喝,风云变色。形容声威极大,可以左右形势。

[出处]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同义]气吞山河

[例句]将军虽已年过半百,但他在战场上仍然是叱咤风云,

气吞山河。

[故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盛的时期,在文学方面也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诗人和文学家。唐朝初年便涌现了像“初唐四杰”这样在诗文上有杰出贡献的代表。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其中骆宾王从小就才华横溢,长大后的经历又很有传奇色彩。骆宾王曾经担任过长安主簿的官职。在当时是武则天当政,武则天在被立为高宗的皇后不久,就逼死了原来的皇太子。在高宗去世以后,她又废掉了继任的新皇帝,自己来管理朝政和军国大事,并企图当女皇帝。骆宾王对此十分不满,在当时的男市又社会中,把女人当皇帝视为十分不可忍受的事。于是就有许多的人反对武则天。这时,唐朝将领徐敬业正在扬州举兵起义,反对武则天领导的政权。他征焦了十万大军,准备举兵进攻长安,打倒武则天。

这次起义得到骆宾王的赞同,他也参加了徐敬业的兵变。并且为徐敬业写下了讨伐武则天的宣言书,其中写道:

“武则天阴谋占据了皇帝的宝座,残忍地杀害国家的贤臣,并杀害了自己的亲人,简直连天地都不能容忍她的恶行……我徐敬业是唐朝忠义的老臣,此次举起义旗,清除妖孽。我的兵强马壮,铁骑成群,粮食堆积如山。胸怀怒气则山岳崩倒,厉声叱咤则风云变色。用这样的气势来制服敌人,又有什么样的敌人是不可战胜的!”

据说,这篇檄文得到了武则天的大力称赞。她认为能写这祥文章的人才没有被朝廷任用,实在是大臣的失职,朝廷的损失。

后来,徐敬业的兵变彻底地失败了,他自己也被杀死了,而骆宾王则不知所踪。

)5.初出茅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