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失陷天山 - 魏烈 - 清水茶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魏烈 >

第101章失陷天山

“单于,汉军按照我们的计划,已经推进到了我龟兹国都,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收网了?”

“不,现在还不能收网。如果汉军在龟兹被围,在西域亲汉势力的帮助下,很可能会跳出包围圈,与我们形成消耗战。

我们底子薄,汉军底子厚,一旦僵持不下,我们必败无疑。唯有一战定乾坤,把汉军打趴下,把汉朝皇帝吓倒,才有跟他们谈判的资本。”

在座众人思索过后,纷纷赞同鲜卑单于秃发务丸的策略。决定延后决战时间,把汉军引诱进天山丛林中,围而歼之。

此时的何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单于狼主们眼中的待宰羔羊,仍旧沉浸在逼降龟兹的喜悦中。

“论千古战功何人能与我相比,即便是当初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没有做到不损失一兵一卒,我——何遂高做到了。”

主帅有如此骄人的战绩,手底下的将领们自然也是官路一片光明,大家都很高兴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攫取了收复九郡、平定八国的赫赫战功。相比于还在幽州和荆州林子里抓野人的同僚们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

二十多万大军(需要分兵驻守各要道,兵力有了部分稀释。)在可劲祸害了龟兹国三天后,在何进的带领下一头冲进来乌孙境内的天山山脉。

当接到汉军完全进入天山境内消息后,龟兹国王立刻反水,下令诛杀驻留汉军。收缩国内兵力,锁住汉军后路。鲜卑、羌戎也借道乌孙,把二十多万汉军牢牢包围在了天山内部。

由于汉军人数太多,进攻必将会造成己方惨重损失。因此叛军们决定一方面在乌孙驻扎重兵,困死汉军主力;另一方面,派遣相当数量的部队占领丢弃的地区,打击汉军后勤,打算将二十多万大军活活饿死在天山上。

叛军的出兵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在我们刚从玉门带着粮草出发,还没等走到敦煌,就听到了前线溃军带回来西域全面失守的坏消息。

“西域状况糜烂如斯,我们仅有的这点兵马绝对不能填到这盘烂棋上去。”

张温不说我们也明白,面对庞大的敌军数量,我们是绝对不可能打赢的。虽说凭借装备可以一汉当五胡,可是这数量差着几百倍,这仗简直没法打。

“温公,主帅陷于天山。如果我们不战而撤,恐怕在朝廷那里没法交代。”

曹操的话说的对,国舅爷被人围在山头上,这绝对是继刘邦白登之围后,汉朝军事史上最大的耻辱。如果我们不做些行动,那刘宏决定会拿我们祭天的。

“孟德所说正中我心中所想,若是按照现在西域的局势发展,及时撤退才是上上之选。可是真把国舅爷扔到西域里不管,不单单是皇帝,皇后那关我们都过不去,这可真是进退两难。”

你说这叫什么事啊!明明都提醒过何进悠着点,别被人坑了。可是这厮偏偏不听,把自己坑进去了,连带着我们也得吃瓜落。

“温公,要不以我部为主在敦煌守上一段时间的城,也算是对洛阳有个交代。”

以小部队的牺牲掩护大部队撤退,这事似乎可行。在权衡思索后,张温还是放弃了我所说的提议。

“不妥不妥!曹疾所部乃是我们现有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分,如果在敦煌折损严重。那对于后续的河西(河西走廊)防务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我不能冒这个险。”

“守城绝对不行,一旦被围死了,想撤出来都难。有一个何遂高就够让人操心的了,我看不想反攻时分兵就人。”曹操也赞同张温的意见,主张放弃敦煌,集合兵力于玉门一线阻敌。

“敦煌绝对守不住,我们可以向叛军学习,主动放弃敦煌。以敦煌为饵,歼灭追兵。为后续防御赢得时间,等到洛阳援兵一到,我们就可以顺利反攻。”

三人一致意见是要打一仗,不求胜利,但求让叛军丧失追杀能力。简单盘算了下手里能够动用的部队,除了三人直辖的六部外,还有这些天聚拢的溃军。在加上受过简单训练的民夫,勉勉强强凑出来三万人。

在简单的计划过后,我从中抽出了战斗力较强的五千死刑犯做饵据守敦煌,由高顺、颜良、文丑三人带着半只陷阵营督战。再抽调一万人沿着酒泉、张掖一线布防,守好我军南撤后路。

剩下的一万五千人中,一万人由作战经验丰富的宿将张温率领充当伏击主力。我和曹操各自统领两千五百人充当两翼护卫和机动部队,负责填补战线漏洞,阻滞叛军可能赶来支援的部队。

但这一切成功的前提是敦煌的抵抗足够猛烈,可以瞒过叛军的眼睛,让他们把能调动的兵力聚拢在敦煌。这样才能够瘫痪叛军追兵,为我们赢得撤退的时间。

为了减少高顺他们面临的压力,我不但从张温那里拿到了大量的箭矢和守城器具,还特地派人从玉门取来了一批极度易燃的黑油(就是石油)。确保他们在城破之前,能够尽最大可能杀伤敌军。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是生是死就看天意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