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西出汉塞 - 魏烈 - 清水茶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魏烈 >

第100章西出汉塞

“将军出塞,凯旋而归”

伴随着百姓官员们的祝福,平叛大军浩浩汤汤的由洛阳城中出。一分为三分别前往西域、幽冀、荆南平息最大的几股叛乱势力。

“大哥,你说这回平叛会顺利吗?”

看着眼前百姓们的兴奋举动,我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朝廷对外宣传西域平叛大军为三路之最,号称三十万大军,但这里头的水分却不止一星半点。

虽然刘宏不愿意丢弃西域这块祖宗辛苦打下来的地盘,但是他明白自己的基本盘是在汉帝国,自然要以平定国内叛乱为第一要务。

为了尽快平定国内动乱,集合援军驰援西域平叛军。刘宏特地将征召大军中能征善战的老卒集合起来,配给给了并州将门出身的皇甫嵩和投身于十常侍麾下的朱儁,着他们平定赵郡申豹、吴郡华忠为首的内部隐患。

最苦逼的当属卢植,作为三不靠(不靠世家、不靠宦官、不靠外戚)的清流派将领,只能带着手下的弱卒残兵去拖住西域局势。等待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一出,平分功劳。

挑剩下的士兵能有什么厉害的角色?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翁,也有未加冠的孩童。是老的老,小的小。单就我手底下分到兵里,有一半人是临时被抓的壮丁,一小半是从大牢里弄出来的死囚,剩下的才是朝廷原有的部队。

就凭这种拼凑出来的杂牌军,能打赢西域塞军那帮刀头嗜血的屠夫吗?我这心里真是没有多少底。

“谁告诉你我们是去打仗的?就凭咱们现在手底下的这帮歪瓜裂枣怎么可能打的过那群吃生肉、喝人血的蛮夷呢?”

“那我们出兵干什么?总不能去西域郊游吧?”

“知道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吗?小弟你的学问学的还不到家,还需多多磨练一番。”

曹操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不明白要怎么做到,只知道当这三十万大军抵达的风声放出去时,已经打到陇西郡的叛军势力纷纷以极快的速度后撤。

我方未耗费一马一矢就凭空夺得了陇西郡到武威郡之间庞大的纵深土地,以极其少数的消耗收复六郡失地,可谓是战功卓著。

连我这种打酱油的人都从非正式的门牙将一路升迁到了杂号将军职位,如此大功劳竟然被‘三不靠’卢植独得,就连清流派内部都有人眼红,更何况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光和四年三月,也就是大军夺得武威郡后一个月。何进带着刘宏拟好的诏书来到军营,以幽、荆两地缴匪不利为由,召回宿将卢植。将何进升为平西将军,拜为三军主帅,授予平叛军军权,总督西域军务。

不用说就知道这是皇帝眼红卢植的战功,怕他功高盖主,找何进来抢功劳的。虽然卢植心里头别扭,但他深知幽、荆之敌才是帝国心腹之患,为了稳固帝国的大局考虑,他还是接受了刘宏的召回。

新官上任三把火,自何进上任后,一改老师卢植谨慎前进的战略。改为激进的进攻策略,昼夜兼程日行三百里,占据了大量叛军舍弃土地,将战线一路推到了敦煌郡,基本收复雍凉之地。

接连数月的长途奔袭也让这只东拼西凑出来的杂牌军问题暴露了出来,疲劳过度、士气低落都不算是最严重的问题,粮食和水源上的短缺才是这只大军的致命缺陷。

叛军们在各地临走时,不但烧毁房屋、虏掠人口,还坚壁清野。把周围的粮食和水源能运走的运走,不能运走的都污染破坏掉了。

这下别说就敌粮于敌了,就连老百姓的用水和口粮都要从后方运输上来。而羌戎骑兵又从高原南下经常袭扰我军粮草补给线,致使粮草供给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将士们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挺过来的。

整个大军整体已经属于强弩之末的危险状态,如果不及时修整,恐怕士兵们会哗变。无奈何进已经被收复雍凉的顺利蒙蔽了双眼,一心只想与叛军决战,平定西域。

我联络曹操和张温多次上报何进,请求暂缓进军,巩固现有势力。却被他以扰乱军心为由,把我们三人调离了前线,专司后勤粮草供应。

在他眼中,我们三人就是阻拦他仕途发展的一块绊脚石,见不得他独吞平定西域的功劳。若不是曹家还有点用处,恐怕我们三人都逃不掉被军法从事的下场。

‘运粮草就运粮草呗,虽然活是苦了点。好在能假公济私,让手底下兵吃饱饭。’

心里虽然这么安慰自己,但我怎么可能甘心接受这个事实呢?明明我说的都是实话,都是处于一片公心考虑的,怎么没有人愿意相信我的话呢?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我所想的那样发展,正面战场上叛军依旧在后撤,大军依旧在前进。双方好似有了某种默契,一个进,一个退。井然有序,互不干预,一直把战线延伸到了大汉西域都护府所在,顺利收复了小半个西域。

见战事发展的十分顺利,就连我现在都对自己当初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难道真的是我想错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