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使人折服的处世语言(1) - 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 美卡耐基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

第24章使人折服的处世语言(1)

1.开玩笑的学问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1)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时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打成重伤。可见,开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4)对象要区别。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信息。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大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5)场合要分清。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总之,开玩笑不能过分,尤其要分清场合和对象。开玩笑的忌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和长辈、晚辈开玩笑忌轻佻放肆,特别忌谈男女情事。几辈同堂时的玩笑要高雅、机智、幽默,解颐助兴,乐在其中。在这种场合,忌谈男女风流韵事。当同辈人开这方面玩笑时,自己以长辈或晚辈身份在场时,最好不要掺言,只若无其事地旁听就是。

(2)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夫妻自然除外),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然,也不能拘谨别扭。

(3)和残疾人开玩笑,注意避讳。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儿,癞头面前不谈灯泡。

(4)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面子。

2.克服交谈羞怯症的妙法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孩子和父母一起到亲友家去串门,孩子叉开腿站在门外,怎么也不进去。爸爸劝,妈妈哄,虽然进去了,却不进大家说话的房间。这是在小孩身上看到的羞怯现象。成年人中也有这种羞怯现象。

一位大学生说:“我有腼腆怯场的毛病,每次开会发言和老师提问时,我就觉得心跳加急,两腿发软,呼吸困难,浑身哆嗦,说话变调,声音像哭一样难听。”

这是典型的交谈羞怯症。

美国的一个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相处时,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会感到局促不安。可见在社交场所中,交谈羞怯腼腆,甚至恐惧发抖,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1)怕羞,因为不知说话后的效果如何,怕别人笑话。

(2)对自己要求太高,总想开门就“一鸣惊人”。

(3)意思表达不清楚,说话不是一句一句地说,总想一下子把所有的话说完,结果一句也说不出来。

要解决交谈羞怯问题首先要端正认识:

(1)清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在自我悲观时,可以默念李白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可以默念“林肯上台演说,也曾紧张得手脚抖,他发抖,我也发抖,他能讲好,我也能讲好”。

(2)改造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要认定自己就是说话脸红的人。希腊著名演说家狄摩西尼斯,小时候也是个十分腼腆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说话就口吃。为了改正这个毛病,他站在海边岩石上,面对大海苦练演讲,结果成了著名的演说家。

(3)克服自卑感。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不利,又不能被这些短处和不利压垮。

克服交谈羞怯症,除了提高认识外,还有些具体方法。

交谈前要做准备。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说:“与人沟通时,必须先理清自己的思绪,说话要言之有物,以此说服、引导、感染和劝诱对方。”准备做得尽可能地详尽。此外,还要做自身的准备,如着装风度,声调语气等。

压缩“致命三角”,缓解紧张心情,这是美国女演员蔓西的经验。在演出前,出现了紧张怯场的情绪,她扑向墙壁,似要拼命推倒它,结果紧张消失了。她发现,推墙时收缩的肌肉,正贴近肋骨并扩展到下方,她把那部位称为“致命三角”。压缩“致命三角”的肌肉,并发出嘶嘶的吐气声,是一种有效的缓除紧张的方法。

脑子里要浮现出成功情景。有位美术学院的学生,因病缺课,需要补画人体素描。可模特儿哪里找呢?老师要他出去选一个。

在街上,他看好了一位姑娘,走上前去想说明意图。但他心里总想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于是精神紧张、脸红气粗、趑趄嗫嚅,差一点被人当流氓抓起来。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告诉他:“你一定要想到,脑子里要清楚地浮现你邀请模特成功的情景。”于是,他这回挺着胸,满面含笑地走向一位姑娘,说:“我是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是我的学生证,有件事想请您帮忙……”姑娘见他正直坦率,落落大方,询问了详情之后,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许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交谈前装着满脑子失败念头,交谈必然失败;而交谈前坚定成功的信念,交谈会出乎预料地顺利。应当永远记住:我的上帝就是自己。

下面一些方法也可以帮助你克服交谈羞怯症。

(1)相同类比法。

你可以这样想,我交谈的能力虽然差些,但别人开始时何尝不是这样?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以后就容易了。这样想想对于克服与陌生人交谈时的局促很有帮助。

(2)不同比较法。

有时遇到对方的谈吐、风度等都很出色,不要盲目地将自己和他比较,总想他真棒,我自愧弗如。而应当这样想:你确实不错,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我在这方面不如你,但你在其他方面也可能不如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样想想,你就会自信起来。

(3)感情接近法。

这一方法对于克服与领导、长者、女性在一起时的拘谨有一定作用。你和他们在一起时,不要过多考虑他们的身份、年龄和性别,而可以这样考虑:假如他们是我的同事、长辈或姐妹。首先从感情上和他们接近,讲话就不会拘谨了。

(4)难堪练习法。

日本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了培养锻炼学员的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专门让学员站在大街上人多的地方,大声唱歌或朗读报纸。这种使人难堪的举动,对于克服腼腆、不善说话很有好处。你可以经常有意识地主动与陌生人交谈,锻炼自己的胆量,慢慢地就不会羞怯了。

(5)反条件训练法。

即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反复进行交谈前的说话训练。你如果要参加一个座谈会,可以提前拟出发言提纲,自己练习掌握,再向亲友等试说。由于对自己的发言心中有数,就不会出现交谈羞怯的现象了。

3.安慰——雪中送炭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本人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