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贼祸国变本加厉朝政乱日复一日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4章贼祸国变本加厉朝政乱日复一日

当初,宰相卢杞与御史大夫严郢秘密勾结,共同罗织种种罪名,陷害宰相杨炎与河南尹赵惠伯等文武大臣。

宰相杨炎死后,因为利益冲突,争权夺利,宰相卢杞,又与御史大夫严郢产生了矛盾。

宰相卢杞对御史大夫严郢产不满愤怒,决定设计,陷害御史大夫严郢,将他排挤出去。

适逢此时,大臣蔡廷玉等人,被皇帝下旨贬官。

殿中侍御史郑詹,一时疏忽,错把押送蔡廷玉等人的公文符信,递送到了昭应郡里。

不久,侍御史郑詹发现自己的失误,急忙命令昭应郡官吏,立即派遣差役,解送蔡廷玉等人,前往他们原来的贬谪地。

当时,蔡廷玉等人,已经被差役押送到了蓝田。差役接受侍御史郑詹的新指令,又押解蔡廷玉等人回头,向东而行。

蔡廷玉等人,曾经得罪过朱滔,一直对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心存恐惧,害怕朱滔报复。

见行程改变,蔡廷玉等人以为,差役是要将他们,押送给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去惩罚,心里十分忧虑。

押送走到灵宝西面时,蔡廷玉等人更加忧虑,又不敢过问,为了免受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的羞辱和折磨,蔡廷玉等人,便乘押送的差役不防备,投黄河而死。

押送的差役见蔡廷玉等人自杀,差事办砸,心里十分恐惧,急忙回京,向上司报告。

蔡廷玉等人罪不至死。李适听到,蔡廷玉等人投水自尽的消息以后,心里感到非常惊讶诧异,不知何故。

李适想知道蔡廷玉等人投水自尽的原因,便询问宰相卢杞说道:

“爱卿啊,朕并没有下旨,处死蔡廷玉等人,而是将他们贬谪。你可知道,蔡廷玉等人,为什么会如此恐惧呢?难道是有人,私下向他们施加了压力,逼他们自尽,欲掩盖事实的真相吗?”

卢杞正想收拾御史大夫严郢,见机不可失,立即抓住机会,向奏称道:

“陛下,这件事非同小可。不妥善处理,可能会让朱泚猜疑,猜测说是陛下的意图,欲逼他们自尽。

臣建议,请陛下下旨,立即派遣三司使长官,一道去审查侍御史郑詹,弄清事实的真相,追究他们的责任。”

“爱卿说得有理。蔡廷玉等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跳河自尽呢?其中,一定有什么危害社稷的阴谋。”李适也疑虑地说道。

卢杞见皇帝猜疑,心中暗喜,就想借此事,打击政敌御史大夫严郢。

卢杞接着又说道:

“陛下圣明。臣知道,御史所办的事情,一定要向御史大夫严大人进行禀告才行。

请将御史大夫严郢与侍御史郑詹一道,派遣三司使长官,进行审查,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弄个水落石出。”卢杞建议道。

“爱卿说得很对!就照此办理!”李适下旨道。

四月三十日,李适批准宰相卢杞的奏章,追查蔡廷玉等人自杀的原因。

最后,事情水落石出,三司使长官调查得出结论,是侍御史郑詹的错误操作所致。

李适下旨,在京兆府里,将侍御史郑詹杖打而死,贬御史大夫严郢,为费州刺史。

御史大夫严郢,最后竟然死于被贬之地。

驱除了御史大夫严郢,没有人能够制衡权利,宰相卢杞更加肆无忌惮,无所畏惧。

2

李适当初即位时,任命贤良崔祐甫等人,担任大唐宰相,希望有所作为,中兴大唐社稷。

宰相崔祐甫等,也竭尽忠诚办事。宰相崔祐甫事事推崇宽大,不枉法徇私。

所以,当时朝廷政声和善,声誉美好。人们因此认为,此时期具有贞观时期的风范。

及至杨炎、卢杞等人,先后担任宰相,权臣之间,相互倾轧,祸乱社稷,大唐朝政日颓。

宰相卢杞,最了解皇帝的秉性,知道李适外貌宽厚大度,其实生性猜忌,心胸狭隘,且贪财任性。

卢杞遂利用李适的这些弱点,用似是而非的事情,去说服、诱惑君王,在群臣中挑拨离间,剪除与自己作对的势力,挑拨朝廷与百姓之间的感情。

在卢杞的劝说、诱导之下,李适也逐渐开始觉得,君王采取严厉苛刻的态度,更能够驾驭臣下,统一政令。

李适遂一反常态,开始采用十分苛刻,冷酷的手段,去对待大臣和官吏百姓,平息不同意见。

朝廷上下,无论是官吏大臣,还是士大夫百姓,都对皇帝的表现非常失望,怨恨抵触日增。

3

宰相卢杞,尝到了专权的甜头,陷害排挤贤良,搜刮聚敛财富的行动,也越发变本加厉了。

太子太师颜真卿,一向德高望重,在朝廷很有人望威信。颜真卿功勋赫赫,清正廉洁,品行高洁,不肯随意地巴结他人,不肯随意地地附和卢杞的意见,听从他的指挥。

宰相卢杞十分憎恶颜真卿的正直,十分痛恨颜真卿的不配合,总欲寻找机会,收拾颜真卿,将他赶出朝廷。

卢杞曾经当着部下的面,发誓说道:

“诸君:

颜真卿这个老家伙,倚老卖老,不识时务,轻视他人,根本不把本相看在眼里。

本相发誓,一定要将他从朝中撵出去,让他知道一点教训。”

颜真卿闻听卢杞嫉恨他的话语以后,心里十分不满,欲对卢杞的指责发出抗议。

一次,举行朝会,颜真卿与宰相卢杞见面,当着众人,向卢杞提起此事。

当时,颜真卿很生气,怒气冲冲地对卢杞说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