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诸藩镇越发狂悖唐朝廷乱象纷呈
可是,此时的大唐朝廷君臣,却没有杭州百姓这么幸运。
已经到了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正月,大唐朝廷的窘迫处境,却一直都没有大的改变,而河北三镇的藩镇,更加傲慢放肆,不听从中央号令。
那时,河北三镇藩镇,对大唐朝廷的种种不公不平的举动,越来越不满。
仗恃割据一方,天高皇帝远,皇帝奈何他们不得的优势,藩镇们肆无忌惮,甚至公开直言上书,指斥皇帝(李适)的过错道:
“陛下啊,原谅臣等冒犯。你可知道,你可愿意知道,如今大唐朝政,一团混乱的根本原因吗?
探究天下混乱的根本,就在于陛下的昏庸自负,刚愎自用,宠信奸佞,远离贤臣。
天下妇孺百姓,都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只有你这个昏君,自以为是,始终执迷不悟,不明事理,被奸佞蒙在鼓里,还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决策英明睿智,无人能及。
先前,陛下就犯下明显大错,宠信奸相杨炎,制定祸国税法,陷害功勋赫赫的左仆射刘晏大人,让刘晏大人,无辜蒙冤遇害,客死他乡;
如今,陛下又宠信和依赖奸佞卢杞,不管帝国民生凋敝的实际,制定乱国政策,搜刮民脂民膏,祸国殃民。
陛下啊,你可知道,正是你信任卢杞,让卢杞这等奸佞的专权和暴虐,贪赃枉法,肆意搜刮,敛财误国,才导致了如今朝廷陷入如此窘迫的处境吗?
陛下啊,你可知道,正是陛下你不明是非,放纵私欲,对卢杞等奸佞的过分宠信,纵容他们作恶,才导致天下官吏百姓,怨声载道,暗生背叛之心吗?
到了如今陷入天怒人怨的窘迫处境,陛下居然还不醒悟,还认为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令人锥心沥血,怅恨不已。
臣等克己奉公,恪尽职守,保境安民,维持一方平安,陛下却把扰乱天下的罪责,推到臣等忠良的身上。
请问陛下,你推诿己过,嫁祸于人,不反省自己的过错,天下还有公理,还有天地良心吗?”
2
接到河北三镇藩镇的奏疏,李适勃然大怒,对背叛朝廷,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藩镇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
“大胆恶贼,背叛君上,还要强词夺理!
兹下诏,命令效忠朝廷的藩镇,组成勤王军,与州县直属官军一道,讨伐三镇恶贼。务必严惩首恶,赶尽杀绝。”
李适怒不可遏,下旨道。
3
讨伐战事起初,征讨河北三镇的形势,是一片大好。河北三镇抵挡不住,有了屈服的征兆。大唐全国军民,充满着一片乐观的情绪。
可是,就在胜利的尘埃,将要落定之时,大唐君臣的决策,再次失误。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二月十一日,在奸相卢杞主持下,昏庸的皇帝,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卢龙镇节度使朱滔等藩镇的,不妥当的任免命令和政策。
对立功者的奖励不公,混乱昏聩的国策实施,致使河北三镇的反叛,还没有扑灭,河北战局,又起波折。一直忠于大唐的卢龙镇节度使朱滔等藩镇,为了自保,也愤而起兵,背叛大唐朝廷。
眼见朝政面目全非,藩镇不断背叛反抗,当初雄心勃勃的李适,忧郁不堪,常常是焦头烂额。
“朕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如今的朝政,会变成如此混乱不堪呢?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难道朕的用人之策和治国方略,真的有问题吗?”
李适不断反省着自己的失误,心里却更加疑惑。李适登极初期,大唐朝廷那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从此时开始,彻底改观。
4
那时,上自中央,下至地方的官吏百姓,都对大唐朝廷主政的君臣失望至极。尤其是对奸相卢杞等人的祸国殃民,深恶痛疾。只有李适,依然对卢杞信任备至,把他看做治国良臣。
藩镇的反抗,让李适恼怒,朝廷用度的缺乏,更让李适忧心忡忡,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时,黄河南北(两河地区),正在对河北藩镇用兵打仗,朝廷每月消耗的钱财,达到了一百余万缗。
朝廷国库的存款粮食,也已经不能支撑几个月了。而刘晏无辜被害以后,赋税粮食的征集调发等,也陷入了混乱。
朝廷有关部门的官员,忧心忡忡,茫然无计。他们想千方百计地寻找,强征赋税的门路,也是苦无良策。
宰相卢杞,见势不妙,开始不依照朝廷的正常征税规则出牌,动起了祸国殃民、胡乱征税的歪脑筋。
5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月,宰相卢杞,暗示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等,联合上书皇帝(李适),提出征用富商钱财的建议。
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等,不敢拒绝宰相的意见,急忙上书皇帝。在奏疏里,他们建议皇帝说道:
“陛下,如今天下的财利,绝大多数聚集在富商的手中。富商们腰缠万贯,富得流油,常常炫耀他们的财富,败坏社会风气,违法乱纪。
而现在,讨伐大军的支出,一天天窘困,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
臣建议,请征用财富超过一万缗的富商的钱财,用来为朝廷救急。
恳请陛下下旨,要求每个富商的家产,只准许保留一万缗的资财,维持一家的生计。
对于富商那些资财超过一万缗的部分,请加以征借,借用他们万缗以外的钱财,以供应军需。
臣等大略算来,只不过向全国的一两千个商人,征借这些钱财,便可以满足,数年之内的各种费用了。”
李适见有人,出此敛财之策解围,大喜。
李适不肯深思熟虑,也不确定有没有不妥和后遗症,想都没有细想,就听从了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等人的建议。
“诸位爱卿的建议很好!为了朝廷大业,饱受皇恩,富得流油的商人,士绅,也该做些贡献和牺牲!准奏!”
李适立即雷厉风行地颁布圣旨,下令立即贯彻实施。
6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月十二日,李适颁诏,向商人征借用钱,命令度支,制定具体详细的实施方案,条陈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