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君臣共谋破敌计将相突生嫉怨隙
太上皇的册封使节房琯,韦见素等,来到李亨身边不久,就大受李亨的欣赏重视。
房琯,韦见素等,很快被李亨任命为新朝廷的宰相,负责朝廷的主要政事。
裴冕、李泌等文臣武将,以及李辅国等,心里有些失落失望,对此都不以为然。
在一个恰当的日子里,皇帝心情舒畅,李泌于是趁机向李亨进言说道:
“陛下,请恕臣直言无忌。
如今正逢乱世,非拨乱反正的人才,心胸阔达豁达的贤士,练达踏实的才干,不足以应付纷繁复杂的乱局,对朝廷有所裨益。
普天之下,皇帝之次,以宰相为尊。房琯大人喜欢高谈阔论,谈论国事,人望极佳,实际上却并无处理纷繁政事,拨乱反正的才干,恐怕难以胜任宰相之职。”
“先生勿言,朕自有主张。当初,朕欲任命先生为右相,先生一口拒绝。如今,朕任命房爱卿为相,主持国事,先生却从中阻挠,朕有些不明所以。”
李亨认为李泌嫉妒房琯,心里有些不高兴,直言不讳地阻止李泌说道。
李泌深刻了解李亨性格,见状,不敢进言,害怕皇帝认为自己偏私,怏怏不乐而去。
2
当时,李亨力排众议,任命房琯为相以后,房琯却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非常令人失望。
他对新朝廷平叛所急需的兵源、财源问题的解决,无计可施,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李亨渐渐对房琯有些失望和后悔,但不愿意认错,承认自己的用人失策。
因此,册封的兴奋和喜悦,并没有能够支持李亨多久。李亨不久就又为军队的财赋问题,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整日为军队的财赋问题,而愁闷不堪。
幸好第五琦及时到来,才暂时化解了李亨的忧虑。
3
宰相房琯,久在官场,老于世故。他很快发现了皇帝对自己的失望不满,知道第五琦大有后来居上,取而代之的趋势,如果受到皇帝重用,定将取代自己的宰相职位,不禁大为恐慌。
而房琯对第五琦向皇帝提出的财政财赋措施,也一向抱有异议,房琯的心里更加嫉恨,决心阻挠。
4
后来,第五琦一次次进宫,与李亨多次交流畅谈,房琯更加恐慌。见第五琦的意见,越来越受到皇帝的重视,房琯心里越发不安,决心上书反对。
一天,等到第五琦与皇帝交流完毕,前脚离开皇宫之后,房琯后脚也急急忙忙地踏进了行宫,向李亨进谏道:
“陛下啊,臣以为,如今,天下动荡,维系民心为上。
臣以为,实施第五琦的财赋政策十分不妥。往昔,国舅杨国忠,拼命地聚敛天下财富,藏富于国,以致天下怨恨。
陛下如今,才刚刚即位,黎民百姓还没有完全见到皇上的皇恩浩荡和给予的莫大的恩惠。
陛下怎么能够一即位,就横征暴敛,搜刮无度,招致百姓们的怨恨呢?
如果陛下宠幸第五琦,任用第五琦搜刮财富的决策,无异于是一个杨国忠死去,又一个新的杨国忠降生啊!
臣担心,恐怕陛下的施政措施,无法向天下人,展示陛下的无尽慈悲和无上的恩赐啊!”
听了房琯进谏的话语,李亨也认为有些道理,心里一下子就疑惑起来:
“爱卿啊,你所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治理天下,以凝聚人心,天下至公,休养生息,不搜刮天下为宗旨!
问题是,如今的六军之事正急,朝廷所需甚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没有财赋的征集来维持运转,朕的大军,就会作鸟兽散,最终一切都会灰飞烟灭,何谈讨贼靖乱呢?
既然爱卿认为第五琦的做法不行。那么朕请问爱卿,你可有什么良策,能够帮助朕呢?
朕的朝廷,将从何处去寻找财源,寻找粮草,去维持庞大的财政开支,讨贼靖乱呢?
如果有,请大人指教,朕将虚心接受,不遗余力实施!”
“这个,这个!这个——,等臣回去好好想想,再跟陛下详谈!”面对李亨的疑问,宰相房琯无言以对,也找不出解决的良策。
新朝廷拮据的财政窘困处境,始终是李亨新朝廷感到最为棘手,也最为要命的一个问题。
李亨对房琯大失所望,越发怀疑房琯的能力,有些不满地说道:
“爱卿啊,如今军务紧急,事务繁多,朕需要的,不是洗人耳朵的豪言壮语,远景规划,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解决当前困境的良方!”
5
与房琯的表现相反,第五琦却并没有让李亨失望。
第五琦很快就走马上任。上任以后,第五琦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超凡的理财能力。
第五琦创立了榷盐法,制定了食盐专卖法等制度,很快使新朝廷的财政,渐渐地得以富足,基本满足了平叛的军需供应。
新朝廷也逐渐摆脱了财赋、粮食供应、军费、财政开支等十分拮据的窘境。
6
不久,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李亨又惴惴不安,忧心忡忡起来。
这次的危机,正是来自于朝廷高层。
韦见素,房琯等太上皇派遣的册封使节,不远千里,冒险从西蜀前来,对新皇帝李亨进行册封。
李亨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左相韦见素,因原来一直是杨国忠一伙,李亨与他一向心存芥蒂,不太看起他,就没有特别重用韦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