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演讲:扣人心弦,语惊四座 - 表达力 - 志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表达力 >

第9章演讲:扣人心弦,语惊四座

场合与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场合,如演讲、辩论、谈判、公关等,不同的场合应使用不同的语言。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会议、谈判、宴会等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彼此都尴尬。冷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一种“冰块”,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交谈的效果。此外,世事难料,许多变化都出人意料。在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时,若不能遇势转换,整个场面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但若能镇定借用环境,巧妙说话,一定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演讲的目的在于宣传思想、激励他人,用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用滴水不漏的语言,深刻影响听众,唤起听众的热情和兴趣,引起最广泛的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演讲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得当,语言的流畅,吐字方式的正确。与此同时,还应该给演讲注入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以富有感染力的姿势来为你的演讲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技巧1·设计不同凡响的开场白

演讲时,开场白最不易把握,演讲者要想三言两语抓住听众的心,并非易事。如果在演讲的开始听众对演讲者的话就不感兴趣,那后面再精彩的言论也将黯然失色。

1.触动听众的内心

听众对平庸普通的论调都不屑一顾,置若罔闻;演讲者倘若用意想不到的见解引出话题,营造“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会立即震撼听众,使他们急切地想接着听下去,这样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他一上台几句话就让人们“震惊”了:

今天我站在这里,看到眼前面临的重大任务,深感卑微。我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也知道先辈们为了这个国家所做的牺牲……

现在我们都深知,我们身处危机之中。我们的国家在战斗,对手是影响深远的暴力和憎恨;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严重地削弱,原因虽有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决策失误,同时也未能做好应对新时代的准备。

我们的人民正在失去家园、失去工作,很多企业要倒闭。社会的医疗过于昂贵,学校教育让许多人失望,而且每天都会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长了我们的敌对势力,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星球。

统计数据的指标传达着危机的消息。危机难以测量,但更难以测量的是其对美国人国家自信的侵蚀——现在一种认为美国衰落不可避免,我们的下一代必须低调的言论正在吞噬着人们的自信。今天我要说,我们的确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轻易解决。

就在人们情绪被“抑”下去后,奥巴马立即接着说:

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

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因为我们战胜了恐惧选择了希望,摒弃了冲突和矛盾而选择了团结。今天,我们宣布要为无谓的摩擦、不实的承诺和指责画上句号,我们要打破牵制美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陈旧教条。

美国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借用《圣经》的话说,放弃幼稚的时代已经到来了。重拾坚忍精神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为历史作出更好的选择,我们要秉承历史赋予的宝贵权利,秉承那种代代相传的高贵理念: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以平等和自由,以及每个人尽全力去追求幸福的机会。

……

美国依然是地球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同危机初露端倪之时相比,美国人民的生产力依然旺盛;与上周、上个月或者去年相比,我们的头脑依然富于创造力,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依然很有市场,我们的实力不曾削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轻歌曼舞的时代、保护狭隘利益的时代以及对艰难决定犹豫不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跌倒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重新开始工作,重塑美国。

国家的经济情况要求我们采取大胆且快速的行动,我们的确是要行动,不仅是要创造就业机会,更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造桥铺路,为企业铺设电网和数字线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回归科学,运用科技的奇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我们将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土壤驱动车辆,为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革中小学以及大专院校,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而且我们都将会做到!

奥巴马的演说无异于平地惊雷,又宛若异峰突起,怎能不震撼人心?

2.用自嘲活跃气氛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自嘲用在开场白里,目的是用诙谐的语言巧妙地自我介绍,这样会使听众备感亲切,无形中缩短了演讲者与听众间的距离。

在一次作代会上,萧军应邀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我叫萧军,是一件出土文物。”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复杂感情:有辛酸,有无奈,有自豪,有幸福。而以自嘲之语表达,形式异常简洁,内蕴尤其丰富!胡适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语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设宴为他祝寿,他在答谢演讲时风趣洒脱地自嘲道:“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乎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到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咯。”宾客一听,顿时大笑,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试想,如果他摆出一副严肃相,一本正经地致答谢辞,就不会造成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

3.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一上台就开始正式演讲,会给人生硬突兀的感觉,让听众难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为话题,引开去,把听众不知不觉地引入演讲之中。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竣工。落成典礼那天,国务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台上,只见人群、麦田、牧场、果园、连绵的丘陵和高远的山峰历历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立即改变了原先想好的开头,从此情此景谈起: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今已安静憩息的辽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隐隐约约地耸立在我们的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这微不足道的声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这意味无穷的平静。但是我必须完成你们交给我的任务,我祈求你们,祈求你们的宽容和同情……

这段开场白语言优美,节奏舒缓,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据记载,当埃弗雷特刚刚讲完这段话时,不少听众已泪水盈眶。

4.用悬念激发好奇心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

有一位教师举办讲座,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就是‘读书与质疑’。”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演讲即将结束时,老师说:“这首诗的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又是严寒冬季,北方哪有大雁?”这样首尾呼应,强化演讲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技巧2·利用触媒将话题延伸

演讲时,演讲人的思维应该处于一种极度活跃的状态,对于对方的话题或身边的事物应有敏锐的感触。正因为思维状态的活跃,人的思维触觉才十分敏锐,对身边的物和人能触类旁通,观一知十。因此,即兴说话时要认真观察,多方感受,快速思考,引发联想。根据演讲所处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深立意、巧构思,讲出一个奇妙的境界。

即兴说话时,可以按听众所关心的问题引发;可以根据场地布置的标语引发;可以按天气、时令、突发事件和前面说话者的说话内容引发。一般来说,“触媒点”应是能形诸视觉或听觉的具体事物,引发时要巧妙地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实物一个新的、深的含义。两者之间有同有异,唯其异才能产生新意,唯其同才能借此引发。

在一次抽题演讲比赛中,一位演讲者抽到了《三峡工程在召唤》,他如是说:

大家知道,三峡工程将在三峡把长江拦腰截断。虽然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再也看不到三峡美丽的风光、壮丽的景色了,再也感受不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了,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观。那是一幅现代科技的主体图画,是现代人智慧的完美造型,是勇敢和创造的反映物。面对如此沉重的召唤,我不能亲临现场为三峡工程增一块砖、加一片瓦,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但面对这召唤我又感到高兴和激动,我将为之鼓舞。

这时响起了告示铃,演说到这里已进行了两分半钟,只剩下半分钟了,如果演讲者顺着这思路讲下去,似乎讲不出什么新意了。这名演讲者突发奇想,抓住刚才响起铃声这个触媒,引发开去:

铃声响了,告诉我演讲的时间只有半分钟了。是啊,时间紧迫啊,这铃声也向我们昭示:人生在世,时间是有限的。朋友们,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事。我虽然不能为三峡工程直接做贡献,但三峡工程的目的就是能够让长江两岸人民免除水患,安居乐业。所以我应在自己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辛勤付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三峡工程相同目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也响应了三峡工程的召唤。谢谢!

他的演讲一结束,现场就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这就是演讲者抓住了“铃声”这一触媒,展开联想进行巧妙衔接,使演讲生动活泼。

著名语文教育家谢东曙应邀参加春节团拜会,事先没准备发言,可主持人在会上临时请他讲几句。他看到桌上一改过去摆设丰盛糖果、高级糕点的传统习惯,仅清茶一杯,于是灵机一动,抓住“清茶一杯”这一触媒点,以“一”字引发,即兴赋诗:“欢聚一堂迎佳节,清茶一杯显精神,团结一心创伟业,步调一致向前进!”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欢呼再来一个,他急中生智,顺着刚才紧扣的“一”字一直延伸下去,卖了一个关子:“别喊,还有一个横批:说一不二!”得体的引发得到了与会者的交口称赞。特别是最后一句“说一不二”,既是对前话的延续,又是对听众要求的一种答复,巧用双关,精妙之至。

·技巧3·用名人哲言深化演讲的力度

一个人在演讲中能否让话题有哲理,能否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与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哲理性语言有许多种类型:

1.警策型

这类语言的特点是话一出口使人一惊,但惊而无险。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例如,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可能100岁时才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这句话中的“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对矛盾,然而矛盾背后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2.若愚型

这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最平常的事,然而这些事情一经提示,便成了很耐人寻味的东西。如爱默生说:“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歌德也曾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他们说的都是极普通的事物,然而一经他们提示,这些事物就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人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

3.忠告型

这类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道理。如:“如果你考虑两遍再说,那你一定说得比原来好一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等等。

4.总结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