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
第九章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
作为一个都市人,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利益等问题。
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以忍灭嗔,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于是所有的愤怒、怨恨、痛苦等都将化解,愉悦之感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心境如阳光般灿烂明媚。
我是医生,我要笑着面对
我们几乎都有过遭人攻击的体会,比如,有人对你的相貌评价,“拿把尺量一下吧,离模特儿身材还差了好几寸!”“你也不照照镜子,那副长相居然还有勇气活着?”又比如人们对你的能力的诽谤,“以他的能力,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能胜任这份工作”、“怎么升得那么快?他是走后门了吧?”
面对以上诸如此类的攻击时,我们原来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不免会情绪急躁,大动肝火,有时甚至会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呢?争辩只能是越抹越黑,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斗,则大多是两败俱伤,彼此间感情恶化,自己也很难有好心情,这又何必呢?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年轻人本来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个性太好强、性格太固执。有一天,一个朋友说他没有能力,没有志气,只能靠父母养活,是一个“寄生虫”。这明显是一种攻击行为,这位年轻人一听极为愤怒,动手打了朋友,结果因故意伤人罪进了监狱。
因此,在面对别人的有意攻击时,我们与其情绪激动地反唇相讥,与人争斗,不如温和一点,宽容一点。坦然自若地去面对。这样既能维护好内心的平衡,又能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进而赢得别人的赞叹,何乐不为。
从前,有一个叫吴智的人很瞧不起僧人,一次他在大街上恰好碰到了一位老和尚,于是便用尽各种方法讥讽、嘲笑老和尚,但是老和尚好像没听见似的,只是时常微微一笑,并不反击也不多言。
旁人都有些看不过去了,纷纷替老和尚抱不平,并不解地问老和尚为什么对于吴智的侮辱无动于衷,始终心平气和。老和尚轻轻一笑,回答道:“他是病人,我是医生,我要笑着面对。我可以深深记得,他为什么情绪如此激烈……因为他所感受到的痛苦必然比我所感受到的他的愤怒来得百倍之多。”
老和尚顿了顿,对吴智说:“你能够再说多一些吗?”
吴智一下子变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他是病人,我是医生,我要笑着面对”。看到了吧,这就是老和尚的自解之道,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虽然我们不提倡将对方当作病人看待,但是一个心胸过于狭窄、性情过于偏私的人必是精神上出了毛病的人。“清者自清”、“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我们端正自己的心态,温和宽容地对待攻击者,那么不管别人怎么攻击,都影响不了我们的情绪,更左右不了我们的生活。
当心理工作做完后,你发现这个时候你已经能够正确看待对方是个“病人”的事实了,当他继续中伤你,你就微笑,微笑……文学大师拜伦说:“爱我的我抱以叹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他的这一“笑”,真是洒脱极了,有味极了。笑容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不败的象征,在他人嘲讽、恶意中伤你时,笑容是唯一可以化解隔阂,使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退一步说,有的人攻击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比他优秀,能力比他强,他之所以攻击你,是因为心理不平衡,“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此,嫣然一笑,视若不见,充耳不闻,使这种攻击行为伤害不到你,拖不垮你,拉不倒你,挡不住你,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望尘莫及时,只能欣赏你。
由于工作出色,何姿进入公司不到三年就被领导提拔了,她从一个普通会计晋升为了财会小组长。遇到这样的好事情,何姿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上下班路上都哼着小曲,但是很快这种好心情就被破坏了。
有一个同事心里不平衡,觉得自己是老员工,凭什么这么好的机会让资历尚浅的何姿“捡”了。于是,对何姿的态度尖刻了起来,说话很不客气,有时还带着“刺”:“有些人爬得真快,也不想想是谁在给她垫着背”、“人家年轻人长得好看,悄悄抛一个媚眼,自然就能得到老板的宠爱”……
听到这些,何姿自然明白对方所指,她很是气愤,但是理智控制了情感。办公室就几个人,她也不想搞得很僵,毕竟还要来往,而且自己也要发展和进步。于是,每当同事再对自己风言风语时,何姿都是嫣然一笑,继续埋头工作。
就这样,何姿顶着被否定的心理压力,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工作成绩越来越好,又一次次得到了领导的表扬。时间久了,这位同事也觉得何姿的工作能力的确比自己高出不少,也便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把心放宽一点,学着不计较吧!清者自清,以忍灭嗔,用实力证明自己,表现得自己非常有涵养。而且,用温和宽容的态度来“迎战”对方强硬的攻击时,你会发现,别人任何的无理攻击与诽谤会在你的柔声细语之中无用武之地,如此也就能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换来心安神定的人生境界。
总之,别人的攻击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在面对的时候,学着宽广一点,包容一点,将对方看成是一个“病人”,心持“他是病人,我是医生,我要笑着面对”的观念,不因他人的无理取闹、荒唐攻击而乱方寸,也不为此大动干戈,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就能赢得安心之道,活出真我风采。
不要让心“坐牢”
古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则名为“仇恨袋”的故事。
赫格立斯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大神,他从来都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有一天,他行走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突然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定睛一看,原来脚下躺着一只袋囊。他猛踢一脚,那只袋囊非但纹丝不动,反而气鼓鼓地膨胀起来。
赫格利斯恼怒了,挥起拳头又朝那个袋囊狠狠一击,但它依旧一动不动,还迅速地胀大着。赫格利斯暴跳如雷,拾起一根木棒朝它砸个不停,但袋囊却越来越大,最后将整个山道都堵得严严实实。
赫格利斯累得气喘吁吁,气急败坏地躺在地上。这时宙斯出现了,他淡然一笑,说:“这个袋囊叫作‘仇恨袋’。如果当初你不睬它,或者干脆绕开它,它就不会跟你过不去,也不至于把你的路给堵死了。”
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仇恨袋”,大至人生挫折,小至人际纠纷。普通人往往会像赫格利斯那样,一心想着对付“仇恨袋”,结果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只能将你与伤害你的人捆绑在无休止的报复战车上,让仇恨充斥内心,徒增痛苦,身心俱惫。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
美国著名的建筑大王凯迪和飞机大王克拉奇曾经感情很好,凯迪有一个漂亮的女儿,而克拉奇有个年轻有为的儿子,于是两人不顾子女的强烈反对,撮合他们成了婚。遗憾的是,这两个年轻人的感情不好,经常吵架。后来,凯迪的女儿竟然不幸惨遭杀害,而据警方详细调查后,搜集来的证据都指向克拉奇的儿子。经过审判,法院作出判决,卡拉奇的儿子谋杀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
令凯迪一家较为恼火的是,克拉奇的儿子在事实面前却从来不承认是自己杀害了凯迪的女儿,而克拉奇也极力为儿子的罪行拼命奔走上诉,又千方百计,拐弯抹角地不惜重金为凯迪一家做经济补偿,以求得凯迪能为儿子说情。而凯迪一想到自己惨死的女儿,就心痛难忍,痛斥克拉奇的儿子是罪有应得,埋怨自己当初看错了人,这令克拉奇很是恼火。自此,凯迪和克拉奇从秦晋之好变为了敌人,仇恨无情地笼罩在这两个名门望族,他们的内心得不到片刻的平静,再没有真正地快乐过。他们明争暗斗,结果双方谁也没得到好处,都损失惨重。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痛苦折磨了他们20年之后,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凯迪女儿的死根本和卡拉奇的儿子无关。这件事在美国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记者的采访凯迪与克拉奇不约而同都说了同样的话:“20多年来,我们所受的心灵上的折磨是用多少金钱也支付不起的!”
仇恨面前谁都不肯让步,两个本来很要好的朋友厮杀了二十余年,不知他们的多少黑发变白发,也不知道仇恨夺走了多少属于他们的快乐,人的一生又有几个二十年呢?!试想这样的人,内心被仇恨所支配,怎么可能享有安心之美呢?仇恨严重地摧残了心灵,的确是用任何财富都支付不起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固执地抱着仇恨,让仇恨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呢?不妨敞开胸怀,学着宽广一点,包容一点,心平气和地容纳世间的是非对错,温和包容人世间一切的喜怒哀乐吧。宽恕是一种对人对事包容、接纳的气度和胸怀,也是对仇恨最好的回应。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报复的目的无非只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有度量原谅别人的冒犯,就使你比冒犯者的品质更好。”
恰在这一点上,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经历特别值得人们学习。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是南非的民族英雄,在被白人政府关押了27年之后出狱。1994年5月9日,曼德拉正式被国会选为总统,在宣誓就任总统的典礼上,他邀请了曾经看守他的3名狱警作为客人来参加典礼,并亲自向他们致敬!
此时,整个现场乃至世界都安静无声。毫无疑问,曼德拉的这一举动把人们惊呆了!因为谁都知道,这3名狱警在狱中不仅没有友好地对待他、照顾他,甚至还曾经想方设法地虐待过他。难道他不记得了吗?
在大家迷惑不解的目光中,这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德拉这一句深深的感慨,值得深思。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不能忘掉过去的仇恨,将其像当宝贝一样抱着,那么无异于终身住在无形的“心的牢狱”里,生命永远得不到解脱。曼德拉没有仇恨虐待自己的狱警,更以不计前嫌的态度对待他们,他宽广的胸怀有如光风霁月,令人敬佩。
放下仇恨,原谅他人,让自己多一份轻松,对方也会多一份感动和感激,正可谓“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征服的。”更何况,一个人如果连仇恨都可以放下,那么他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生活中没有任何烦恼能够囚困其内心,如此也就能轻松获得从容与安然。
不让自己的心“坐牢”,这比什么都重要。
蓝甲蟹的千年演变
《动物世界》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海滩上有两种蓝甲蟹,一种脾气冲动,争强好胜,总是会和身边的蓝甲蟹发生冲突;而另一种则极其能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挑衅,它都像死了一样,躺在沙滩上,任凭对方蹿上跳下,一动不动。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人们发现,那种凶猛的蓝甲蟹在不断的冲突厮杀中,数量越来越少,几近灭绝;而那些总是躲起来,不和他人正面冲突的蓝甲蟹不但没有遭遇灭顶之灾,而且繁殖得越来越旺盛。
蓝甲蟹千年演变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处世,常常需要忍耐。如果我们像那种凶猛的蓝甲蟹一时冲动,意气用事,非要和别人厮杀一番,结局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而适当地忍让一下,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生活也将少些不必要的怨悔。
忍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非常需要的,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妙,说穿了不外乎就是要学会“忍”、学会“让”,学会示弱,随时随地让生命保持最佳弹性。大文学家维吉尔就曾这样告诫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命运终将被忍耐战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首先考虑退步忍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非畏也,非惧也,是大智慧也,乃真英雄也!世间嘈杂扰攘中,有太多的是是非非,胸怀宽广一点,温和宽容一点,适当做出退让,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简化繁乱,从简从初,不是有一句话说:“小气者斤斤计较,常常戚戚。大气者大开大合,坦坦荡荡。”
西汉名将韩信武功盖世,称雄一时,家喻户晓。但当他还是贫困潦倒的平民百姓时,曾有个地痞侮辱他说:“你敢杀人吗?你若敢杀人,那你就先杀我;要是不敢的话,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面对这等奇耻大辱,韩信很想与地痞一决高下,但他信深知“包羞忍耻是男儿”的道理,便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弯腰趴地,硬是从地痞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围观的人都讥笑韩信懦弱。
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绝对让人不堪忍受,简直是奇耻大辱,然而韩信爬过去了!其实,这正是韩信能屈能伸的精神所在。试想,如果韩信当时一气之下宁折不弯地杀死那个地痞,情况会怎样呢?他免不了要吃官司,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枉死鬼,或者只能亡命天涯,颠沛流离,命运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那么,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历史也许就会被重写。
那些有影响力、令人佩服和敬仰的人,从来不会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即便对方恶言出口,他们也不会以牙还牙,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心平气和。换句话说,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往往能够使“对手”甘拜下风,同时这种厚积薄发的气势也会为他们迎来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