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说林训(1)
[题解]
《说林训》是《淮南子》的第十七篇。说,论说,解说。林,林木,比喻众多。此篇与《说山训》相似,也是锦言隽语的汇集,但是比《说山训》更散碎。
[原文]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1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
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合,然而不足贵也。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
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然非夏后氏之璜。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
足以蹍者浅矣,然待所不蹍而后行;智所知者褊矣,然待所不知而后明。
游者以足蹶,以手,不得其数,愈蹶愈败;及其能游者,非手足者矣。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毋贻盲者镜,毋予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椎固有柄,不能自椓;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近其死;凤皇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
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乌力胜日,而服于礼;能有修短也。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
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视于无形,则得其所见矣;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矣。
至味不慊2,至言不文,至乐不笑,至音不叫,大匠不斫,大豆不具,大勇不斗。得道而德从之矣。譬若黄钟之比宫,太簇之比商,无更调焉。
以瓦者全,以金者跋,以玉者发,是故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逐兽者目不见太山,嗜欲在外,则明所蔽矣。
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不聋不聪,与神明通。
卜者操龟,筮者端策,以问于数,安所问之哉?舞者举节,坐者不期而皆如一,所极同也。
日出旸谷,入于虞渊,莫知其动,须臾之间,俯人之颈。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
解门以为薪,塞井以为臼,人之从事,或时相似。
水火相憎,在其间,五味以和;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艾子相危。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以适履,杀头而便冠。
昌羊去蚤虱而来蛉穷,除小害而致大贼,欲小快而害大利。
墙之坏也,不若无也,然逾屋之覆。
璧瑗成器,诸之功;镆邪断割,砥砺之力。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虻与骥致千里而不飞,无糗3粮之资而不饥。
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
[注释]
1遽:急忙。2慊(qiè):快意。3糗(qiu):干粮。
[译文]
用一个朝代的制度来管理多变的社会,便如同是一个外地的人前来乘船,船行到江心,这个外地人把剑掉进水中,他不去捞剑却在船舷上刻记号,等到了日落的时期船已经靠岸了,他才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剑,这事实上表明了此人不知晓事物是不断改变的道理。
只晓得在丢剑的地方刻记号,却不清楚事物已经发生变化了,真的是太糊涂了。即使有时会有偶然的事情出现,不过此种偶然的成功没必要珍惜。便如同在求雨时用的土龙,在求神祛除疾病时所用的刍狗,只不过在祭祀时暂时起作用。
再好比小孩用过的尿布,只有患毒疮的人才觉得有用,不过它毕竟不是夏后氏的玉璜。
世界没有古今,没有始终,天地是在天地处于未分时的混沌情况中出现的,没有什么比这更为深幽微妙的了。
人的脚所踩到的地方是很小的,不过等到有所不踩的时候,此后才能前行;人的智慧所知道的东西是很窄的,不过等到有不去明白的时候,此后才能明达。
游泳的人用脚蹬踹,用手扒拉,不懂得游泳的要领,越蹬踹扒拉便越往下沉;等到他懂得了游泳的要领后,便不是全靠手脚了。
鸟儿飞得再远也要回归故乡,兔子跑得再远也在回归洞中,狐狸死的时节头朝着巢穴所在的山丘,寒蝉一直在树丛里飞翔,它们各自依恋出生的环境。
不要送与盲人镜子,不要送与瘸子鞋,不要送与越人礼帽,由于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没有好处。
椎子自然有柄,不过不能椎击自己;眼睛能看见百步之外,不过看不见自己的眼眶。
狗和猪不择食器进食,苟且贪生吃肥了身体,反倒接近死亡。凤凰在千仞之上高飞,不随便栖息觅食,故而没有谁能把它抓来。
月亮照耀天下,却能被蟾蜍咬缺;腾蛇翱翔运天,却会对蝍蛆畏惧;三足鸟力胜太阳,却会被礼制服。这是由于能力有长有短。
没有哪个比夭折归天更长寿,故而彭祖八百岁也是短命。绳子短不能到深井里汲水,器皿小不能装下大物件,这是由于它们不具备那种能力。
愤怒来自于不愤怒,有作为出于无作为。在无形中观看,便能看见要看见的东西;从无声中去听,便能听见要听见的声音了。
最美的味道不感觉快意,最好的言语不增加文采,最大的愉悦不流露笑脸,最妙的音乐不呼大叫,高明的工匠不砍斫木料,高明的厨师不摆设食具,最大的勇敢不去争强斗胜,获得了道,德便跟随着他了,如同黄钟律配合宫音,太蔟律配合商音,不能换成别的音调。
用瓦器作赌注的人心神安宁,技艺发挥正常;用黄金泎赌注的人心里忧虑,走路趔趄剌跋;用美玉作赌注的人心里着急,便如流矢射发。故而重视金玉这些外物的得失,那么心智便会故而笨拙。
追逐野兽的人眼里看不到泰山,嗜欲全用在外物身上,那么眼睛便被遮蔽了。听有声的音乐,耳朵会变聋,听无声的音乐,耳朵会灵敏,既不聋又不灵,能够和神明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