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谈判说服力之回旋变通 - 谈判说服力 - 李力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谈判说服力 >

第6章谈判说服力之回旋变通

本章聚焦

回旋变通

◎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获得想要的结果?

◎谁唱红脸,谁唱白脸?

◎什么情况下要既唱红脸又唱白脸?

◎特殊情况,比如出现对抗时怎么办?

一、收放自如,化解僵局

历史中蕴藏着很多深刻的道理,通过对历史的探究,我们能学习到很多东西。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很多人在很多事情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最后性命不保;同样,在商场上,也有很多人因为谈判破裂,导致最后的失败。比如做厂商代理商的人跟厂商搞不好关系,或者是厂商的员工跟代理商搞不好关系,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在谈判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

曾经看到一个这样的案例,是在央视的一个节目中播出的。一个男的跟他的女朋友还没结婚的时候就把孩子生了。这个男人的爸妈很早就离婚了,十几年来也没跟他有什么联系。但孩子出生以后,由于女方家里也没人照顾,他就找到他妈妈,希望她来帮助他们照顾孩子。他妈妈最后就答应了。

由于多年不怎么联系,他妈妈跟他也没什么感情,跟媳妇就更没什么感情了,所以经常抱怨。这个男人在家里也是感觉非常累,经常跟他女朋友说:“我把孩子给你留着,我走了,实在有些受不了了。”后来时间长了,这个男的精神出了些问题。有一天他把襁褓里还在熟睡的女儿抱了出去,到了河边,他在女儿身上绑了一块石头,就一起扔进河里了。可以说,这个男的就是没有做到收放自如,最后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难以收放自如的困局呢?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政治外交事务层面,比如震惊世界的菲律宾人质事件里的前警察门多萨,就是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能收放自如,不能采取更理智、更合理的方式来对待和处理,才最终酿成这一惨剧。

第二,商务层面,比如很多企业在开除员工之后,有些人力资源经理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因为有些员工会有报复行为,这就是他们没有做到收放自如。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国,灭掉六国取得了统一,是非常强大的。但它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就像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人自己创业,很多老板能力很强,创立的公司却没几年的时间就倒闭了。或者在经营婚姻,处理与子女的关系方面,也都会出现难以收放自如的情况,从而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

有一次,我给一家房产公司做培训,跟一对夫妻住在一间总统套房里,他们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晚上,他们两口子找到我,说有些问题请教我。他们有一个儿子26岁了,研究生毕业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已经三个月不见人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是留了张纸条。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想看看我有什么办法。他们把孩子留下的纸条拿给我看,上面写的是:“妈妈,我很不孝,但是我没办法面对我自己,我想走了,想逃得越远越好,请你放心。我拜托爸爸照顾你。”这对父母很害怕儿子会自杀。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但是我发现真的是“问题出在前三排,但是根子还在主席台”。后来,我提出让这位父亲给儿子写封信。

过了段时间,他们的儿子终于找到了,通过他儿子的朋友的qq群找到了,在哪里呢?原来他跑到了中国最浪漫的地方——丽江,但就是不愿意回来。后来终于回来了一趟,还跟我见了面,我们谈了很多,但感觉得出来,他在迷途里面还是有些走不出来。

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收放自如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当然孩子叛逆也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有的人会采用吓唬甚至恐吓的方式。比如一个人在抖腿,这个时候旁边就有人说了,“你这样抖不好,从中医穴位学来说,你这样抖对你的肝很不好。看似抖得不厉害,但是你知道蝴蝶效应吧,你这样抖说明这个地方血脉不通,那么肝那里也就不通,长时间下来,肝就会坏掉。”这个说法就非常耸人听闻,很能吓唬人。很多卖药的或者推销产品的,经常用这种说辞来吓人。

还有很多邪教也是这样,拿什么鬼神来吓唬你,说信了他们就能保护你之类的话。我们都知道《封神榜》这部小说,里面就有很多统治者运用鬼神的故事。还有西门豹的故事,也是说不给河神上供,就会被吃掉。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科学还不发达,人们对很多东西还不了解,出于对自然的敬畏才会这样。这样的方式肯定不能长久,而且也不可取。

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在历史上什么样的人能够一统天下?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常胜将军,打败所有的对手?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是怎么死的?自刎于乌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是怎么死的?因自己的同学李斯进谗言,最后被赐毒酒而死。所以,强势打压是行不通的。

二、施压有度,收放自如

1.国学中的谈判智慧

那么,当我们在谈判中想给对方施加压力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国学中借鉴一点智慧。诸子百家我们都知道,它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孔子的主张是“仁、义、礼”(后被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即“五常”)。但孔子在世的时候基本没能完全推行自己的主张。他虽然在很多国家待过,但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可以说是失败的。儒家学说在汉武帝以前,并没有推广开来。

然后是墨家的学说。墨子开始的时候也是接受儒家学说的。但是,后来他发现了问题,他站在平民的立场上说话,主张要爱就都爱,不要分等级,要平等,这就是——兼爱。但是这样就得罪了贵族,墨子的学说也就从一代显学慢慢没落了。

接下来是出现得很早,但成型较晚的道家。道家的思想讲的是,你谁也别爱,要先把自己爱好。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讲的是人要与外界、与天下、与宇宙和谐;而庄子讲的是与自己和谐。将他们的理论整合,其实就是天人合一。老子提倡天下无为而治,但选择无为而治是很需要勇气的,所以很多国君对此都不怎么相信。可是建立西汉王朝的刘邦却非常推崇,也正因为他的无为而治,为西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黄老学说在汉初是非常受到推崇的,但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个学说受到了挑战。

第四个学说是法家的学说。法家的思想不讲爱,法家认为没有什么你的我的,很可能连你的都是我的。他们主张用严苛的法治国。一般将其思想总结为“二柄三刀”。通俗点讲,两个柄是什么?做得好,重重奖励;做得不好,重重惩罚。这叫刑与德。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天在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三把刀是什么呢?第一把刀叫“势”。这个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叫慎到的人贡献的,他专门跟皇帝研究帝王之术。他教导皇帝,作为皇帝就应该在群臣面前少说话,保持一种神秘感,建立自己的威严,形成一种威慑力。第二把刀叫“法”。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他的主张是,国家不能靠人治理,而是要靠法治理。第三把刀就是“术”,掌握一定的权术方法,才能驾驭。这是申不害提出的。所以,法家的三把刀就是“势、法、术”。法家是讲究等级的,是站在天子的立场为天子谋。从这个角度讲,它就得罪了老百姓和那些大臣、贵族,因为它只为皇帝考虑,所以被称为皇帝的鹰犬。

从以上各家所持的基本立场,就能大致看出他们谈判时采取的不同姿态、风格及方式方法。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的说客、纵横家,比如鬼谷子及其弟子苏秦、张仪,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等有勇有谋的说服故事。其中鬼谷子的捭阖、反应、内揵、揣、摩、权、谋、决等法,更是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谈判理论。这些先贤高人留下的无穷的古老智慧,等待我们去汲取,去让它们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2.内法外儒,和谐之道

诸子百家的几种主要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被统治阶级广泛使用的还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西汉以后,董仲舒提出迎合汉武帝的皇权至上的学说,儒家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主要统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最早是在秦国推行,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一下子强大起来,并统一了六国。而道家思想,由于其治理效果显现得非常缓慢,被弃用了。墨家的思想也逐渐被忽略。

这就最终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显著文化特点:内法外儒。“法”和“儒”,在这里就相当于一阴一阳,那么既然有阴阳存在,就要追求阴阳平衡。阐述阴阳平衡的代表著作是《易经》。大家都很熟悉《易经》中的那个阴阳图,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即所谓的和谐。这里体现的就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分离,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要相互包容的。将其引入到我们所说的谈判中,道理也是一样的。谈判双方并不是完全的对立和分离的,而是要和谐,认识到这点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上面讲到了“内法外儒”,也就是对外采用儒家的思想,讲求仁爱,而不是用强势的态度;而对内用法家的思想,就是在内部要有非常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这跟我们今天很多企业的做法是一致的。很多企业对内的管理是半军事化的,非常严格,很强势,因为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但对外,包括对待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就不会用那么强势的态度了。

“内法外儒”,这二者有没有先后之分呢?是有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先内法,后外儒。请问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谁?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企业要先在自己的内部建立严格的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之后才能在对外的时候,展示非常好的形象。最后才会出现“法致强,儒致富”的结果。

三、红脸白脸,平衡气氛

1.谈判中红白脸要相互配合

法家和儒家对待“古法”,也就是过去的制度体系规范,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态度,所谓“法家覆古,儒家志古”,就是说法家采取颠覆的方式,而儒家则笃信古道,传承古道,二者就像京剧中的红脸和白脸一样,同时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谈判中红脸和白脸也是存在的。大家可能都看过京剧,在京剧中白脸的代表人物是谁?曹操。那么红脸是谁呢?关公。再比如诸葛亮,他治理四川期间,老百姓夜不闭户,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这说明诸葛亮治理得非常好。我们知道,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基本是一事无成的。因为刘备本身的性格较为文弱。这里,诸葛亮就像白脸,刘备就像红脸。

所以,如果你是性格比较弱的人,想要创业一定要找一个性格刚强的人搭档,否则公司会很难发展。因为,性格刚强的人往往更能坚持原则。

一个男孩向一个女孩求婚,男孩问女孩“嫁给我好吗?”一般情况下女孩肯定不会立马答应,而是要先打听清楚这个男孩是不是有房有车,人品如何,才华如何,等等。后来一打听,这几项都不错。然后男孩又问一遍,这个女孩还是不会爽快答应,让男孩都快崩溃了。她说:“不是我不同意,是我妈不同意。”

可以说,这个女孩算是做到了收放自如。“我没有拒绝,但是我也没有同意”。

这就像在谈判中,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你可以说:“这个我做不了主,需要我们领导拍板。”这样就能够缓冲一下谈判现场的气氛,让自己也有喘息的时间,不至于被对方逼得太紧。

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说如果有人在谈判中说自己做不了主,那就应该马上跟他说:“那你把能做主的叫出来,我直接跟他谈。”这个时候,能不能就把领导叫出来?肯定是不行的。一来领导不一定有你熟悉谈判的情况,真出来了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二来你把领导搬出来或许就是个缓兵之计,实际并不是真有此意。你跟对方说那我下去请教一下,一般这种情况你都是去了洗手间了。其实,这就是让领导当白脸的经典案例。而且最好不要说是某个领导,而是说领导们,这样对方想找到一个针对的人都没有,而你这边还可以以领导们正在商量为由,继续拖延些时间。所以,可以适时地让领导当白脸,而且最好是一群领导。

那么在谈判中,如果我们是主谈判代表,我们应该当好人还是当坏人?比如你跟客户谈判,经常见到客户就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太好”,这能行吗?肯定不行。你这样说,对方会翻你一眼:“你脾气不好,我脾气还不好呢!”这样谈判想要成功就很困难了。

所以,作为有很多人配合的主谈判代表,在谈判中应该扮演红脸的角色。那么主谈判代表做了红脸,谁来做白脸呢?配合他进行谈判的人。作为配合的人,即使因为扮演白脸,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对方提出不满,那么也只需要换掉就行。而主谈判代表是安全的。这里并不是说要尽量避免责任,把坏事推给别人,而是因为主谈判代表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是最了解双方情况的人,所以应该保证他的安全,以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与最后的成功。

如果谈判进入了僵局,这时候白脸出来说一番难听的话,把自己这方的很多真实看法提出来,他讲完走了,主谈判代表可以再讲点好话,比如说些那人脾气不好啊,让对方不要介意啊之类的话,但自己这方的真实想法已经让对方知道了。这样其实就做到了收放自如。在生活中教育孩子也经常有这种情况。父母双方总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两个人配合着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观点,按照家长的意思做。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人多的时候,自己唱红脸,让别人唱白脸;经常出现的人,应该唱红脸。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类红脸和白脸的组合,除了前面提到的关羽和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以外,黄盖跟谁配?周瑜。唐太宗跟谁配?魏征。他们都配合得很好。

刚才讲的是很多人的时候,谁唱红脸谁唱白脸。那如果是一个人参加谈判,还有所谓的红脸和白脸之分吗?还是可以用的,一个人也可以红白兼顾。

比如我跟一位姓韩的老总谈判,我说:“韩总,咱们把合同签了好吗?”韩总说:“签不了。”我只好说:“就当我求求你了,我请你吃饭好不好?”韩总还是那句话:“签不了。”这个时候,我就有点着急了,我说:“我这个人脾气可不太好。”这就是典型的先红后白,但是很明显对方是不会吃你这套的,也就是说先红后白行不通。那么我们反过来看一下。我说:“韩总,咱们把合同签了吧!”韩总说:“这个签不了。”这时候我说:“韩总,我这个人脾气不太好。”韩总听了,跟我说:“李老师,我这个人脾气也不是很好。”如果这时候我说:“你看,那咱们就再商量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