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马尼亚拉湖畔的朝阳 - 笑傲东非 - 刘洪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笑傲东非 >

第6章马尼亚拉湖畔的朝阳

朱凤鳞是赛琳娜项目经理部派出的第一彪人马的领头羊,他却差点被坦桑尼亚业主“下课”!

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也很简单,结果却是戏剧性的。

2000年4月19日下午,成都,难得一见的阳光洒在府南河滨,游乐园附近有个活水公园,据说外国人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修成之后,我一直没有进去过。也许,我在东非洲看的娱乐场所、旅馆大多数都是极其自然和谐的,档次更高些,所以对于它没有太大的兴趣。

与活水公园隔河相望,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新建筑。

朱凤鳞定的聊天地方,取名为“千禧茶楼”。

进入2000年,千禧年,仿佛全人类都有点疯狂,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小小寰球,普天同庆,点燃了非常具有商业意识的狂欢焰火!

我已经在世界的几大洲逛了逛,所以我去过的国际大都会传来的信息,都会引起我的兴趣。

1999年12月31日子夜时分,我和三妹、侄儿孙昊在上海南京路上,裹夹在狂欢的市民中,一起挤满了刚刚修整一新的繁华商业街,大多数店铺灯火通明,霓虹闪烁,人声鼎沸。孙昊的父亲在瑞士巴塞尔迎接新千年。我的同学陈粱在东方电视台当着副台长,他监控指挥着一台48小时连续直播的超大型节目《看东方2000》,临街的电视大屏幕上陆陆续续传来了从巴黎,东京,纽约,开罗,悉尼,约翰内斯堡等地的狂欢场面!

说句实在话,从电视荧屏上看见的国际大狂欢,我没有太多的激动。但是,看见我曾经踏足的大都会,那些既亲切又陌生的街道和景观,还是沟起了我潜藏于心的情愫。

我怀念曾经游历过的地方,尤其是遥远的、丰富多采的非洲,开罗的金字塔,东非洲的野生动物园,时常入我梦中。我在想,我也有浓厚的“非洲情结”了。

没有想到,就在我居住的成都市,有“非洲情结”的大有人在,而且比我还要浓!

一见面,朱凤鳞就用他那浑厚中稍稍带有北方口音的男中音告诉我:

“刘记者,我有很深的非洲情结!”

1995年12月,我在坦桑尼亚赛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马尼亚拉湖旅馆工地上,见过朱凤鳞。我们也算是重逢了。

我随身携带的赛琳娜旅馆群照片,勾起了朱凤鳞的深情回忆。

“怎么看,怎么有感情!啊,确实,修好后,欧美游客非常喜欢,我们自己修的,我说过,我有一种非洲情结,啊,非洲情结!今天中午的《新闻30分》说,国家要放松中国人出入境条件,简化手续,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满好的!”

我赞同他的感慨。中国人要想出国,实在是太难了!

就在我和朱凤鳞聊天的时候,我的一个妹妹,正在为办理出国护照发愁,可以说她的单位小家子气制造的麻烦,故意卡人,和公安局办护照那十分复杂的程序,都让她焦头烂额,一筹莫展,足足六个月,还办不了一本私人护照!原因很简单:人才部门所有制!

朱凤鳞告诉我:人家印度人办护照就简单,10个美元,就搞定了!如同买张飞机票一样。所以,印度人据说有上千万的劳动力在国外挣美元!

中国人还需要敞开胸怀,放眼世界,进一步打开国门,世纪伟人邓小平说的只要有利于中国发展壮大,应该都可以亮绿灯!

写到这里,我和在上海家中的老同学陈粱通了电话。他就非常赞成我的想法,并且说,就是在上海,还有很多人也没有在国际贸易、国际承包等等上理清头绪。

马上就加入wto了,我们也应该想想如何去国外赚点美元回来!

朱凤鳞是属于五十年代的产品,出生在东北的齐齐哈尔。

人生经历还算是跌荡起落:文化大革命冲击,该读书时停课,该工作时却需要补课。他跟着父母搞三线建设,就来到了山清水秀的四川省。1975年高中毕业,就下到中江县。回想起来,朱凤鳞觉得下农村还是有收获的一件事情。山高水深,贫穷落后,刚刚进入青年期的朱凤鳞饱受磨砺。也许,我们都是这样的心态,磨砺是一笔财富。自己安慰自己,所谓有人标榜的“青春无悔”!

两年后,一个招工机会,朱凤鳞就顺顺当当地改变了生活,成为四川省建筑总公司四公司的一员,当工人,读职工大学。

1992年初,来到肯尼亚内罗毕,和李忠在一起搞工程。

这是李忠和朱凤鳞第一次见面。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那种场面:有缘千里来相会!

当时,四川国际公司刚刚从经援项目转向到搞承包工程。李忠在内罗毕五星饭店工程上负责,朱凤鳞则在作蒙巴萨海明威饭店工程准备工作。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搞国际承包建设,大家都没有多少经验,就实行以母项目带子项目的办法,海明威饭店工程是五星饭店工程的子项目,朱凤鳞就这样认识李忠。

在朱凤鳞的眼里,李忠已经从项目翻译,跑工地,管材料,成长为项目经理了。李忠是五星饭店项目最后一任经理。他对于海明威饭店项目寄予了很大希望,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他看好朱凤鳞这样的年轻人。

海明威饭店项目,位于肯尼亚的黄金海岸城市蒙巴萨。

蒙巴萨一直是肯尼亚最发达的海滨旅游城市,也是东非洲最大的海港之一。

靠近蒙巴萨,有一片黄金海滩,叫马林迪(malindi),欧美游客在那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宽容。据说,有一个倡导裸体游泳的天体浴场,是实行会员制的俱乐部,外人一般进不去。在蒙巴萨买飞机票,用小飞机把游客拉进去。欢天喜地,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仿佛是世外桃源。风靡世界的007电影系列片,多数海滨镜头,是在蒙巴萨、马林迪一带拍摄的。

海明威饭店,是否和美国那位鼎鼎大名的作家有关联?

朱凤鳞到了蒙巴萨,就问过饭店老板。

老板说,美国作家海明威,是到过蒙巴萨。他在东非洲游历了很多地方,写下了许多蜚声海外的作品。比如改编成同名电影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很多中国观众都欣赏过,除了东非洲的自然景观夺人眼目,派克的出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奇怪的是,海明威饭店项目的的确确和这位大作家没有关系。

海明威一生有几大嗜好:打猎,钓鱼,追逐女人,冒险……老板打算在饭店面对的海边,搞点仿效海明威先生的娱乐。游客可以自己租用渔船出海打鱼,钓鱼,并搞钓鱼比赛。游客钓上来的鱼,按照重量和长度排名次,可以得到等级不同的奖励,鱼就由旅馆收进冷冻库,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来这里的游客,就会联想到,我们象大作家海明威一样去钓鱼,满足一点虚荣心。

精明的老板,就这样把饭店命名为“海明威饭店”。

饭店的管理,全是欧洲来的白人在那里担当。海明威饭店项目的建设管理,给朱凤鳞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个时候,他们这些刚刚从国内出去的人,基本上都是本单位的优秀人才。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够马上适应欧洲人的管理方式。即使是九十年代初,中国人在非洲出现,当地人仍然是很惊讶的,甚至不相信是中国人!朱凤鳞刚到蒙巴萨时,去海滨旅馆,人家都会张口结舌:你怎么会是中国人?

大厅里的小姐问朱凤鳞:“先生,你们是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朱凤鳞不无自豪地回答。

“中国人?不可思议。”

当地人,欧洲人,都对朱凤鳞他们说,我们不了解你们,也没有去过中国。你们怎么会到东非洲来呢?

“很早,我们的祖先,郑和就来过蒙巴萨了。”

“哦。”

海明威饭店项目,中国方面的第一任经理叫杨国宏,人很不错,和李忠的关系也好。大家都是三十来岁,干劲很足,不晓得累。朱凤鳞等人从内罗毕到蒙巴萨来了之后,马上就投入工程建设。

饭店工地离印度洋很近,涨潮时也就只有几十米,基本上靠近海边。印度洋的气候和太平洋不一样,天气很热,基本上没有台风,很适合于建旅馆,那里的海滩,比起我们海南岛的三亚,还要美!

朱凤鳞记忆犹新,那里的建筑设计,从思路上就比国内要先进和适用,英国人的建筑规范,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说新也不新,就是那个样子。但是,它那以人为本的理念,,到今天都没有过时。真正体现的就是“用户是上帝”,修建旅馆,充分考虑到客人的私密性。造型是当地化的,材料是当地的,就地取材,看上去甚至觉得有些原始味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内部装修则极尽所能的用最好的,外观拙朴,内里豪华,要好高级就设计得好高级,让游客一住进去就觉得非常舒服,而且特别干净!

朱凤鳞在2000年4月的春光下,在成都市的府南河边,摆起海明威饭店项目建设,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我是已经有了切身体验:1995年12月,我就小住过著名的蒙巴萨海明威饭店。确如朱凤鳞所言,一点也不夸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