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日寇在设定的“棋局”里损兵折将 - 本色朱德 - 余玮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本色朱德 >

第21章日寇在设定的“棋局”里损兵折将

生活管理员考虑到总司令年纪大了,每天工作又那么辛苦,又没什么补养身体的东西,就没有同意。朱德恳切地说:“我年纪大了,吃得少,这样就可以给战士们节约出一点小米,不是很好嘛?再说放在一起煮,大锅饭吃着香啊。”

从此,朱德就和大家一起吃饭,并在饭桌上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依靠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1938年4月初,日军为解除对其后方的威胁,由博爱、邯郸、邢台、石家庄、阳泉、榆次、太谷、沁县、长治9个城镇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实行向心的合围。

对日军准备发动九路围攻,八路军总部在3月底就从许多迹象中觉察到了。他们注意到:日军在晋东南修筑机场,打通公路,运送物资,频繁地调动兵力。这些情报都不断地送到朱德那里。在一二九师缴获的日军文件中,又发现一张日军九路围攻晋东南的作战计划图。因此,当日军发起攻击前,朱德已筹划好对策:“以一部兵力钳制日军其他各路,集中主力相机击破其一路。”他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主力向东转移到日军合击线以外集结待敌,同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各游击队积极扰乱疲困敌军。

一切部署完毕,朱德用电报把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当时在武汉的蒋介石。接电时,蒋介石正在翻阅毛泽东在两年前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尽管他对毛泽东在书中总结的前四次反“围剿”的经验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对毛泽东阐述的精辟道理又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蒋介石看到书中的这么一段话时感慨不已,深感自己在江西前四次“围剿”的失败就是做了这样的蠢人,而眼下日军的九路围攻更是战略上的愚蠢。

4月10日,南路日军先头部队进占沁源、虒亭、襄垣一线,即将向北发动进攻。这时,八路军总部从沁县小东岭移驻武乡马牧村东头。这一天,朱德、彭德怀向东路军中的国民党友军将领发出《粉碎日军围攻的战役战术◇指示》,考虑到友军不善于打游击战和运动战,所以指示比较具体,要求他们:“应乘其进攻我军时,采取灵活的、运动的游击战术,在敌未进入利害循环变换线时,采取内线作战姿势,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其一路,余路钳制之。如已进入我利害变换线内,则应由间隙中转入外线,袭击敌侧后,仍以各个击破之。”“敌之任何一股前进时,我军应以小部,以一连或一营为单位,采取运动防御之姿势,配合本地自卫军、游击队,昼夜袭击,疲劳敌人,分散敌人,迷惑敌人主力,出敌不意,突然袭击而消灭其一部。”

◇1938年,毛泽东(右)和朱德(中)、贺龙交谈

安排就绪,朱德便同马牧村的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下起象棋。一杯茶、一盘棋,朱德下得有滋有味,有时一盘棋一下就是好几个小时,不知心思是在棋局中还是在战场上。

又一盘棋过后,朱德站起来,打个哈欠,走进司令部,发布《粉碎日军大举进攻之部队政治工作纲领》,号召东路军各部深入进行战斗动员,并协助地方政府切实动员民众做好战斗准备。

4月14日晚,侦察员的报告中断了朱德面前的一盘棋。据报告,经过我内线军民的英勇战斗,围攻八路军的九路日军,只有三路深入根据地内,其余各路均被阻滞,打破了日军将八路军合击于辽县、榆社、武乡等地的计划。当内线八路军各部队钳制敌人时,第一二九师主力遵照“向外游击”的策略,由辽县以南,向东跳出合围圈,进至日军合击线外边的涉县以北,准备待机抓住日军一路歼灭之;内线各路八路军钳制、疲惫敌人,已为主力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朱德得悉:深入武乡县的日军苫米地旅团的第一一七联队,进犯榆社中了“空城计”后,忍饥挨饿地撤回武乡。在进犯武乡之前,他们就在沿途遭到八路军的袭扰,兵力受损,这时更为沮丧。日军没有找到八路军的踪迹,精力、体力却受到很大的消耗,士兵们怨声连连,军心不稳。许多官兵写信回家,流露出厌战情绪。

听罢报告,朱德乐呵呵地对对弈老者说:“这盘棋到此为止,我该收盘了!”随即,他回到司令部发出一道急电:在外线隐蔽待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和三四四旅迅速向武乡靠拢。

一二九师主力及三四四旅的六八九团,接到总部命令后,在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率领下,在当晚由涉县至武乡的大道经西井、蟠龙向武乡挺进,赶到武乡县城西北的东黄岩、西黄岩和东家垴、西家垴一带,准备围歼住在武乡的日军第一一七联队。晚9点多钟,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接到先期抢占武乡的先头连的报告,说黄昏时分,日军因武乡粮草缺乏,找不到吃喝,放火烧了武乡,弃城而走,沿着浊漳河往襄垣方向退去。当地老乡说,已走了两个小时。

于是,刘伯承下令分左、右两个纵队迅猛追击。擅长夜行军的八路军战士们士气高涨,扔掉所有不必要的装备,轻装前进,互相鼓舞着向前赶。日军虽然距八路军有30里之远,但由于饥疲交困,装备笨重,又不善于夜间行动,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4月16日拂晓,八路军左、右两路纵队超越日军,并把他们夹击在武乡城东的长乐村地区。日军被截为几段,困在狭窄的河谷里无法展开。已通过长乐村的日军回头救援,又遭到八路军顽强堵击。炮声隆隆,子弹如雨,战斗之激烈为抗战以来所罕见。

激战到下午5时,辽县方向又有1000多日军赶来增援。此时八路军已将被围之敌全部歼灭。为了保卫已经取得的胜利,刘伯承命令部队立即撤离,向榆社郝壁村集结。

八路军像一阵风似的走了,刚才还是战火纷飞,不想霎时间便平静下来。苫米地旅团长拄着他的东洋指挥刀,望着眼前成片成片的日军尸体,紫着脸,喘着粗气,靠着一棵大树才不至于倒在满是血污的土地上……

长乐村一战,共歼灭日军2200余人,击毙战马五六百匹。八路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4月27日自长治撤退的敌人在高牛以北的张店、张度岭和高牛以西的町店,又连续遭到八路军第三四四旅和决死一纵队的截击。至此,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被八路军彻底粉碎,八路军先后消灭日军4000多人,收复县城18座,最后将穷凶极恶的日军全部赶出晋东南,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

这时,敌后抗日根据地日益发展,引起国民党当局本能的警觉,国民党方面担心抗战胜利后,地盘会落到共产党手里。于是,蒋介石开始改变政策,变当初的“联共抗日”为“限共抗日”,并着手限制八路军的发展,仍按八路军4万多人的编制发给经费。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也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军事破坏,使八路军部队的物资、经费、弹药供应都异常困难。朱德不得不为部队的粮秣、衣被和弹药而操劳。

按规定,八路军战士每天只发4两小米。这对一个处于战斗状态的战士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朱德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非常焦虑。他的定量是6两,比战士多2两,就因为这2两小米,他把生活管理员叫到身边,说:“从今天起,把我的2两小米和战士们的粮食放在一起煮饭吧,再掺些野菜,兴许能好一些。”

生活管理员考虑到总司令年纪大了,每天工作又那么辛苦,又没什么补养身体的东西,就没有同意。朱德恳切地说:“我年纪大了,吃得少,这样就可以给战士们节约出一点小米,不是很好吗?再说放在一起煮,大锅饭吃着香啊。”

从此,朱德就和大家一起吃饭,并在饭桌上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依靠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