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在频繁的转战中忙里偷闲寄家书
他和缓地对大家说:“你们注意到没有,这老乡家有两位老人,有小孩,还有个快要生孩子的儿媳妇,住房并不宽敞,他们能腾出这么一间房借给我们,已是尽了最大的力了。我们不能再为难人家了。再说,我们有这么一间房居住、办公,比当年过雪山草地时睡在野外、在破篷布下办公强多了。咱们部队每到一地,不能向老乡要这要那,而应想着为他们谋利益、创造方便才对,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才对。”
1937年9月26日,传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延安沸腾了。这时,抗大学员提前毕业参加抗战。在延安的康克清同一批热血青年一样,积极地争取到抗日的前线去。当组织上批准了她的请求后,康克清特别高兴,不仅因为可以见到自己的丈夫了,更因为可以在这国难当头之际尽到一名革命军人应尽的职责。
很快,康克清顺利地办了转关系等各种手续。接到出发通知后,康克清与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博古和萧劲光的夫人朱仲芷等几人同行从延安到云阳,跟随即将去前线的一二九师后续部队一起行动。
怀着一腔热血出发了,很快到了黄河岸边,康克清的心情同那奔腾咆哮的黄河一样激荡不已。这是她第一次见到黄河,黄河那滚滚的波涛、那雄浑壮烈的气势,震撼、激励着她: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你孕育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呀!黄河之滨,聚集着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
过了黄河不久,康克清一行遇到了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康克清与刘伯承算是老熟人了,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他们都曾患难与共,这次见面,当然格外亲近。刘伯承还陪同康克清一行乘火车从曲沃到太原。
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康克清遇见了办事处主任彭雪枫,还遇上了周恩来。她一见到周恩来,便迎了上去:“周副主席,你是几时到的?”周恩来说:“比你们早些时间,我已经陪同朱老总到太和岭口阎锡山的指挥部谈判过一次了。”
“‘阎老西’怎么样?”康克清问。周恩来说:“在日寇大举进攻面前,阎锡山害了恐日症,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我们共产党和八路军身上了,所以谈判很顺利。”
◇1937年5月,朱德和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尼姆·韦尔斯)在延安
“老总怎么样?”康克清问。周恩来笑着说:“好你个康克清,为什么让朱老总一个人先走?而你却姗姗来迟,如今才到太原。”康克清说:“我争取了多次,组织上才批准嘛。”
“你什么时候动身去五台山八路军总部朱老总那儿?”周恩来关切地问。康克清说:“彭主任说了,五台山那里接近前线,路上不断有国民党的溃兵和土匪,很不安全,所以要等总部派人来接。他已经给总部发去了电报。”周恩来笑了笑,说:“你快去吧,不然,朱老总要急坏了!”康克清也笑了,说:“我到前线来是为了抗日的,可不是为了……”
“好好好,我们的红军女司令嘛!我还希望你能像当时在苏区一样再指挥漂亮的战斗,多杀几个日本鬼子呢。”周恩来话音才落,康克清响亮地回答:“我一定做到!”
几天后,康克清来到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南茹村。组织部部长周桓接待了她,说:“早就听说你们要来,我等得心急火燎的,这里太需要人了。”康克清说:“那你就快分配工作吧。”
周桓说:“你的工作是不是等你见过总司令后再说?”康克清说:“你就先分配吧。等工作定了,我再告诉他。”
“你希望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听到周桓问,康克清便说:“服从组织分配。不过,就我个人愿望说,我希望到前线战斗部队,参与作战!”
“现在的日本鬼子可不像过去的国民党军队那么好打。我们如何同这些气势汹汹的外国强盗打游击,一时还没有经验,女同志的困难会更大一些。我的意思是,你先担任总部直属政治处的组织干事,等熟悉了情况以后再作商议,如何?”听后,康克清明确表示:“服从组织分配,没有意见。”
于是,康克清到政治处报到。随后,政治处主任李文改派人送她到南茹村朱德住处。朱德住处是一幢二层小楼,楼下还有地道通向后边的防空洞,防空洞又可以通向外边,条件还不错。
朱德见康克清来了,十分高兴,问康克清有关延安和路上的情况,并告诉了她一些前方的消息。康克清看到朱德如今比在延安时忙得多了。
第二天,朱德拿出几封信给康克清看,是他写给老家四川仪陇亲友们的信的底稿。
原来在八路军总部开赴前线之前的一天,朱德给在四川南溪县的前妻陈玉珍写了一封信,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写家信。信不长,但充分反映出他此时的心情和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操。信中说:“别久甚念。我以革命工作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我是荷。理书(二哥之子)、尚书(大哥之子)、宝书(朱德之子朱琦)等在何处?我两母亲(生母和养母)是否在人间?……近来国已亡三分之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并有把握打胜日本。如理书等可到前线上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信末,朱德取其养母与生母姓氏署化名“刘钟”。
康克清到山西的前几天,即9月27日,朱德收到陈玉珍于9月12日的回信,于是当天朱德又写了一封家书以回复。康克清见这封“家书”上写着:“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目。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去了?川北的母亲现在还在否?川北家中情况如何?望调查告知。庄弟(即朱德的弟弟朱代庄,亦名朱庄)及理书、尚书、宝书、许明扬(大姊之子)等现在还生存否?做什么事?在何处?统望调查告知,以好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前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好办……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累事均由你处置,我从不过问。手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看后,康克清很激动:老总比我想得周到多了,这样既可打破那些想吃闲饭的人的幻想,又使那些真正决心抗战救国的人知道应该怎样做。
朱德看康克清愣住了,便问了句:“克清,你知道阎锡山就是这五台县的人吗?”康克清缓过神来,摇摇头。朱德告诉康克清:“阎锡山老家就在离南茹村几十里的河边村。为了炫耀乡里,他把铁路也修到了那里。”并问康克清:“我们八路军里,有位领导干部也是五台县人,离阎锡山的家不远,知道是谁吗?”
康克清平时从不打听领导干部的情况,对于他们是哪里人更不过问。朱德见康克清答不上来,便笑着说:“是徐向前。他的家就在离这里不远的东冶镇附近的永安村,那里离阎锡山的家不过20里。他们真可算老乡了。所以这一次我们派他回永安村老家看看,然后去做阎锡山和他的军队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搞统一战线的一个有利条件!”
10月,开始了华北战场全面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忻口会战。阎锡山调集8万兵力,由刚率部入晋的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他还将第二战区的部队分为左翼军、右翼军、中央军和总预备队。右翼军由朱德指挥,统领位于日军侧后方的中国军队,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忻口战役历时21天,使长驱直入、狂傲不可一世的日军受到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