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红军战士泪水涟涟地摘下红五星帽
朱德对战士们说:“我朱德从心底里讲也不愿意红军改名,但是不改可不行。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使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红军就得改名。红军不改名,蒋介石就不肯抗日。现在国共合作了,为了消除各阶层的疑虑,我们可以穿统一的服装。红军是改名心不变,一颗红心为人民嘛……”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
蒋介石被抓的消息传出后,在全国各地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以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谈判,营救蒋介石;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扩大内战;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叶剑英等赴西安谈判。深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听说蒋介石被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提出处死蒋介石。有人说,鉴于蒋介石的罪恶,杀他一千次一万次也不解恨。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很快得以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基本上实现了国内和平。中华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初步形成。
1937年元旦过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各机关单位准备向延安搬家。1月10日起,陆续动身迁往延安。朱德率领红军总部一部分人和部队打前站,康克清也跟随同行。很快,他们安家在延安城北凤凰山下的凤凰村。从此,宝塔山、延河水、小米饭、窑洞……所有的这一切,对于康克清来说,逐渐地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熟悉变为亲切了。
3月2日,康克清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成了抗大第二期的正式学员,并担任二队女生队队长。开学典礼这一天,1300多名学员服装整齐,队列雄壮,精神百倍地接受中央领导的检阅。继毛泽东讲话后,朱德讲话,他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军事,学习对付敌人的游击战术;努力学习政治,领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全国人民,担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任务。
对于康克清这个“望郎媳”出身的人来说,红军本身就是一所学校,遇到了红军,她才开始真正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和提高觉悟。如果说在中央苏区红军学校的那次学习她还感到比较吃力、还跟不上记笔记的话,那么这次在抗大,她就可以比较从容、比较系统地学习军事政治理论、比较系统地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了。
抗大的学习生活是严肃的、紧张的,也是活泼的、愉快的。在这里学习的,不仅有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军、师、团级干部,也有曾在白区工作过的同志,可以说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白天,他们听毛泽东讲辩证唯物论,听朱德讲党的建设和军事理论,听董必武讲中国现代革命史,听张闻天(洛甫)讲中国革命问题,听萧劲光讲游击战术……傍晚自由活动时,则到处是欢声笑语。
朱德在给抗大学员讲完课后,常到女生队一起打篮球。他一来,康克清就希望不和他分在一个队。开赛后,双方争夺激烈,康克清见球传到朱德的手里,就大喊:“老总!快!快把球传给我!”朱德看也不看,就把球传过去,康克清接过球就跑到对方篮球架下投篮,或者传给自己队的人。球一进篮,跟朱德在一队的人就埋怨起来:“总司令,你怎么把球传给康大姐?她跟我们不是一边的!”
◇1937年5月27日,朱德(后排左一)与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篮球队队员合影
◇1937年5月,朱德(中)和关向应(右)、王震在陕北四十里铺
“啊!啊!我忘记了,上了她的当,下回注意!”朱德有些不太好意思地回答。可是等到争夺激烈的时候,他只顾抢球,一听见康克清喊:“快!把球传给我!”朱德又飞速地把球传过去。跟康克清同队的队员乐得哈哈大笑,与朱德同队的则气得噘嘴:“总司令!你怎么又传错了球?”
后来,与朱德同队的队员见他很难改过来,就不再传球给他。但是这样一来,球队就等于少了一个队员,所以过不多久又恢复老样子。同朱德一个队的队员感到吃了亏,就重新编队,将朱德与康克清编在一个队里。于是,谁也没意见了,大家开心地赛球。
对康克清来说,这是难得的平静、祥和的生活氛围。但是很快就因“七七事变”的爆发而打破。
延安的反应是迅速的。7月8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军将领联名致电驻守在平津一带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领导人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指出:“日寇进攻,全国震愤,卢沟桥之役,二十九军英勇抵抗,全国闻风,愿为后盾。敢乞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不让日寇侵占祖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红军将士,义愤填胸,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1日,驻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的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电请中共中央派先遣师东开河北,援助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抗战。13日,毛泽东、朱德召开延安共产党员和各机关工作人员紧急会议,号召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战前线”去。
康克清看到,这几天,朱德一直激动不已、坐卧不安。她知道,朱德在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焦急,他一定在谋划着一个重大行动。果然,14日这一天,朱德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走到康克清面前,将纸交给她,说:“你看看吧,这是我起草的誓词,一个革命军人的誓词!”
康克清接过纸一看,只见上面用毛笔工整地写着:“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复图占外蒙,又侵我华北,非灭亡我全国不止。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康克清抬起头,激动地看着朱德。她理解自己的丈夫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作为一名军人,作为总司令,他的内心怎能平静?他早已以身许国了,这篇誓词就是他内心的写照。康克清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动情地叫了一声:“老总……”
朱德扶着她的双肩,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也动情地说:“克清,我已报请党中央,中央业已决定,最近几日我将率队出征——”康克清急忙说:“我也跟你去!不光因为我是你的妻子,还因为我也是一名军人!”朱德说:“我将走得很急,你等一等吧。再说你的去留,还要由组织决定。”康克清想了想,说:“那好,我一定去争取!”
7月18日,朱德离开延安,前往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准备开赴抗日前线。23日,他抵达云阳。
华北战局日益严重,国民党政府同日本进行的谈判已难以继续下去,蒋介石要求红军迅速改编,出动抗日。7月28日,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返回延安,同中共中央书记处商议红军改编出动抗日事宜,决定主力红军改编为三个师,上设总指挥部——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第二天,在云阳的朱德、彭德怀致电蒋介石,表示“德等改编完成,待命出动,誓以热血为国效死”。
8月初,蒋介石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去南京共商国防问题。密电的消息在中共高层不胫而走,延安的山坳里悄悄传递着兴奋。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国共破裂,已有十余个年头。长达十年的千里追杀、重兵“围剿”,甚至悬赏几十万大洋捉拿的“朱毛”和周恩来,即将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宾,怎能不叫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