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旁观者: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王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谈旁观者: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

谈旁观者: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

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下,为倡导救国,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但由于维新变法过程中未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导致最终失败,因此梁启超认为,旁观者是天底下最让人讨厌、憎恶、鄙视的人了。回顾往昔,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利用违背其真实意义的儒家思想,对国民进行长达两千多年的奴性“教育”,他们教唆国民逆来顺受,不要试图反抗统治,于是,国民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根深蒂固。

在梁启超看来,旁观者就像那站在东岸袖手旁观地看着西岸着火,却不救火,反而以观看为乐趣的人。如果指责这种人为阴险狠毒,又并非真的如此,也不准确,只能说他们身上没有血性。对于血性,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是世界赖以生存的根基;倘若没有血性,那人类和世界将不复存在。因此,那些旁观者,是人类中的败类和世界的公敌。在面临国家危难时,此种人仍袖手旁观,真是国家的不幸、民族的罪人。

旁观者,就是不负责任的人

梁启超说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承担着彼此之间不同的责任。能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大丈夫所为的始端,而履行责任的人,才是大丈夫意义的真正所在。主动放弃责任的人,则是自我的放任,放弃人的根本所在。人要对家庭承担责任,对国家和世界也要承担责任。对于家庭,当家人放弃责任,那么这个家庭定会衰落;对于国家来说,倘使国人都放弃责任,那此国必走向灭亡;世界上的人都各自放弃自己的责任,那世界就一定会毁灭。由此看来,所谓的旁观者,就是不负责任的人。

中国有警言二句,曰:“济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圣人。”中国亦有谚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由此种种都是旁观者一派的经典口号。在梁启超看来,这种经典口号,都已经植入中国人的脑海中,已经成为中国人记忆的一部分,成为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换句话说,就是“旁观”这两个字已经成为中国人性格的标志,也就是说,在梁启超眼里,缺少“血性”基本上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诗》曰:“子有庭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在一个国家里,倘若官吏说,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百姓说,这不是我的利益所在。这样一来,国家就没有了主人,国无主,则国乱。因此,缺乏责任感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沦丧,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亡。

旁观者之分类

梁启超将一个国家的旁观者概括为以下六派:

第一派为混沌派,此派被梁启超称为无脑筋的动物,因为这一派别的观念中不存在国与家的概念,他们只生存在个人狭小的范围,不懂得什么是责任,更别提关注国家了。当国家有难时,这种人很难为国家担当责任。

第二派别是为我派,这一派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事情不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就会冷眼观看,对于国家也是这样,即使国家灭亡,只要无关眼前利益,那就秉承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两次鸦片战争后,国家割地赔款,部分主权沦丧,但国内官僚主义盛行,奢侈之风不减,仍不改其封建做派,显然此这一派的人都是旁观者。

第三种派别是呜呼派。此种人常常痛哭流涕,扼腕叹息,担心国家前途,但却没有任何作为,他们的行为于国家无害,却有损国家的进步。梁启超谈到波兰的灭亡、埃及的灾难,曾感叹不已,这两个国家遭受苦难,但百姓只是哀号伤痛,丝毫没有行动改变现状。对于这些旁观者,梁启超只能扼腕叹息。

第四个派别是笑骂派。这种人常常于人后冷语相向,嘲笑、谩骂别人,希望别人担当责任,却忘记自己才是旁观者。

第五个派别是暴弃派。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便把救国希望寄予他人身上,希望别人可以提出强国之略,由此便心安理得地推诿责任。

第六个派别是待时派。此派人观察天时,等待时机做事,如果办不到,就立刻放弃行动。因而这种人常常等不到时机,所做的事经常半途而废。

摒弃旁观者的特性

梁启超认为以上六派,已经概括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所谓的国民性,也可称其为民族性,就是在一定地域的民众,在共同文化影响下,形成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他认为当时的国民四万万人,如果都是以上六种旁观者,那么国家则是无主之国,必定要走向灭亡。在面临世界激烈的竞争与其他国家虎视眈眈之中,梁启超主张启发国民政治觉悟,让国民摒弃旁观者的特性,担负起国家兴盛的责任。

在梁启超看来,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能给旁观者以很大启发,一个人了解却不去做,终究只是无知。如果知道得很清楚,行动起来必然也有勇气。正像猛虎在后,虽跛者却能跃过数丈之涧;燎火及于邻,虽弱者或能运千钧之力。这是为何?这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猛虎,邻火,会伤及人的性命,而国家灭种族的惨状,又岂是猛虎和烈火比得上的。梁启超认为所有的旁观者应该警醒,如果国家不能存在下去,百姓何来悠闲自在的生活,社会何来歌舞升平的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对中国造成了威胁,民族危机愈加严重,难道国民还要袖手旁观,民族意识应该觉醒了,正如古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梁启超的观念中,聪明显达之士追求高官厚禄、闻名于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只关注自身,不知世界的变化,终会被世界所抛弃。现在的青年,正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将要承担未来国家和世界的重大责任。国家如过兴隆,百姓都将受其荣耀;国家如果灭亡,百姓也会亲身体会其悲惨。这是一种责任,无法推诿,每个人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对此,梁启超认为,国人应该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为国家尽责的信念,知识分子也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国家不需要旁观者,只要求每位国民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人之力未免微小,然而集结全国之力则非常巨大。正如孔夫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于乱世之中,孔子深知艰难,却不曾放弃半分仁义。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甘落后?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倘使每个人都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则是国之幸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