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人生当立志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王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谈志:人生当立志

谈志:人生当立志

梁启超受老师康有为的影响,对阳明心学服膺有加,他学术思想的出发点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文中,梁启超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并认为“知行合一论”是陆王心学的精髓。梁启超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阳明终生说之不厌。一部王文成全集,其实不过是这四个字的注脚。”接着他在文中引了王阳明的两段话:“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真知受意志控制

知,即真知,就是说人的行为往往受人的意识控制。就如哲学中所说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而志,既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理想,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兴趣,对一件事情的爱好,也是意识的一种,也是相当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当你一旦立志,从心理方面就是一个真正良知的发动,同时就开始了心灵的纯化过程,可以说是“致良知”的开始。

梁启超在《饮冰室全集》中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周莹向阳明先生寻求成为圣贤人的方法,而阳明先生就问他,你这一路走来路途艰辛,为什么没有想过放弃呢?周莹就回答说,因为我一心想向您学习成为圣贤。阳明先生就说,那我传授给你的方法就是这个了。周莹恍然大悟说,谢谢先生。

学做圣人就是立德,修养德行,而其下手处就是人心,人心是涵养德性的发始处又是它的归结处,从根基一直到枝繁叶茂,无不是人的心志处见,而立志无非就是它的发萌和奠基,即“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知与行

在梁启超晚年给大学生的演讲中,屡屡谈及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则是梁启超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今天读来,依然很有教育意义。“现代中国式的教育,种种缺点,不能为讳,其最显著者,学校变成‘智识贩卖所’。办得坏的不用说,就算好的吧,只是一间发行智识的‘先施公司’教师是掌柜的,学生是主顾客人,订好的学生,天天以‘吃书’为职业,吃上几年,肚子里的书像蛊肠一样,便算毕业,毕业之后,对于社会上实际情形不知相去几万里,若想把所学见诸实用,恰与宋儒高谈‘井田封建’无异,永远只管说不管做。”

现代的教育体制也多如同梁启超所说的一般,只是教会学生认字、读书,却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真正地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如何对社会有益的人。现在的学生们学习大多为了应付家长、老师和无止境的考试,并没有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没有一个目标去为之奋斗,努力。只知道不停地学习,为了在高考中得到一个优秀的分数。可是得到优秀的分数之后呢,又有什么目标在等着他们呢?并没有。然后又按照家长亲戚的建议,去学习一些所将来高收入的专业或者追求稳定继续研究学术。

学校注重如何把这些智识装进学生们的脑子里,好让他们在考试中多得几分,让学校的升学率再高一点,这样他们就可打出招牌,多收一些学生,多收一些学费,怎么会注意到教人立志,磨炼人格,即使极少数人注意到了,也没有人会去教,因为他们也没有一个确定无误的方法来应用,只好把它搁在一旁当作不知。学生们呢,有自己志向将来要走什么路子的,当然不满意这种什么书都教,而又只为应付考试都只教皮毛的畸形教育机制,但又无法说服那些老师家长,无法使自己从泥潭中脱身,只好跟从老师家长的意愿,去不断地被接受那些所谓的为自己好的东西,然后渐渐志气不知所踪,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普通人。

志向是地基

志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就相当于一座房子的地基,只有有了地基,这房子才盖得起来,否则,就是一堆砖瓦。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唯患学者不能坚勇。梁启超推崇阳明心学,阳明先生主张“心外无物”“心物合一”,这也肯定了“志”对于一个人成长和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性。

梁启超在《饮冰室专集》中的《教育鉴(立志)》概括古人的立志观时说道:“括其大要,一曰必立志,然后能自拔于流俗,盖常抗心思为伟大人物,不屑于与庸流伍,其所以自待者既高,则其所以自责者愈不容缓,而无一线可以自恕,日自鞭策,则驽骀十驾,亦必有至焉者矣。二曰必立志,然后他事不足以相夺,王塘南所谓志有所专,则杂念自息,孔子尝言,好仁者无以尚之,试以爱国言,真爱国者必无以尚之向一定,无论外境界若何变异,而不足相异矣。三曰必立志,然后进学无间断,人之大患莫甚恒,一念之明,浩然与圣贤同位,不移时而堕于流俗堕于禽兽,惟恃志以帅之,然后能贞之以常。”这是梁启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立志的重要性。那么,人究竟应该立怎样的志呢?

一个人所立的志,应该是一个长期长久长远的目标。比如说,我明天要去吃一碗馄饨,我打算下个月去旅行,这都不算是志,这只能算是你的一个想法、一个计划。立志就如同一个工程设计或一个长期规划,它既是一个蓝图规划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蓝图规划,而是一个准备去实施的蓝图规划和意志表白,就如同迎接一场战斗一样地树立目标、信念、信心、勇气等。因为立志本身就是一个下定决心在意志上准备面对各种困难的过程,否则就不能称作是“立志”。

同时立志要趁早赶季节,不要等到“夏秋之季”甚至更后才立志,立志为学太晚,就要付出远远超过常人的工夫才能达到目标。如果你立志立得晚,又不能一心一意为之奋斗努力,一路走走停停,三天捞鱼两天晒网,那就别谈什么成功了,因为根本不可能。阳明先生说过,立志不只是种子选取和播种的即时问题,它还是一个过程,犹如春种,至夏才见初步的端倪分晓,即“夫农春种而秋成,时也。由志学而至于立,自春而徂夏也。”

所以说,一旦人心中有志,则可以超脱于世俗之人,并且会专心致志地专注于此,人最怕的就是有恒心,只要你心中有一信念支撑,还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