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精神教育者,自由教育也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王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谈教育:精神教育者,自由教育也

谈教育:精神教育者,自由教育也

梁启超虽出身寒门,但他却接受了良好教育,他的学识一方面来源于其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则是他所受教育的功能。梁启超爷爷梁维清,在其子放弃科举入仕之后,专心培养梁启超。为教育好梁启超,梁维清在宅子后建了一间小屋,将其命名为“留余”,用来给梁启超读书。白天梁启超跟他学“四书五经”,晚上就教他书法并为他讲故事,久而久之,他培养了浓厚的求知欲。

祖父的教育并不局限于表面,他常教育梁启超要有爱国情怀,不仅要遵循传统孝道,还要追求仁义礼智。这对梁启超的影响很大,甚至于是他教育观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梁启超非常敬佩父亲的为人处世,常以父亲为榜样。他认为做人要做到“淑身”,即加强自身修养,所作所为要符合礼仪;还要求做到“济物”,严格要求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形,能帮上别人的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注重道德教育

梁启超认为的修养品质,简单说来就是爱国、正直、清白以及自强。他认为学问与道德相通,高道德之人才可能精通高深难懂的学问。他对自身修养提出高标准,以“三省吾身”为标准。并认为国人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特别重要,“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大力倡导爱国心,教导国人要具有坚韧毅力,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与挑战。

毅力对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对于整个民族来说也至关重要。梁启超认为要培养国人追求知识的兴趣,要他们学会深思。即便是遇到什么艰难之境依旧不气不馁,永远坚持向前。他还认为学问需要“猛火熬”以及“慢火炖”交相运用,强攻完之后要慢慢咀嚼才能好好消化。学问分为“纸上学问”及“事的学问”,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

教育是教学习做人

任凭你将件件事情都学得精通,也不能够说真正学会做人了,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中就明确讲过这一问题。

大家为什么要进学校?梁启超说大概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答:为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什么?这时候大家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了,或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答。梁启超则说:为求做人。在学校所有学的科目全是为做人铺垫,只是为更好地做人,但不是说只靠这些就可以真正学会做人了。

在梁启超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学习做一个合格的人、一个真正的公民。在很多人眼中,有知识就等同于有学问。梁启超也赞同要是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的;但若是做人是失败的,那拥有的知识就是帮凶了。历史上有多少人学富五车,但是却违背道德,无视社会责任,做出诸多损人害己的事情。

合格的人是什么样的呢?梁启超觉得能够“三达德”——智、仁、勇,可以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类有三部分心理,分别为知、情、意。梁启超赞同孔子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即如何达到这个标准的方法,他说教育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所谓智育即教人不疑惑,情育则教人不忧心,意育则教人不害怕。

梁启超提出要教人不惑,在具备一定常识的基础上,要拥有专业知识,不仅要当断则断,还要头脑清醒。人生在世,让人忧的不过是成败得失。正确认识自己,积极面对人生,这些全做到了,即能够无忧了。还有想做到不惧怕,就要有超强意志力。培养意志力最基础的就是要心里坦坦荡荡,勇敢前行;再者要心存善良,不被世间污浊所浸染。梁启超认为品德教育是第一位的,要待人真诚,梁启超认为没有诚信的人是站不住脚跟的。

莫问收获,默默耕耘

在奉献和名利上,梁启超教育子女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要把握住现在,不停努力,享受耕耘到收获的过程,将收获看成是自然产生的成果。人不管做什么都在乎结果,但太过在乎,将收获当成人生目标,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强。他建议应该教育学生重在过程而不要太看重结果,不要太在乎回报,要看轻名利,不要太在乎“将来能否成大事”,只需要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生重在过程,既然选定方向就要坚定地往前走。梁启超体会了世间的不容易,了解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成功,只需要静静体味生活为自己准备的意外惊喜,并在这条路上好好走自己想要的路即可。以梁启超子女为例,其父盛名在外,可是却个个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拿趣味主义作为人生底色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源源不竭的动力,而梁启超的动力之一就是趣味主义,他认为生活一旦没有趣味,将会失去意义。生命短暂,要活在趣味里才有趣、才有价值,这样才意味着没有厌倦。厌倦在他眼里是人生最苦难的事。人生在世,就必须工作,不管是不是自愿,厌倦会让人产生不想工作的情绪。要如何逃开厌倦呢?厌倦是逃不开的,就要好好做,培养兴趣。梁启超认为除了睡觉,所有事都有趣。借着趣味主义,他涉猎多种领域,在各领域的成就都非常突出。

独处勿懒散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信仰,也需要勤奋。梁启超认为懒散之人不会有前途,他教育学生一定要有事可做。梁启超本人就是闲不下来的代表,他一生著作颇丰,内容广泛,他一点时间都不浪费,将时间利用得非常合理,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幸福。即使偶尔生病,亦不放过丝毫时间。

梁启超对待他认为在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可以说是非常珍惜,不仅自己珍惜,而且认为也教育学生千万不要荒废学业。梁启超认为教育学生不仅需要言语,而且行为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在精神上鼓励学生不要懒惰,还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