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知与为:知不可而为,为而不有
谈知与为:知不可而为,为而不有
梁启超评价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及老子的“为而不有”,他说“知不可而为”主义容易奖励无意识之冲动,“为而不有”主义容易将精力消费于不经济的地方。这两种主义对人类精神生活价值非凡,而且目前看来也不是中国文明进步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享用它。
“为而不有”主义与“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以说是一个主义的两面。“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以说是“破妄返真”,“为而不有”主义可以说是“认真去妄”。“知不可而为”主义使世界从烦闷变清凉,“为而不有”主义则使世界从极平淡上显出灿烂。
知不可而为
“知不可而为”主义是我们做一件事时明知道不会有成果,但认为应该做的就用心去做。换句话,就是做事的时候抛却成败,只在乎做的本身。
这种主义是如何定义成功的?梁启超认为成功失败是相对的,一般人所说的成功并不一定就是成功,一般人所认为的失败也不一定是失败,天下有许多事从一方面说是成功,换个角度可能就是失败了;从目前看是成功,站在将来看可能是失败。因此成败是相对的,那么“可”与“不可”也就不再重要。孔子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他这句话看起来是滑头,事实上是洞察出天下事没有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不存在绝对的成功与失败。梁启超说出自己的第一层解释,“知不可而为”本来是晨门对孔子的批评之语,晨门看到的是孔子的“知不可而为”,而孔子则是不关注可与不可,只在乎做与不做本身。
进一步说,梁启超认为宇宙中根本没有成功,都是失败,成功、失败分别代表圆满、缺陷两个概念。圆满是宇宙进化的终点,如果进化停止,则生活休止。平常所提及成功、失败不过是人类暂时的休息。
具体来说,在无限世间中,无限的人做无限的事,每个都是不可,没有一件成功,按照数学上零加零仍等于零的规律讲,合起来就会是个大失败,但众多“不可”加起来却能变成“可”,许多“失败”合并却是一个“大成功”。如果有人不想做事,除非不做人。因为生活就是事,从起居饮食到言谈思虑。佛劝人不做事,便是劝人不做人。要是不能不做人,就一定得做事。这样看来,全天下的事都是“不可而为”的事,全天下的人都是“不可而为”的人。由此来看,孔子与一般人区别就在于前者“知不可而为”,后者则“不知不可而为”。认为“不知不可而为”的人,遇事总要先算计结果可成功,能成功的就去做,必失败的就躲避。事实上全是自己骗自己,就果实不能预料的,成败一定要事后才能下判断。事前横计算竖计算,反而减少做事的勇气。
梁启超曾解释“知不可而为”的人的具体状态。第一层:他的预算册子上件件“失败”事都是结果,用不着计算,谈不上拣择。第二层:既做了人,就不能不生活,因此无论生活是段片,还是微尘,只要在这微尘生活段片生活里,觉得要做的,就迈开大步去做,不需要打算,不必犹豫。“知不可而为”主义解放为人做事的自由,不为结果而打算。
梁启超还赞成孔子建立在“知不可而为”的人生观,是事事都透着快乐,且能够生发出最圆满的人生,凭借它虽不至于达到乐乎悦乎的境地,至少也能减去许多“惑”“忧”“惧”,让我们的精神安稳。也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让我们感到人生满足,生活幸福。
为而不有
讲到为而不有,罗素曾解释说人有两种冲动,一是占有冲动,二是创造。梁启超很赞同,他觉得这是为倡导人类创造而说的,并认为“为而不有”不以所有观念作标准,不因为“所有”观念才开始劳动。简单地说就是为劳动而劳动,这与佛教的“无我我所”相通,而常人每当做一件事,必定会要报酬,经常将劳动视为利益的交换品,这种交换品只许自己有,不许他人同有,称之为“为而有”。如求得金钱、名誉,因为“有”,才去“为”。不管是为了自身、家庭或国家而有,在老子眼中看来,都不是劳动的真正目的。
关于这一点,梁启超赞同韩非子对老子“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的解释——“生于其心之所不能已,非求其为报也”。换句话说就是无所为而为,即无所为,所以只好说为劳动而劳动,为生活而生活。他认为可以将老子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作“为而不有”的解释,就是我要帮助别人,自己却要更有,不至于亏损减少。我要给别人,自己却有更多,不至于亏损。梁启超了解的老子本来并没有存“有”“无”“多”“少”的观念,只是为了让平常人理解而嘉定的差别。
老子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梁启超借此说出不是什么都可以问为什么的道理,他理解的是成人应该和小孩子一样,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天天在那儿哭,或无端大哭一场,好像有很多痛心的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原因,成人有时也是这样。因此不能问“为什么”,有些要做的事,本身是没有理由的,是要做就做了。
人们只记得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忘了他所说的“无不为”。梁启超评价老子的主义是不为什么但是什么都做了。“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都是要把人类无聊的计较一扫而空,喜欢做就做,不必瞻前顾后。所以归并起来,可以说这两种主义就是“无所为而为”主义,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化,把人类计较利害的观念,变为艺术的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