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谭嗣同: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王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谈谭嗣同: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谈谭嗣同: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他从小被公认为“神童”,聪明机智,但他并没有就此洋洋得意,止步不前,他在学习和研究方面付出了极大的热忱和耐心。他曾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他的一生,都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与谭嗣同结为战友,两人都在国家危难之际坚持不懈,用自己的才学和能力,全身心的投身于救国事业之中,用聪明智慧挽救国家和民族。

谭嗣同年少倜傥,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可以说是全才。他年幼丧母,父亲又严格,所以年少孤苦,喜欢沉思,到刚成年他在巡抚刘锦棠手下做幕府,获得了刘大人的赏识,之后十多年间谭嗣同奔走在直隶、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兢兢业业,为国民谋生计。

学习探索不停歇

谭嗣同一生为救国图存奔波,尤其是甲午战事后,他越加发愤,在浏阳设学会倡导新学,遍游各地考察实况,向全国推广新式教育。梁启超曾跟谭嗣同讨论南海讲学的宗旨、经世的条理,谭嗣同高谈论阔意气风发,加之当时和议刚定,人人心怀国耻,士气高涨,谭嗣同便振臂疾呼,号召同胞要牢记耻辱奋发图强。他候补知府时,就闭门专心读书,不理杂事,也经常到上海去,与同志探讨学术,商讨天下事,谋求救国良策,所以他说自己“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当时湖南巡抚陈公与前任学政江君标,商量着集结广大豪杰到湖南共同经营新政,谭嗣同受陈公敦促,立马就丢弃官位留在长沙,与众志士办新政,倡导创立了湖南的新政新学,又开设南学会,将南部各省志士联合起来,探讨救国图存道路,在此基础上他以湖南为模范,向全国推广,扩展了学会和地方议会的规模,而所谓议会就是地方有事,公议之后再施行,这是开设议会的含义,谭嗣同就时常以学长的身份,给大家演说万国大势及政学原理,大开了湖南学政风气。

在梁启超看来,谭嗣同的学习精神,正是需要大力提倡,应该引为模范的,当下社会,动荡不安,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才能找到出路,年轻人一定要有这种沉下去的姿态,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去对待知识,也才能够充实自己,进而报效国家。

当时国家动荡、风雨飘摇,清皇朝丧权辱国危在旦夕,所以皇上要谋求变革,于是重用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但是畏惧西后,所以畏首畏尾。后来皇上终于决心要变法,却威胁到了西后以及贼臣,结果变法短短几天就夭折,一时间皇上与变法大臣都岌岌可危。

梁启超说当时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恸哭,皇上却无权无势,没有什么计策,只有袁世凯经常出使朝鲜,讲中外差别,力主变法。所以康有为密奏皇上可以依仗袁世凯。皇上召见袁世凯,封他为侍郎,梁启超说,当时谭嗣同劝说袁世凯:“要是有变动,要以保护皇上恢复大权为重,必须清君侧、肃宫廷,事成之后,就是不世伟业。”袁世凯则说:“如果皇上阅兵之时飞奔到我的营帐,下令诛杀奸贼,那我必能跟从诸君子,竭尽全力补救。”

为救正义慷慨赴死

当时虽然听袁保证,但谭嗣同仍非常担心皇上安危,如果袁世凯不能对付荣禄,那么皇上必定危险,而袁世凯却信誓旦旦,一力保证,谭嗣同遂才放心,谁知世事难料,袁世凯私通荣禄,致使变法功败垂成,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变法大臣也一一被捕,梁启超说当时谭嗣同表情从容,对他说:“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当此危难之际,谭却为梁启超想好生路,让梁启超住在日本使馆,自己却等待抓捕。

谭嗣同在事后曾对梁启超说,如果没有人行动,还图谋什么将来,只能用死来报答圣上,康先生生死不明,如今你我一个做程婴西乡,一个做杵臼月照,为救国图存献身,便一抱而别。之后,谭嗣同再次和侠士谋救皇上,却不了了之,然后就被逮捕。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苦劝谭嗣同东游,谭嗣同却不听。谭嗣同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从流血开始的,而中国却还没有为变法而牺牲的,所以才不能强国,如果有流血变法的人,就从我开始吧!之后他就遇难了。在被斩首之日,谭嗣同依然慷慨神气不少变,刚烈赴死。

梁启超评价谭嗣同,说他天资聪颖,博古通今,一生以革新变法为宗旨,坦荡激昂。并且舍己为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谭嗣同听康有为阐发的《易》《春秋》义理,说尽了大同太平的真谛,便无比佩服,始终跟随康先生求教;又听到《华严》性海的说法,就悟出了世界无量,无人无我,无去无住,无垢无净,除了救人以外,其他事不必要存在的道理;他一生不断求索,虚心学习一切新的理论,所以能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因此做事也越来越发自内心,浑若天成。

佛曾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要想救天下苍生,就要循着条理去救。因此孔子写《春秋》,规定大同小康的制度都是为了家国天下,为了黎民百姓。

在梁启超眼里,谭嗣同也是这样的人,一生颠沛都是在为国家,为百姓奔波,心中永远存着救亡图存的大志向,也正是有了国家利益,谭嗣同才能始终保持着热忱,存着一腔热血不畏生死。梁启超非常赞同孔子所说不忧不惑不惧,佛说大无畏,都是仁智勇俱全。对此通晓的人,就能自在于世游行,可以出生入死,可以仁,也可以解救苍生。谭嗣同不正是这样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的豪迈与热血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