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文献与德行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王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谈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文献与德行

谈治国学的两条大路:文献与德行

梁启超认为研究国学有两条应该走的大路,一条是关于文献的学问,应该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另一条是关于德性的学问,要用内省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

用客观科学方法研究的文献

文献的学问是近人所讲的“整理国故”这部分,其中最有趣最渊博的当是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给全人类留下了多姿多彩的宝贵财富,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些宝贵财富大多都掩藏在故纸堆里等待挖掘。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史书,对于我们研究过去,回顾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都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梁启超认为,站在历史家角度,章实斋的“六经皆史”是说得通的。以此类推,可以说诸子皆史,诗文集皆史,小说皆史。因为其一字一句都包含着宝贵的资料,与史书价值相差无几。他认为,国家的史料可以算是世界第一个丰富矿穴。并且说只要依据西方的科学方法,不厌其烦地整理研究,自然会将学术界的无尽宝藏好好开发,不仅不负古人期待,还可为世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述方法在梁启超所著《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所讲的《历史统计学》里都有所论及。他认为虽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却是前路可行。他深知国学的丰富性,必须要分段开采,一定要开采至深处才能得到宝贝,仅凭个人之力是不可能成就这份事业的。只有发起合作运动来开发国学,要联合众人,在同一目标以及共同计划之下,根据个人喜好以及平时的学问功底,每人分担两三门研究,努力十几二十年就能够让这个宝库的开发有所进展。

以躬行内省方法来研究德性

与文献学应以客观科学方法研究不同,梁启超认为德性学应该用内省躬行方法来研究,这也是国学最重要的部分。他还强调虽然整理国故迫在眉睫,但除此之外,对于人生哲学的研究探索也势在必行。

在梁启超眼里,西方形而上学的独到之处以及客观科学,并不是我们所能及的,但西方用这种方法探索人生哲学就是匪夷所思的,他认为人生观应该从人生本体来自证,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讲人生是背道而驰的,西方的方法,只能研究人生之外的各种问题,欧洲人之所以今日困惑烦闷,就是因为不能领悟自证的真谛。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关键就在于躬行内省,遵循祖宗之法。梁启超说先儒眼中的知行是贯通的,即后人所谓知行合一。从孔子言论可看出,孔子一生处处知行一贯,认为“学”即是“为”,“为”即是“学”。因此梁启超认为知识的收获,在于人的努力自为,而不像西方人从知识方法中学习知识。

另外,儒家认为宇宙与人生不可分割,宇宙是人生的活动,宇宙进化基于人类努力创造。梁启超借用《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说明人生在无尽宇宙中,犹如浮游、朝露,应该关注自身,明确自身的特殊与定性,从自身的角度去关注宇宙,认识宇宙。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说法,告诫我们,虽知道道远不能轻易到达,还是要努力持之以恒。对此,梁启超极为推崇。

儒家虽然强调躬行内省,但也不是承认人可以单独存在。在他们看来,“仁”的社会才是理想的大同社会,仁的基础就是人与人的相遇,人格专靠自己是不能完成的。要躬行内省,让自己人格向上,唯一方法就是社会人格向上;相反亦如此。因此孔子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自己要立身,完善人格,达到完人的境界,就必须先成就他人。

因此说儒家学问,是研究“人之所以道”为本,把仁弄明白了,人的道理就通了。实质上仁与人的概念是相包含的、互通的,人与人之间彼此共生,即我的好恶就是人的好恶,我的精神也包含人的精神。不说现世的人,即便是远在两千年前的孔孟,他们的精神,也滞留在国民的脑子里。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够躬行有道,人格完善,这也就是德性学的核心,是国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梁启超眼里,德性学不是用科学的方法可以研究得来的,而应用内省的办法,实行体验。体验后再身体力行,这样就会自发地去感悟德性。这种内省的方法在中国表现为多种形式,儒释道三家各有所长,宗教学也是今人研究国学,陶冶德性的主要手段。

梁启超认为禅宗的方法很适合,他说世间的佛教能够表现中国人的特质,出世法与入世法并行不悖,佛教讲的宇宙道理还在儒家之上,譬如宇宙流动不居、永无圆满的道理,是与儒家是相同的,“一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与孔子立人、达人的主张完全相同。总而言之,人生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求得社会人格的圆满,不是少数人的出类拔萃,而是世人的平等自由。

国学是人的学问,它的核心在于人自身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研究国学不仅要回首过去,以史为鉴,还要关注自身,躬行内省,知行合一,学问不是简单的整理与记录,而是学以致用,用有所得,从而指引我们前行,梁启超呼吁我们,外界的束缚、他人的压迫最终都会被解决,但人心的沉沦是无人能助的,要更好地继承传统宝藏,获取力量,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