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权与女权:广义的人权运动
谈人权与女权:广义的人权运动
1922年11月6日,梁启超写下了《人权与女权》,向民众展示了西方社会学,成为又一部启迪国人思想,启发民智的著作。从孔子开始,很多人都在思想和伦理方面研究过做人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把中心放在怎么做一个真正享有人格的人。梁启超的观点,有理有据地向人展示了如何做个有人格的人,阐明人必须得获得教育、职业和政治上的平等权,他谈论人权与女权的这些观点,在当时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是一颗令人耳目一新的重磅炸弹,对时代的发展具有了极其深远的意义。
人权运动的兴起
从字面上看,人权是包含女权的。人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也可以这么理解。人权运动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人权运动是指包括妇女在内的运动,而狭义的人权运动仅指平民运动,不包含妇女。但是“运动”有两个条件,一是运动是自动的,二是运动具有阶段性。妇女们应当充分了解到运动的价值和要有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只有一小部分进步人士带动,她们不积极参加,这便是他动。然而他动的后果仅仅只是暂时性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和解放女权。要了解女权,根治问题,我们必须要撇开一切,首先研究“什么叫做人”这个问题。
有人说,凡天地间“圆颅方趾横目睿心”的动物自然都是人。这个答案是片面的,它只说明了自然界“人”字的意义,但并没说明历史上“人”字的意义。最先所定的历史上的人的范围是很小的,一百个“圆颅方趾横目睿心”的动物之中最多就三四个算是做“人”。也就说古时候能享有人格的人是很少的。你会问,都是“圆颅方趾横目睿心”的动物,为什么不是谁都平等呢?你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你享有的权我也能享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历史上,总有人被称为“奴隶”。难道奴隶不是“圆颅方趾横目睿心”吗?在当时,那些非奴隶的人都只认为他们是货物,并不是人。
读过西洋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希腊雅典的“全民政治”,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人平等,享有自由。柏拉图也说过人人都应参与政治,除了奴隶。最后说明除了奴隶,证明在当时奴隶并没被当作是人。然而雅典城中有几万人,只有几千人参与了政治。很大一部分不被当作人的“奴隶”,他们没有权利参与政治,被当作货物,就连平民相对于贵族来说,也只能算是半个人,在当时,也只有贵族是完全意义的人,教育、职业、财产等方面全权在于贵族,平民并不能拥有。这种不平等现象在我国古代也屡见不鲜,欧洲罗马帝国到18世纪都是这样。令人悲哀的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制度下,奴隶本身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人”,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千年。
人总是会进步的,欧洲人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发现了自己应该享有人的权利,于是他们开始筹划,一是他们认为都是人,就应该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能让贵族垄断人的权利;二是人都应该利用他自己的才能进行就业,不能让某种阶级的人一直霸占着一种职业;三是一国的政治,凡属于人都有权利过问。于是,产生了人权运动。教育上平等权,职业上平等权,政治上平等权,便是人权运动的三大阶段。
人权运动是真正的民主政治的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抗争。1789年在法国爆发了革命,《人权宣言》诞生,要求自治属地、废除阶级、普遍选举和解放黑奴,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广义的人权运动难以兴起的根本原因
法国大革命成功了,但是人们还忘记了一类人没有获得解放。就是女性!人权运动,运动的是人权,搞得轰轰烈烈的人权运动却一点也没涉及她们。说得天花乱坠的人权,却不关她们的事!后来人们发现了弊端,女权运动也开始了,这也称广义的人权运动。
梁启超认为,女权运动也和平民运动一样具有两个条件。女权运动能否彻底和充分,首先看女性的实际自觉程度。自文艺复兴之后,平民们第一个要求的便是教育平等,获得了知识便具备有了能力,所以平民运动取得了成功。他们先把做人条件准备充实,才能充分获得做人的权利。女权运动也沿着这条路走,但女性的知识能力比不上男性,因为她们不能像男性一样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女权运动进行得很困难。这时候有人主张“女权尚早论”,他们认为平民运动成功之后再谈女权都不迟。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比如欧洲人制造铁路,是先有了狭轨才有了广轨;但我们却可以直接制造广轨。同理,狭义的和广义的人权运动,我们也能一起兴起。
但无论是狭轨或是广轨,都必须有路才能筑造,知识就是那路!中国的男性的知识还是很浅薄,但女性比男性又薄弱幼稚好多。要进行女权,女性就必须不依赖男性而独立,这便是女性必须得有职业。就好像有一个职业,十位女性和十位男性竞争,最后谁能获得?进一步去说,女性参政可以到公开场合去演讲,进行自由竞争,但以现在的情形,女性讲十次有九次就是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女性的知识能力比不上男性。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前的女子没有男子的教育权利,这即使不是她们的错,但女子不如男已经是成为了事实。
有一句英文knowlegeispower——知识即权力。这便说明了从知识基础上求权力才是踏实的,即使侥幸得到了也不长久。
女权运动的推行
女权运动在教育、竞争职业和参与政治都很重要。梁启超认为,第一是教育,第二是职业,第三是参政。但是在当时女性并没有真的参与政治,实际上都是在选举人名册上凑些假名,然后让那些政客进行买票卖票的工具。在这种情形下,争取让女性参政毫无意义。所以广义的人权运动想成功,就要从基础做起,培养自己的能力,别谈空话。女权运动的真正意义,便是女性要有痛彻心扉的自觉性,从自我抓起,在学习上力争上游,要争取和男子立于同等的地位,而且只有这个办法。
当时,全中国的女子的知识来源只有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但庄子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梁启超认为,全体人民都有责任去学习知识,只有把学问精通了,知识能力提高上来了,女权运动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储备好了。除了提高知识能力,没有捷径,梁启超呼吁当时的百姓,首先都应该彻悟自己是一个人,应当努力去争取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资格。教育、职业和政治不应该被某个阶层的人垄断,应当追求平等。这同样也是女权主义的核心。男女受教育机会的平等、从事各行各业的机会平等和参政的权利平等,即使是现代人的性别歧视还是存在的,要真正做到无差别的人人平等还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理解人权,解释人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