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复古思潮:以复古为解放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王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听梁启超谈国学 >

谈复古思潮:以复古为解放

谈复古思潮:以复古为解放

1928年春,梁启超游学归来后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教书,与此同时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工作。当时《欧洲文艺复兴史》的作者蒋方震找到了梁启超,希望他能为此书作序。梁启超听了蒋方震对于书中内容的讲解和介绍,对欧洲的复兴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答应了作者的请求为此书作了序。

但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序作完后,篇幅竟然与蒋书不相上下!于是梁启超干脆就将此篇序独立成了一本书,这就是我们所知的《清代学术概论》。梁在文学史学方面的造诣卓著,功底极深,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清代学术概论》的诞生,是源于梁蒋之间的一桩趣事,但如果仔细研究梁启超的这本著作,就会发现梁用文艺复兴这段时间的历史与清朝作了对比,用“以复古为解放”的精辟言论概括了清代三百年的学术思潮。

复古的内涵

其实,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本书中,梁启超就已经提出了要将清代学术命名为“古学复兴时代”的说法,只不过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他再一次,也是正式地提出了这一概念。

在《清代学术概论》书中,“以复古为解放”的真正内涵其实在于“反动”“复古”“解放”这三大要点上。其中,“复古”与“解放”是联系最鲜明的,其实这两点是完全对立且统一了,但梁启超对于这两点的解释却能够清楚地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复古”,梁启超所谓的复古其实指的是恢复旧制度和习惯,而“解放”说的是解除和释放对生产力的束缚。解释到此,“复古”和“解放”其实还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梁启超又进一步提出了“复古四大步”的说法来解释两者怎样形成“统一”。

梁启超说道:“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梁启超坚信,对于传统的学术思想进行反思,并从中汲取有营养的成分,这样能让人得到思想上的进步。梁启超还曾经把清代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相比拟,是因为他认为清朝的学术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所裨益的。这在清代的学术理论上是一次大胆的推翻,学习的对象虽然形式看起来是复古的,但是达到的目的却是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

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的学术理论,且在经过不断的争执和创新过程中随着学术思潮的不断发展,旧观念终将被取代。清朝的学术发展也并不是如梁启超说的那样一直积极向上地发展,以晚明理学为代表的学术使人心闭塞,学术学风凋敝,使学术学风停止了前进,甚至不断地倒退。梁启超就举出了清末学术大师顾炎武猛烈攻击王阳明的例子。顾炎武为了证明复古而得解放的第一步“复宋之古”,创立了以“经世致用”为主导思想的研究方法,对清代考证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梁启超又举出来了启蒙时代的大学者的例子,认为他们虽反对方向不甚相同,但都要求要创新方法冠以新锐精神,对明末腐朽的思想都给予了严厉打击。

阎若璩所著的《古文尚书疏证》和胡渭著的《易图明辨》这两文开启了清代考证学的先河,梁启超对他们二人非常赞赏,将他们的文章与西方先进著作作对比,并感慨学术思想影响力之巨大唯有他们二人,认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推动了当代学者的怀疑精神。

再后来,清学进入以惠栋和戴震为代表的鼎盛时期,戴震和他的得意弟子们校注了《说文解字》等大量的经书,对音韵、训诂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便是梁启超对于自己复古解放中的第二步,即“复汉唐之古”的解释。

因为有前一步的铺垫,已经黯淡于学术界的经学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除此之外,还有庄存与、刘逢禄等人对于经学的推崇,让经学重获新生并且再一次进入繁盛期,复古之路的第三步也顺理成章地发展了下来。

今文与古文之争

就像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总少不了争执和辩驳一样,今文与古文的发展道路也并不太平。康有为的两本著作中对于经学典籍的批判触怒了那些将传统典籍奉为圭臬的封建学派,引发了学者们强烈的怀疑和批评。在这个历史阶段,清帝国还屡次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犯,侵略者们用长枪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市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非作歹。这样的社会背景开始让更多的学者开始反思孔孟之学的弊端。

清代学术史是在反思中不断壮大起来的,不断回顾以往失败的惨痛教训,努力寻求发展开阔创新,总结经验,摒弃不足,总结起来可以被称得上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如果追根溯源,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经历了复古之路的最后一步——“复先秦之古了”。纵观整个复古思潮的过程,清朝考证学所表现出了科学的严谨与细致,梁启超称它成为“中国历史思潮的复古”,其实也当之无愧。

到这里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清代的思想已经较为落后,为何不另辟蹊径,反而还要走复古之路呢?这也是由当时社会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在民国以前,中国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中,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言论都大大受到了限制和禁锢,一旦言语不慎便会为自身惹来麻烦,所以文人们若不想放弃对学术的追求,只能选择更为严谨的考证学。即便人们对现状有什么不满,也能以“打倒孔家店”的旗号来进行表达。

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于当时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乾隆皇帝关上中国大门,隔绝了这个帝国与世界的交流,固守传统的旧文化旧制度。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诞生了先进的制度思想、艺术科技等事物,而这些都因为闭关锁国政策被清朝拒之门外。所以那时并没有新的路径可供选择改革人士们进行选择,只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探究寻找。

复古思潮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后人做榜样或借鉴的呢?

中国是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拥有无数璀璨夺目的传统文化。以复古为解放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对于这些在漫长岁月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的产物的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了国人含蓄的意识形态,若新事物以缓和的方式出现的话,比石破天惊的诞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方式,对我们现代社会同样有作用。

清代的学术思想是对旧学的复古,对新知的解放,更是对中国文明的不懈探寻。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如今中华文化的样貌,在继承中华文化的这一条道路上,一代代的学者们都以传递先进文化为己任。清代学者们在压抑的时代大背景下“以复古为解放”推进文化道路发展前进,不畏艰险,勇敢背负起这光荣的使命,成为浩瀚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会被历史永远的铭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