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进取冒险:不猛进,斯倒退矣
谈进取冒险:不猛进,斯倒退矣
东方圣人孔子提倡以中庸处世,儒家文明千古流传,西方智者亚里士多德主张以中庸治世,共和政体影响西方后世,显然中庸的理论对东西方文化都有重大意义。梁启超则说:“天下无中立之事,不猛进,斯倒退矣;人生与忧患俱来,苟畏难,斯落险矣。”他认为天下根本就没有中立的事情,如果不勇猛向前,就会产生退后。人生随处忧患汇聚,如果一个人畏惧困难,就会置身于万分艰险当中,陷入泥潭之中。梁启超认为中庸之道本无错,但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中国,遍观万国,山河动荡者,莫如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国势险象环生,文化科技落于人后。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中庸之道,勇于进取冒险,走上报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进取之上下求索
在梁启超看来,进取冒险是一种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由道义积累出来的,而一个道义缺失的人总是血气不足,缺乏底气。在他眼里,进取冒险的性质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生于希望,第二生于热诚,第三生于智慧,第四生于胆力。
同时梁启超认为,人生莫不有两世界,在空间是实际界和理想界;在时间是现在界和未来界。实际和现在都是行动中,而理想和未来都是希望。由此可见,实际是理想的一种衍生物,人类没有理想,就没有如今这个世界,所有的人类文明都是理想衍生而来的。人类与动物相比,所以能统治世界,就因为人类有理想,因而生出希望,产生未来,而某种希望越强大,所产生的进取冒险心也就越强。
在这样的“进取”思想理论指导下,梁启超参与戊戌变法,然而戊戌变法仅存103天就惨烈失败了,谭嗣同高吟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血溅轩辕,而梁启超满怀绝望东渡日本,对自己的理论产生怀疑。随后,他在日本接触了大量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著作,犹如醍醐灌顶,在思想中注入新的精华,精神焕然一新,眼界也更为开阔。由此梁启超认识到,戊戌变法之所以昙花一现,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顽固派固执己见,并从中作梗,从根本上说,则是与国民素质不高密不可分。
从此以后,梁启超的“进取”精神主要投入到改变国民教育,培养“新民”等方面,大张旗鼓地倡导抛弃封建奴性,改造旧的国民性。他认为,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只有帝王一人凌驾万人之上,享有绝对的自由,而广大被统治者毫无自由可言,奴性思想根深蒂固,势必造成国民性的扭曲。
随着梁启超的西学知识越来越丰富,他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上讨论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他看来:“凡一国强弱兴废,全系国民之智识与能力,而智识能力进退增减,全系全民思想,思想之高下通塞,全系国民之习惯与所信仰。然则欲国家独立,不可谋增进国民思想,不可于其所习惯,所信仰者,为之除其旧而布其新。”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落,是由国民的知识与能力所决定的,而知识能力又受国民思想限制。思想高下取决于国民的习惯与信仰。这里所说的“习惯”和“信仰”,就是指文化的心理结构。梁启超倡导民众求知进取,以西学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逐渐发掘出新的思想文化。
梁启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逐渐从物质、制度层面摆脱出来,进入文化的深层结构来探讨中国落后原因,这不仅是他思想上的一个巨大进取,也引导当时的民众积极进取,成为时代的新民。从1902年起,梁启超以“新民”为题在《新民丛报》上发布文章,系统提出新观念、新思想,最后汇集成册,名曰《新民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进取冒险”就是新民说的主要思想,新民思想博采众长,集东西智慧于一身,包揽内容丰富多彩,分别体现在尚武,冒险,进取的公民精神;倡导爱群、为公、利他的合群之徳,主张争取个性自由,根除奴隶性等,这些思想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梁启超对于进取思想的追求崇尚,不如说是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局面带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不论是他的君主立宪说,还是自由民主说,都带有明显的进取精神,他所在乎的是中国的命运,任何能使国民摆脱西方列强压榨的方法,他都会认真吸收兼容,于他而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假使国家不复存在,他的努力不就是徒劳无功?即便是这样一种激进的进取,仍是难等可贵。
冒险精神的力量
梁启超曾谈及曾国藩,说他外表踏实谨慎,但可贵的是内里有一种冒险精神,而这种谨慎踏实的冒险精神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品质,是理智的冒险,并不是出于盲目的,实际上经过了反复的谋划和规划。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正应当是这种精神。
梁启超说过:“欧洲民族之所以强于中国者,原因非一而其富于冒险精神,殆其犹要着也。”欧洲的民族强过中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富有冒险精神,他认为冒险进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文明发展的保证。“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西欧各国的强盛和许多知名人士的成功都源于进取冒险精神,晚清的中国人,恰恰缺少这种关乎民族存亡,个人命运的进取冒险精神。所以梁启超大声疾呼,着重发展于此,致力于唤醒国人的进取冒险精神。
《新民说》中所提倡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是梁启超思想的精华所在。中国自周秦以后,社会性质几乎没有变化,由于长期君主专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使中国失去了竞争的斗志。竞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个残酷的事实,竞争是冷漠的,但又是自然界和人类必不可少的,正是这残酷的竞争为自然界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而国家丧失了竞争力量,就只能挨打被人宰割。
梁启超认为,人类群体的竞争可以分为“外竞”和“内竞”,也就是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以及民族国家内的竞争。外竞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促进国家自强不息,内竞主宰国家繁荣昌盛,能在本质上增强社会群众力量。这两种竞争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与竞争密切相关的是冒险进取的精神,在他看来,欧洲民族之所以在国际竞争中成为强者,原因众多,但富于冒险精神却是尤为重要的,中国人似乎与生俱来便缺乏冒险进取精神,传统文化中的尽人事、听天命,清静无为等思想根深蒂固,而梁启超衷心地希望国人能勇敢一次,充满进取冒险精神。
虽进取冒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唯有如梁启超般知进取、勇冒险的理念,才能打造一个不平凡的个人,才能真正理解列强入侵的时代,强国报国不易。正是他的思想倡导之下,众多有识之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崛起,共同承担着振兴国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