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挑战出现
“报!主公,东晋急报!”信使的声音打破了营帐内的紧张气氛。麴义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接过信件,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信中言简意赅地写道:东晋朝廷内部出现叛乱,部分大臣暗中勾结苻坚,意图里应外合,共同对付麴义。
“砰!”麴义猛地一拳砸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帐内众人皆是一惊,纷纷望向这位年轻的主公,只见他双目赤红,显然是怒火中烧。
“好一个东晋朝廷,好一帮忠臣良将!”麴义咬牙切齿地说道,“我麴义一心辅佐朝廷,北伐中原,他们却在背后捅刀子,真是可恨至极!”
陈霸先见状,连忙上前劝道:“主公息怒,如今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麴义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道:“陈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我军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我们必须冷静应对。”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跌跌撞撞地冲进营帐,跪倒在地,惊慌失措地喊道:“报…报告主公,大事不好,苻坚…苻坚他率军南下了!”
“苻坚南下了?”帐内众人顿时乱作一团,脸上满是惊恐之色。
“他怎么敢?”麴义猛地站起身来,怒喝道,“我军使者还在他营中,他竟敢背信弃义,悍然发动进攻!”
“主公,苻坚此举分明是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陈霸先焦急地问道。
麴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下去,召集所有将领,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片刻之后,麴义的中军大帐内便挤满了人,拓跋珪、慕容垂等将领纷纷赶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诸位,苻坚背信弃义,悍然南下,如今我军腹背受敌,形势万分危急,不知诸位有何良策?”麴义开门见山地说道。
帐内顿时陷入一片沉默,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战斗,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主公,苻坚此番南下,声势浩大,我军兵力远逊于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拓跋珪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拓跋将军所言差矣,”慕容垂摇了摇头,说道,“苻坚大军远道而来,士气正盛,我们此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一时间,帐内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麴义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将会错失最佳的战机…
帐内激烈的讨论声仿佛将麴义拉回现实,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一张张焦急的面孔,心中已有了决断。然而,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来报:“报!主公,前秦使者王猛求见!”
王猛?苻坚的首席谋士,素有“功盖诸葛第一人”之称。他此时前来,究竟有何目的?麴义心中疑惑,却也知晓此人不可小觑,便下令道:“让他进来。”
王猛身着素衣,手持羽扇,步履从容地走进帐内,面对着众多或警惕或敌视的目光,他神色自若,微微笑道:“久闻麴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英才。”
麴义不为所动,冷冷问道:“王先生不在苻坚身边出谋划策,却来我军营中,不知有何贵干?”
王猛轻摇羽扇,语气淡然道:“天王素闻将军雄才伟略,心生敬佩,此次南下,实属无奈。天王本无意与将军为敌,只愿将军能迷途知返,归顺大秦,共襄统一大业。”
“归顺?可笑!”拓跋珪拍案而起,怒道,“苻坚背信弃义,悍然南下,如今竟还妄图招降,简直痴心妄想!”
王猛不怒反笑,目光转向麴义,意味深长道:“将军难道甘心屈居于偏安一隅的东晋朝廷之下?以将军之才,若能辅佐天王,何愁大业不成?统一乱世,结束这百年战乱,岂不快哉?”
麴义沉默不语,他知道王猛此番前来,除了劝降之外,更重要的是探听虚实。他目光微闪,突然开口问道:“王先生可知我军该如何应对苻坚的百万大军?”
王猛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侃侃而谈道:“将军若想取胜,需速战速决,集中优势兵力,先破东晋主力,再挥师北上,各个击破,方可保全自身。”
麴义心中冷笑,王猛所言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暗藏杀机。他故意装作沉思的模样,片刻后才开口道:“先生所言有理,我已有决断。”
王猛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拱手道:“不知将军有何妙计?”
麴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先生且回去转告苻坚,就说我麴义已有破敌之策,只等他前来送死!”
王猛心中一惊,却见麴义已下令送客,他无法,只得带着满腹疑惑离去。他走后,麴义立刻召集众将,将心中早已拟定好的计划和盘托出。
“苻坚虽然号称百万大军,但真正精锐不过十万,且长途跋涉,士气低落。我军只需依托城池,固守待援,待其师老兵疲之时,再发起反攻,必可一战而胜!”
众人听闻,皆是眼前一亮,纷纷表示赞同。麴义随即下令,陈霸先率领五万精兵,镇守长江天险,利用地形优势,层层设防,阻击苻坚大军南下;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驻守建康,以逸待劳,等待最佳时机。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王猛离去后,麴义帐内的气氛却丝毫没有轻松下来。他知道,王猛此行表面是劝降,实则是在试探虚实。苻坚号称百万大军南下,即便有夸大之嫌,其兵力也远胜于己方。这场仗,不好打。
“诸位,王猛之言不可尽信,但也并非全然无用。”麴义目光扫过帐下众人,语气沉稳,“苻坚急于求成,轻敌冒进,此乃其一;兵力虽众,但良莠不齐,且长途跋涉,师劳兵疲,此乃其二。我军只需抓住这两点,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主公所言极是。”陈霸先抱拳道,“末将愿领五万精兵,镇守长江防线,阻苻坚于国门之外!”
长江天险,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陈霸先率领的五万精兵,皆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他们利用山川河流的险要地势,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并在江面上布置了大量战船,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苻坚大军的挑战。
与此同时,拓跋珪和慕容垂也率领着精锐的骑兵部队,从侧翼不断袭扰苻坚的补给线。这两支骑兵,来去如风,神出鬼没,专门袭击苻坚的后勤辎重部队,焚毁粮草,杀伤押运的士兵,令苻坚的后勤补给线陷入一片混乱。
而麴义自己,则亲自坐镇建康,统筹全局。他一面命令各路军队坚守不出,避免与苻坚的主力硬碰硬,一面秘密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绕道敌后,准备实施奇袭。这支奇袭部队,由麴义的心腹将领率领,个个都是以一敌百的勇士,携带的也都是精良的武器装备,目标直指苻坚的中军大营。
大战一触即发,东晋的命运,岌岌可危。究竟是苻坚的百万大军势如破竹,踏平江南?还是麴义能够以弱胜强,再创奇迹?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终的答案。
王猛回到苻坚身边,将麴义的态度和部署一五一十地禀报,并分析道:“陛下,麴义诡计多端,他表面上答应谈判,实则暗中调兵遣将,意图拖延时间。臣以为,应即刻挥师南下,不可给其喘息之机。”
苻坚听罢,沉吟片刻,问道:“爱卿所言有理,但麴义究竟有何倚仗,竟敢如此轻视我百万大军?”
王猛思忖道:“臣观麴义此人,虽年轻气盛,但并非鲁莽之辈,他既然敢于拒绝陛下的好意,想必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臣以为,他最大的倚仗,无非是长江天险和东晋的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苻坚眉头微皱,“这些世家大族,一向只顾自身利益,岂会真心实意地帮助麴义?”
王猛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麴义自掌权以来,推行新政,大力打压世家大族的势力,转而扶持寒门子弟和中小地主。如今的东晋,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被世家大族所掌控的东晋了。”
苻坚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低估了麴义。这个年轻的对手,远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
“好一个麴义,竟敢戏弄朕!”苻坚怒火中烧,猛地站起身来,指着南方,厉声喝道,“传令下去,全军进发,目标建康!朕要亲自会一会这个麴义,看他究竟有多少本事!”
战鼓雷动,杀声震天。苻坚亲率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一场决定南北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此时,在建康城中,麴义正站在地图前,目光炯炯地盯着前方,嘴角泛起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他早已预料到苻坚会识破自己的计谋,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一支由五千名精锐士兵组成的奇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离开了建康城,向着苻坚大军的背后潜行而去。这支部队,肩负着麴义的厚望,他们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