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创建农校 - 追忆从教四十年 - 春雨司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章创建农校

谁若和群众心心相印,谁就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谁若和群众离心离德,谁将播下失败的种子。

任何事业离不开人民,离开了人民将一事无成。

这年,干部很少呆在区里,大家都分配到社队动员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我在区里专等三天,才算遇到了那位谷书记。

可他无心谈办学的事情,直截了当地回答我:“当前的头等大事,是筹建成立人民公社。”

在他看来,办学校的事是个软任务,以后再办也不迟。

听了他的想法和看法,我无法接受。

经过和他的辩驳力争,他终于承认人民公社需要办为农民服务的学校。

可他对具体的支持只有一句话:“你先去办吧!”

天啊!人员、校舍、经费、学生,一切都为零,从这起步。

对我一个二十二岁,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真是比摘星星、攀月亮还难。

区政府所在的博里乡,全乡仅有一所完小。

其它都是复式班,几个年级合在一起上课,所有的课程由一位老师执教。

教室都是多年失修的破旧草房,课桌是用木板搁在土坯墩上做成的。

这里一所像样的中学都没有。

不论怎么说,眼前的学校还略有雏型。

面对我所办的学校,从哪起家呢?

我知道,要想找到起家的答案,唯一的途径是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

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地球从形成的那天起,不也是一片空白吗?

现在之所以如此壮丽,不也是靠群众长期劳动的结果吗?

从那天下午起,我立即打点行装,搬进了刚刚认识的鲍庄民兵营长家。

鲍庄联防大队是由三个高级合作社组成,人口近二千人。

这里的人很热情。

那天我搬到了鲍荣强家,庄上的人挤满了屋里屋外,好像争着看新嫁来的新娘似的。

说心里话,年纪轻,有些怪不好意思的。

有的问我是哪里人,也有的问我多大了,还有人问我是千什么的。

由于刚到那里,在语言交流上有些障碍,他们提的问题,民兵营长鲍荣富代我回答了。

天渐渐地黑了,串门的邻居们陆续离开鲍荣强家。

这时,荣强帮助我搭床,荣强嫂煮粥,在粥锅里还下了几个米面疙瘩。

我的床搭在磨房的北面。

磨盘架上放着一盏豆油灯。

看到他们夫妻这么热情的忙碌着,我内心感到无限温暖,好似找到了精神和生活上的依靠。

虽然我的床是杨槐棍搭成的,但从地上已搬到床上,当时的我,已经萌生了种满足感。

鲍荣强,共产党员,转业军人。

在部队是老班长,在地方上是支委民兵营长。

他为人热情本分、诚实,见人总是笑嘻嘻的。

如果遇到别人有什么困难,他就算不吃饭也要帮助人办。

人们总是说他“大好人”。

他还有一个不雅观的绰号,叫“大烟筒子”。

他吸烟很厉害,口袋里离不了三样东西:一是自制的烟叶;二是报纸裁成的纸条;三是火柴。

开会也好,做事也好,闲聊也好,都得先卷上一根烟他是现卷现抽,有时连续的卷连续的抽。

他抽烟时吸进的烟雾一点也不冒出来,全吞下去了,别人是不容易沾到他光的。

刚住他家,有时帮他推推磨,挑挑春肥,教他七岁的孩子认认字,雨天的时候和他杀两三盘棋。

很快地,我们俩就无话不谈了。

有时睡在一起能聊到深更半夜。

他声声称我兄弟长兄弟短,我在这个家已成为不是二把手的二把手。

家里除了一些耕耙播等男子汉干的事外,其它的都被嫂子包了。

生活上,有时中午也为我买二块豆腐烧烧,或者炒几个鸡蛋,一干两稀,这在当时的生活,可算是小康加小康。

比比周围庄邻的生活,那真是天壤之别,我打心底里感到满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