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工教对流 - 追忆从教四十年 - 春雨司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章工教对流

对口的工教对流,从一个侧面看,有利于劳动思想感情的增强,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智慧,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劳动大军。

一九七六年,教育战线上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改革措施。

工农进学校,教师进农村和工厂。

在一次表态会上,我报了名,并获得批准,进农机制造厂劳动。

那年,我已四十多岁。

这么大的年龄去工厂学徒,也算是个新闻人物。

刚进农机厂机修车间,所有师傅都停下手里的活,围着我问这问那。

那位年龄较大的张师傅用十分关切的口吻问我:“监督劳动多长时间?”

我说是来学徒的。

他们都不相信,哪有比我们老师傅年龄还大的人学徒。

正谈着,周厂长进车间抢着说:“这是工教交流。老师和你们互相学习。”

并笑着说:“我们现在不能把进我们车间的人都看成是监督劳动。”

接着说:“那我们都在车间劳动,那都是被监管人员了。”

说着说着,大家不仅哈哈大笑。

后来在谈话中得知,改革中在这里劳动的人,确实都是被监管人员。

厂长对我很关心,把我介绍给手艺最好的单秀纯师傅学徒。

单秀纯是下放知青,他认为这是政治需要。

他自言自语地笑着说:“哪有四十几岁的中学教师学钳工?”所以,他也没把我跟他学钳工当回事。

时隔一个星期,在我的再三催促下,他送了一本《钳工手册》给我,并笑着说“书看完了,就算满师了。”

晚上我看着那本书,白天在钳台上琢磨。

锤、锯、锉、钻,磨练钳工的基本功。

开始锯一截钢材,不是斜就是达不到尺寸要求,超过允许范围。

周围的师傅看我千得满头大汗,不是这个师傅教我锯的架式就是那个师傅教我锉的技巧。

别看锯锉钻,可真得要个基本功。

每天晚上我回到宿舍,两只膀子酸痛得十分厉害有时还举不起来。

别看钳工这工种简单,但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钳工,真要用心、用手、用脑,不断在钳台上磨练,也

就是单师傅说的“功到自然成”。

两个多月的钳工生活,才算基本掌握了钳针工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钳工满师”后,单师傅又带我去农村修理农机。

这次他带了两个徒弟,另一个徒弟比我的孩子还小。

我们在定点修拖拉机时,摇机发动和试机驾驶都是那个小王干,师傅不让我干。

队里干部看我不怎么做,都把我看成厂里的干部。

一个夏天下来,我们检查、修理、保养了二十多台拖拉机。

这二个月的实践的过程,不仅懂得了拖拉机的检查、保养技术,还基本掌握了拖拉机的修理技巧。

有时,拖拉机修理好了,还驾着拖拉机在田里转转,好像是个老驾驶员,实际上是个现学现卖的三脚猫徒弟罢了。

单师傅是车间负责人,除了负责技术,还要和领导参谋车间里的事。

而他不论公事和私事,有时都会征求我的意见。

工人有时开开玩笑说:“老师是我们参谋的参谋。”

厂里几百号工人,大家既和我熟悉又很亲热。

哪家孩子上学遇到困难,晚上都把我请上门去谈谈。

家中遇到高兴和不高兴的事,和我扯扯。

有时早上团在一起吃早茶,聊聊国事和家事。

师徒之间,同事之间,领导之间,都处得融洽、和谐、亲密。

几个月的工教对流,不仅对工厂生活有所体会和了

解,而且掌握了些基本农业机械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和工人师傅相处之中,情感更贴近了。

他们那种大方、朴实、热情的品质,使我得到了熏染。

在工教对流的日子里,过得愉快、充实,富有新鲜感。

工教对流,时间一般为一个季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