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总担心老人带不好孩子,或许是你在惩罚自己 -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 崔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总担心老人带不好孩子,或许是你在惩罚自己

情绪的自我维持。

猫小姐最近的噩梦是“儿子好像跟我没那么亲了”。

这位文艺女不安于大学讲师的身份,参与很多社会活动,做项目忙起来就把儿子放在外婆家。“我儿子有些坏习惯,着急起来会打人,不会自己小便,有时候尿到地板上,我妈就凶他。这怎么行啊?他越害怕,肯定越控制不住。”

“我总不能去改变我爸妈吧,他们看孩子已经很辛苦了,我挑三拣四也没底气。是我没做好,如果我把孩子带在身边教育,小朋友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

“没那么严重啊。”我们安慰她。

她就像没听见一样:“我在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那些所谓的追求,到底是追求什么?”

说到这些,她神色黯淡,完全没有聊张爱玲和麦卡勒斯时的神采飞扬。

养乐多2岁多的时候,妍姐所在的公司做战略调整,整个事业部搬去上海。如果她要跟着走,那么就只能周末回杭州见养乐多。那时她想,杭州离上海也就1个多小时车程,没事儿的,在承受范围内。

她接受了公司安排,搬去上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革命工作”中。有时候出差拍摄,一去就是十几天。

那段时间,朋友们跟她的聊天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养乐多还好吗?”“你不想养乐多吗?”“她跟你见面会生分吗?”有时候会发给她一些文章,比如,3岁之前,不要跟孩子分离超过3天,否则小朋友会没有安全感,对她长大后的性格很不利。

妍姐只是听着,不说话。次数多了,一颗心摇晃了一下。

她再回到家,看着养乐多,这个小家伙挑食,只吃肉不喜欢吃菜,有时候三四天拉不出㞎㞎;经常生病,感冒发烧;她还特别认生,见人会躲……妍姐脑袋里像是列了个清单:1、2、3、4、5,处处都是自责,“如果不是我把她扔在家里不管……”

那天清晨她匆匆忙忙跳上去上海的火车,正对着车窗倒映出的那张困倦的脸发呆,身边的同事随口问了句:“哎,养乐多又变成留守儿童啦?”

这句玩笑话,是压倒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在火车上崩溃大哭:“我做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连孩子都管不好,我这算什么!”

我出差的时候,会收到爸妈发来的小核桃的视频。小区里有一个篮球训练班,一群大孩子跟着教练在练习运球。小核桃拿着一个破皮球,颠颠儿地学。他穿了一套完全不搭的衣服,那个裤脚如果仔细挽起来,是帅气的垮裤,如果随便一挽,活脱脱刚从田间劳动回来的汉子。

视频里的小核桃,红上衣,没有挽好的绿裤子,抱着一只蓝色的破皮球,跟在一群不怎么待见他的大孩子身后。

我在出差的路上看到这样的视频,心里会揪一下。我不敢问,小区里那些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个个都打扮得洋气又精神。

“如果不是因为我没有时间管他……”

他在一次体验课上做自我介绍,张嘴一句“大家好!我是小核桃”,教室里其他家长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才发现,因为学说话的阶段他长时间跟我爸妈在一起,青岛口音浓郁得化不开。

他有时候很“退缩”,遇到难事儿会放弃,说句“你来吧”,就丢开不管。我猜想是姥姥、姥爷太宠爱,在他伸手之前帮他摆平了一切。

他第一次上早教,被旁边的小女孩抢了玩具,小女孩一转手推了他,他一个踉跄,慌了神,忍了3秒钟,终于放声大哭。我抱起他,跟着掉眼泪,心疼得像一截麻花拧在一起。如果不是因为我的疏忽,如果他被我带在身边长大,他不会这么不知所措,他肯定会很有力量,处理得很好。

那段时间,我很痛苦。科学养育的文章铺天盖地,我被吓到了。我应该自己带他啊,隔代养育有那么多问题,我竟然不去伸手阻止。他最关键的成长期就是这几年,过去就过去了,可是我做了些什么?我只顾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欲望。

小核桃身上的那些所谓“问题”,时不时会跳出来戳我一下。它们被无限放大,填满了我的视线。在他身边,我变得很烦躁,想要别开脑袋,不看不听不想。

老公安慰我说:“没有你想得那么夸张。”我冷笑:“你懂什么!你自己也不关心!”

那时候我像是一只刺猬,扎自己,刺别人,把所有问题归咎到自己的失职上,它们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像是一个旋涡,你明明想离开,却深陷其中。

后来有一天,开车时听了一个ted演讲。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兄弟俩约定好,生日那天晚上8点一定要通电话,祝对方生日快乐,共同庆祝。

这是他们之间雷打不动的约定。

又到了一年的生日,弟弟早早等在电话前,想要好好跟哥哥分享这段时间的一些趣闻。可是8点到了,没有电话,一直到了9点、10点,电话都没有响。

弟弟很难过,觉得哥哥一定是在大学里认识了新的朋友,他们给哥哥庆祝生日,应该玩得不亦乐乎吧。

零点钟声响过,弟弟决定不再魂不守舍地守在电话附近了。

“无所谓,不就是一个生日嘛。”

“明年我也可以找一帮朋友一起嗨。”

“他那帮朋友,应该比我有趣多了吧……”

就这么过了一夜,弟弟辗转反侧,几乎没睡着。早上想起要跟同学沟通什么事情,他走到电话机旁准备打个电话,竟然发现电话线不知怎么回事没有插上!

他忙不迭地插好电话线,只过了几分钟,电话就响了。

电话那头,哥哥的声音疲倦沙哑,他近乎咆哮着说:“你出什么事儿了,一晚上都不在!这一夜我每隔几分钟就给你打一次电话!你是不是忘了我们的约定了?”

“对不起对不起,是电话线没插好,我也以为你怎么了,是不是忘记我们的约定了。我也很难过,一整夜都没睡,我完全没想到是电话线的问题。”

“可是……”哥哥迟疑了一下,“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你没有接到我的电话,为什么不给我打过来呢?那样你不就发现电话线没插好了吗?”

开着车,我觉得心里哪个地方动了一下。是啊,旁观者肯定也很不理解,为什么不主动打电话呢?为什么要一个人在那儿自怨自艾?有那么严重吗?

但我很能理解那个弟弟。

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也不会打过去啊。

那个演讲里,弟弟后来成了一个心理学家。他是这么解释的,他说:孤独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就会自我维持下去。这种情绪会让你隔离自己,看不到其他所有可能,然后越来越孤独。

“情绪的自我维持”,我记住了这个概念。

你是不是也有过“悲伤到不能自已”的时刻?“越哭越伤心”这句话可真准确,各种难过、委屈会在那个瞬间压过来。本来是可以过去的事儿,在那些眼泪里,就变成了“我过不去,这件事无论如何过不去”。

你跟爱人吵架,剑拔弩张。你知道这时候如果能紧紧拥抱,也许一切就好了,可当他想抱你的时候,你却恶狠狠地把他推开。“走开!不要碰我!”你大声喊,直到他也怒气冲冲,掉头就走。

如果可以定格在那个瞬间,你会发现,你被什么给绊住了,它们像海藻般缠绕着你,让你一路摔跤。

你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我,我不值得拥有这一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