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三份名单
扶风郡虽然亦有夜禁,但肯定无法和有金吾卫日夜徼巡的长安相比。以韦若愚的身手,很容易就避开了巡街的差役,来到了罗府。
为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韦若愚翻墙而入,轻车熟路地找到了罗技的卧室。让他意外的是,时至深夜,罗技竟然还没有入睡,穿着睡袍,站在窗口前,对着一轮明月长吁短叹。
韦若愚隐在阴暗处,观察了一会,突然开口道:“长史在此愁眉不展,莫非是对新任太守不满吗?”
俗话说,人吓人,吓死人。且不韦若愚说话的内容,光是近在咫尺,突然出现的声音,就吓得罗技,心脏砰砰乱跳,几欲破膛而出。
不过好在随后他就看到了从阴暗处走出的韦若愚,惊魂初定的罗技,双眼瞳孔顿时爆发出强烈的光彩。
韦若愚身为浩气盟扶风分盟的盟主,虽然也算是半个地头蛇,但两人之间只是点头之交,交情并不深厚。如今韦若愚深夜造访,用的还是这样的方式,罗技瞬间就想到了其身后的谢轩。
毕竟这位朝堂新贵与浩气盟的紧密关系,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念及于此,罗技开口道:“不知韦盟主夤夜造访,有何见教?”
韦若愚拱手道:“不敢,奉太守之命,请长史过府一叙。”
罗技试探道:“敢问韦盟主,可是郡中发生了急事?”
韦若愚道:“在下不知,不过依在下愚见,或可治长史心病。”
罗技眼中精光一闪,实际上,对于谢轩掌牧扶风,他是极为期待的。他虽然与谢轩素未相识,但自其入朝以来,所作所为,虽然略有怪诞,但仔细想来,却无一不是利国利民之举。
在罗技心里,这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年轻权贵,自然会和死气沉沉、腐败糜烂的扶风官场格格不入,对世家豪门的种种作为,也会感到不满,到任以后,必定要对之做出整顿和变革。
最关键的是,谢轩深得玄宗恩宠,又得张九龄和杨国忠的鼎力支持,其本身又为天下有数的文宗,为天下文人仕子领袖,地位稳固,能够经受得住世家豪门的冲击。而且其年岁虽轻,手段却是高深莫测,有足够的手腕,与这些传承千年的世家豪门周旋对抗。
正因为对谢轩的到来充满期待,所以罗技才会在宴会之上,听闻谢轩说出一切皆按旧治时,他才会那样的失望。
这也算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但是,韦若愚的到来,却让他意识到,这位新任的扶风主官,明显是想要在扶风有一番作为,在宴会上的说辞,不过是为了稳定人心,麻痹对方。
这顿时就让他重新燃起了心中的希望:“既如此,还请韦盟主引路。”
韦若愚笑道:“长史请。”
两人挑偏僻路径,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太守府书房之内。
罗技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做了一礼:“下官扶风长史罗技拜见太守。”
谢轩起座将他扶起,笑道:“长史请坐。”
然后不待罗技屁股坐热,谢轩就开门见山道:“扶风郡吏治腐败,豪强富商与官府相互勾结,贱收高卖,兼并土地,长史何以教我?”
谢轩虽然只是寥寥几句,但罗技却知道,因为有韦若愚的存在,谢轩对于扶风的一切必然是了若指掌,当下也不绕弯子,开口道:“确如太守所言,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扶风的这些问题根深日久,太守若想根治,不但需要时日,更需要看太守有多大的决心和魄力。”
谢轩眉头一挑:“哦?此话怎讲?”
罗技道:“扶风吏治的腐败,远超太守想象,若是真个按律法严办,只怕有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该杀的。而世家豪强,以卑劣手段,骗取民众手中土地,若是真个要治,三大高门无一能逃其咎。这其中的阻力和风险,不言自明,太守若无壮士断腕的魄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是绝然无法成事的。”
谢轩见罗技以言语相激,不由哑然失笑:“原来还有一半的清贤之吏,本官本以为整个扶风的官吏皆要清理一遍。”
罗技见谢轩对于他方才言语中的恶劣形势,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反而是谈笑风生,不由也是心中暗赞:“太守欲治扶风,必先清顿吏治,如此方能使得政令通达,上行下效,而后才能论及其他。只不知太守是要温药慢治还是要刮骨疗毒?”
谢轩笑道:“敢问有何区别?”
罗技道:“温药慢治者,剪除首恶,杀鸡儆猴,使得其余官员心存忌惮,收敛贪欲,慑威而奉命,不过却治标不治本;刮骨疗毒者,则将犯事官员一网打尽,空位以待贤能,虽能治本却有莫大风险,一个处理不好,使得扶风官员群起攻之,则会引火烧身。”
谢轩笑道:“吏治整顿是势在必行之事,国家律法犹在,岂可与贪官污吏虚与委蛇,自然是要用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方法。彼等所存手段,本官已尽在掌控,自有办法应付。不过本官德薄能鲜,恐一人难撑大局,长史可有贤才推举?”
罗技闻言,离席跪拜在地:“太守海内人望,心存大志,利惠万民,虽伊尹、霍光不能相比,如蒙不弃,技愿为太守驱使。”
谢轩起身将他扶起,笑道:“我素闻罗公贤良,为扶风清流,今日一见,果真如此,此后扶风诸事,一切还得多仰仗罗公相助。”
罗技连称不敢,接着他就从怀中取出了三本书册,交到了谢轩的手中。
谢轩只看书册的形制,就知道必然是近期才做成的,因为这种形式的书籍,乃是他在经筵之上印发《心问》而独创,风行天下并没有多长的时间。
谢轩接过书册,并没有打开,看向罗技,开口问道:“这是?”
罗技道:“第一册,乃是下官这些年来,收集的扶风官员不法行径的证据,囊括了诸县大部官员,太守若要整顿吏治,此册不可不用。”
“第二册,乃是扶风的一世家三豪门,这些年来,侵占民宅农田的详细记录,太守可详参之。”
“第三册,则是下官得知太守要来,近日才整理出的,扶风清贤官吏的名单。里面详细记录了众官员出身籍贯,中举年份,仕途经历,为政举措,太守可以从中择优提用。”
谢轩闻言,抽出第三册书,直接就丢给了韦若愚:“韦盟主,劳烦你详查名单里官员的背景。”
而后他又向罗技解释道:“罗公不要见怪,相信隐元会诸事,罗公也听说了,我这是以防其中混有对方的奸细。”
罗技躬身道:“下官明白。”
谢轩翻开第一册书,将不法官吏的名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果然涉及治下各县,甚至有一些地方,自县令以下,被一网打尽。扶风吏治的腐败果然是让人触目惊心,以之放眼天下,可以想象,大唐盛世之下,其实难副的糟糕形势。
合上书册,谢轩突然开口问道:“怎不见韦振的名字?”
谢轩所问的这个韦振乃是扶风郡的别驾,从四品下的高官,是扶风郡真真正正的二把手。
原本谢轩到任,应该是由他率治下各县官员迎接,不过其老母病重,已于一月之前,告假回京师去了,这才由罗技代行其职。
此人乃是京兆韦氏的子弟,在谢轩想来,扶风郡的诸般事情,必然是与其难脱干系,是以,方有此问。
罗技躬身道:“韦振出身京兆韦氏,其族权势滔天,富可敌国,自然是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书册之中记载的大多数都是官员的贪墨罪行,韦振向来不收受贿赂,名单中自然是没有他的。”
谢轩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这时,罗技开口问道:“太守打算如何做,还请示下,下官也好配合。”